您好,请 登录注册

电视纪录片的结构方式

2005-05-08 12:20:13   来自: 蓝咖啡 (山东)
  电视纪录片的结构方式  
  
   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形式和构成规律,就像社会结构不同于数理结构、房屋结构不同于人体结构、自然科学结构不同于艺术结构一样,电视纪录片也有它具有的结构方式。而这种结构方式之所以独特,就在于它是客观社会生活(历史进程)和电视编导主观逻辑的统一,既是展示人物命运和事件发展的“轨迹”,又是承载人物行动和事件发展的“框架”,因此,结构就是电视纪录片的生命。
  电视纪录片的结构从形式上可以分为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从内容上又分为叙事式结构、抒情式结构、传统式结构、非传统式结构、戏剧式结构、小说式结构等等,本文主要讨论我们经常运用的几种结构方式。
  绘圆法
  把一部纪录片的主题或者中心,也就是纪录片的创作者试图在片中所说的“核”作为“圆心”,而“半径”则是片中主人翁或被摄主体所要登场的主要活动区域。中央电视台编导陈晓卿的《远在北京的家》,就是一部采用绘圆法拍摄纪录片的力作。
  《远在北京的家》讲述的是几位来自安徽的农村姑娘到北京打工、在北京生活的故事。全片通过四个段落,记叙了姑娘们在北京的经历,以及她们的生活遭遇,这是贯穿全片的圆心。片中,作者巧妙地把主人翁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生活经历作为半径,把她们从到保姆介绍所找工作到遭遇生活的艰辛与甘苦等过程,放在这四季中加以描写。例如,第一个段落是在安徽省无为县的偏僻小村拍摄的。讲述的是春节刚过,农村姑娘张某就要远离父母双亲,到北京去做保姆。这是刚刚够上成年的她第一次出远门,远处传来的稀稀的鞭炮声,母亲给她梳头、奶奶的眼泪,一家人围着吃饭,复杂的心情都被作者刻画得淋漓尽致。当载着姑娘们的汽车渐渐远去、并在屏幕中消失的时候,观众们所要关注的内容与片中的主人翁一样,“等待她们的会是什么呢”?
  大凡从事电视编导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我们要拍摄的对象是一个人、一件事或一场景,那驾驭起来往往会得心应手;但是,如果我们要拍摄众多的人物、发生的几件事情、或是较为分散的场景,这是令我们头疼的事情。而绘圆法的结构方式就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美国纪录片《篮球梦》、中国纪录片《远去的村庄》,就是运用绘圆法的结构方式取得成功的力作。
  设定中心线法
  在我国电视荧屏上,这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制作方式。在众多的被拍摄对象和拍摄素材中,作者依据自己的创作意图整理出一条明晰的线路,使创作者和电视观众都能对此一目了然。我们早已熟知的电视纪录片舞台上,漫长的《丝绸之路》不再遥远,雄伟的长城尽收眼里。在一条条或自然、或人为的中心线下,一个个复杂而庞大的内容被串联起来,构成一部部恢宏的电视作品。
  我们以《望长城》为例,围绕长城的历史人物、人文景观、民间习俗等等,可以说是太多太多。因此,要拍摄好长城,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据说,为了拍摄好该片,摄制组共花费了整整一年多的拍摄时间,拍摄了春、夏、秋、冬的近700个小时的镜头。那么,怎样才能将拍摄到的长城沿途的风土人情、历史故事等素材得到合理应用呢?这里,编导们除了选定长城为中心线外,还大胆地启用主持人并以此人为地制造了一条中心线。主持人带领观众走长城,边走边看 ,两中心线互为关联、相互参照。最后,编辑成长度为626分钟的纪录片。
  运用“设定中心线法”,不仅可以起到使一个庞大繁杂的主题变得清晰透明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将一堆在后期编辑时无从下手的素材整理出一个头绪,运用人为设定的中心线,完成编辑。当我们在采访拍摄阶段,没有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来驾驭所能够拍摄到的一切,并且对其他结构方式也不熟悉,以致于一筹莫展的时候,运用“设定中心线”的确是个好办法。
  当然,在运用“设定中心线法”的时候,要充分注意时空符号的作用。比如,表现季节的转换,可以拍摄花卉等植物来完成;拍摄一天的时空转换,可以用日出日落、或建筑物的光效的变化来表现。
  阶梯式递进法
  电视是一种直接刺激观众视觉神经和听觉神经的传媒手段,而视觉又是最能接受新鲜刺激的器官。《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之所以能征服亿万电视观众的心,就在于它们所披露的往往是那些能刺激观众视觉神经、观众所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
  阶梯式递进法就是引导观众上台阶,在每个台阶上设置一个悬念,使观众在上台阶的过程中解开一个个“谜”、一个个悬念,当台阶上完,谜底全部解开,全片结束。因此,阶梯式递进法电视结构方式很像我国章回小说、传统评书中的“抖包袱”、“卖关子”。电视纪录片《毛毛告状》、《大官村里选村官》和日本同行的杰作《小鸭子的故事》等作品,就是采用阶梯式递进法所拍摄的优秀作品。
  《小鸭子的故事》描写的是飞到东京的一只野生斑嘴鸭如何养育了它的孩子们、最终又重返大自然的故事。在这部纪录片中,扣人心弦的悬念比比皆是:在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东京市,去年一只野生雌性斑嘴鸭选中了最繁华区域的写字楼群中人造池塘筑巢,并孵出小鸭子。今年还会来吗?这是第一个悬念。小鸭子要搬迁,妈妈能否带领它的孩子们顺利地到达目的地,这是观众所要解开的又一个悬念。由于《小鸭子的故事》采取了阶梯式递进法结构方式,使得小鸭子的故事被编导们演绎得如此生动、令人目不转睛。该片具有很强的可看性。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阶梯式递进法改变了传统的电视纪录片的叙事方式,为电视纪录片注入了新的活力,打造出一批相对稳定的电视观众群体,使更多的观众通过电视去关注纪录片、关注现实世界、关注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的收视反映,就是最为有力的证明。
  运用阶梯式递进法结构纪录片的时候,应该注意,在每一个台阶上所设置的悬念必须是观众所关心的、感兴趣的,它有可能构成观众的兴趣点;其次,当上一个谜底还未解开的时候,不可匆忙去解下一个悬念、下一个谜底。
  本人在近几年中,曾经成功地运用电视纪录片的上述几种结构方式来拍摄节目。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在实践拍摄中,几乎很少是某一种结构方式独立运用于一部电视纪录片中,而实际遇到的往往是几种结构方式的交叉出现。只要我们在具体拍摄实践中,根据不同的题材选择不同的结构方式, 我们就一定能够拍摄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2005-05-08 21:06:48  刘兵

  结构很重要,甚至是最根本的,而不只是简单的形式因素
  

2005-05-08 21:18:54  萧狼 (北京)

  好文。请问咖啡,本文如是原创,可否刊发在《纪录手册》上。如可,如何署名。如方便,请发邮件给我哦:xiaolangyiyi@126.com.
  谢谢!
  

2005-05-09 02:22:43  cici (纪录片牢房)

  老大,此文最早见于2001年,作者:韦红雨,作者单位:浙江省电视剧制作中心(现混迹于CCTV);
   现象网转载过:[日期:2004-07-06] http://www.fanhall.com/show.aspx? cid=44&id=2723;
   但此文摘抄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代远程教育《中外纪录片比较》(张雅欣)
  第二章:电视纪录片的结构方式
   一、 绘圆法 (举例:《远在北京的家》、美国纪录片《篮球梦》)
   二、设定中心线法
   我们熟知的一些大型电视纪录片诸如《丝绸之路》、《话说长江》、《黄河》、《望长城》等都是运用设定中心线的方法……
   三、阶梯式递进法
   电视直接刺激观众的视觉神经和听觉神经,尤其是视觉神经……(举例《小鸭子的故事》)
   四、依据文理逻辑法
   (她没抄下去)
   本人私下觉得这么分是有些简单和牵强啊!那纪录片岂不是好做多了!让张老师去做一部纪录片,她首先会死在结构上,因为作茧自缚啊。(我从来不相信没拿过手术刀的人,能教会学生动手术。我带过不少北广的实习生了,苦学了四年,自己都说不清都学啥了。别拿手术刀捅我啊!)
  

2005-05-09 09:50:00  刘兵

  作为一种分析,自然有其合理性(虽然其言说方式过于的教科书化),因为这毕竟都是从作品中总结出来的,但若据此按部就班的去创作,则肯定是错误的。
  

2005-05-09 12:07:40  happy1544 (北京)

  瞎分
  

2005-05-09 12:09:06  happy1544 (北京)

  人老师不写书,怎么赚每年学生的稿费啊,怎么开课啊?这不就有了一门课上了吗?每年都把这个跟学生重复一遍,有多少孩子就接受这样的分类啊?
  

2005-05-09 12:49:53  萧狼 (北京)

  回到一个问题:让纪录片学者去吃屎?
  
  ■陈晓卿
         
  北京时间2004年7月5日凌晨5点,里斯本光明体育场,刚刚出炉的欧洲冠军希腊队队员在教练雷哈格尔的带领下,在场地里疯跑着。万里之外的CCTV《见证》栏目办公室,一群人为欧洲杯出人意料的结局而垂头丧气。只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康健宁先生,康老师眯着因为20多天熬夜看球积劳成疾的兔子般的眼睛,举着和他眼睛一样红的麻辣小龙虾,简直就是一位先知:“我预测得怎么样?希腊拿冠军了吧,啊?雷哈格尔,战术大师啊!”
   
  康老师说的雷哈格尔出生在德国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个矿工,从小他接受的培训是如何做好一个油漆工。他没踢过职业足球,脚法恐怕还不如我们的中超球员,但后来他却成为一名名震德国乃至世界足坛的足球教练。雷哈格尔之所以让我郁闷,是因为他取得的成就让我必须接受一个现实,不会踢球的人也能当教练,这太难接受了!
   
  好,回到纪录片的话题吧。
  我一直有个误区,认为没拍过片的人最好不要指导大家如何拍片。这个论调来自北师大的张同道教授。有一次,他愤世嫉俗地说:“看看现在有些学校影视学科的个别的老师,自己一个片儿都没拍过,楞要教会别人如何拍片儿。”张教授自谦地引用自己在国外访问的经验说,“人家那些教传媒的老师,净是在媒体里摸爬滚打了多年,最后也没混进管理层的,为了保全自己的颜面,只好去大学里教书。哪有我们这样从学校到学校就开始教方法论的!”张先生说的那种“学者”我还真听说过,公文包夹着几盘录像带,各地方台乱窜,说出话来头头是道,但是自己都不知道对不对,还被那些地方台奉为教父、教母的。怪事儿了!这让我想到别人挤兑我当主持人的短信:长得丑不是你的错,出来吓唬人就是你的不对了。
  后来又有一个人给我讲了个笑话,更坚定了我的观点。
  这个笑话是说,两个学经济学的博士一边走路一边争辩,内容都是关于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大事儿”。突然,他们发现了路边有一堆狗屎,博士甲对博士乙说:“如果你把这堆屎吃下,我给你五千万。”博士乙掏出计算器,吧啦吧啦一算,可吃性很强啊!于是吃了那泡屎,甲只好写了一个五千万的欠条。
  甲乙继续往前走,心里那叫一个郁闷,乙觉得为一张欠条吃了一泡屎,甲觉得平白无故折了五千万。这时,另一泡狗屎映入了他们的眼帘。于是乙说,你丫把它吃了我就把这五千万欠条还给你。甲立刻在心里做了一个模糊数学算式,发现,靠,可吃性太强了,三下五除二就把它给办了,于是两个人两清了。这时,哥俩更郁闷了,敢情啥也没干,一人吃了一泡屎!两人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去找自己的导师。
  导师是国内的经济学权威,听完他们的陈述,老爷子拉着两人的手,涕泪纵横:“知道吗,你们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为咱们国家的GDP增加了一个亿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讲笑话的人给我总结道,“要让咱们的国民生产总值持续飙升,就让经济学博士们去吃屎吧。”他接着诡异地对我说:“同样的道理,要让纪录片有更大的突破,就让那些研究纯理论的同志……呵呵。”
  电视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纪录片更是。从来没有站在摄像机的旁边清楚地复原一个生活场景,却要教大家纪录片ABC,在很长时间里我实在是难以接受这个现实。但是今天欧洲杯血的教训让我猛醒:有过实践经验的人最多可以教一教技巧,诸如怎么收光圈啊,机位怎么调度啊,场面如何控制啊,节奏怎么调整啊等等,形而下啊!也就是教教人家如何停球、转身传球这些基本动作,最多是四则运算;而人家研究纯理论的人才是给大家灌输思想,教大家球队阵型、调解队员心理……那等同于高等函数啊!毕竟,人家没吃过你肉也还见过你跑嘛。
  现在希腊人民恨不得让雷哈格尔同志去点燃雅典奥运会的火炬,这个矿工儿子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其实不会踢球的人也能当好教练,没拍过片儿的人也能教会大家如何拍纪录片。背不住我们哪天就会看到在咱们的纪录片界要出现几个“战术大师”,比如叫“刘哈格尔”、“李哈格尔”什么的。
  

2010-12-06 22:15:25  雅典的老王

  :)
  

2010-12-06 23:04:56  卢志新

  老王厉害,怎么找出这个帖子的啊
  

2010-12-06 23:14:21  雅典的老王

  呵呵……刚才忘了看哪个帖子,后面的“相关链接”有这个,题目挺吸引人,就打开看看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纪录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