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Tribeca Film Festival 基本信息

2009-05-14 17:05:05   来自: fanhallfilm
Tribeca Film Festival 基本信息
国家/地区:
美国
概述:
  纽约翠贝卡电影节(Tribeca Film Festival)由美国电影制片人简·罗森泰以及著名演员罗伯特·德·尼罗在“9·11”事件后发起并创办。2002年,翠贝卡电影学院成功举办了 第一届翠贝卡电影节。 该电影节旨在通过影展的活动来推动全球电影界跟普通观众对电影艺术的生命力的认识。同时第一届翠贝卡电影节 的举办亦用来庆祝美国纽约成为电影产业的中心,并为下曼哈顿城区的重新规划建设提供契机。
  第一届翠贝卡电影节仅经过为时20天的紧张筹备,就得到超过1300名热心志愿者的支持帮助,翠贝卡电影节的创立获得空前的成功并且受到 额外的关注。活动期间,出席人次超过15万,总收益则超过1040万美元,并吸引了不少中青年电影导演。当时影展由故事片、纪录片以及短片竞赛单元;经典 回顾单元;纽约制造单元(由电影大师马丁·西科塞斯提议设立,目的在于鼓励纽约本地电影新人);13组分组讨论;全天的家庭电影节单元(为儿童和家庭在周 末创办的电影活动)以及《星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首映式几大块构成。
  第二届翠贝卡电影节吸引了超过30万来自市中心的观众,并为纽约城带来超过5000万美元的收益。2003年5月影展期间,参展电影之中来自世界各地的独 立电影纪录片以及短片的比例有所增加,除此之外,相关影片的首映式、小组座谈、音乐会与音乐剧、家庭电影节、体育活动以及沿哈德孙河竖立的室外电影放映大 屏幕展映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为期两周的家庭电影节包括多部儿童电影展映,故事会,家庭小组,手工制作以及互动游戏,最终吸引了25万人次的参与。附加活 动还包括马丁·西科塞斯的电影回顾展,黑人电影工作者基金会25周年庆,庆典上表彰了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十佳美国黑人电影。
  第三届翠贝卡电影节共吸引了来自42个国家的250部电影参加。评审委员会由演员玛丽·路易斯帕克、凯拉·塞吉威克、葛伦·克萝丝和纪录片导演阿尔伯特·梅索斯、宾汉·雷以及约旦王后担任。前三届翠贝卡电影节共吸引100万观众参加,为纽约当地创造了1.25亿美元的经济收入。
  第四届翠贝卡电影节为期11天,有来自45个国家的近250部电影参展,在158部长片中有59部将电影节上举行全球首映式,37部电影在纽约拍摄。由悉 德尼·波拉克执导的《翻译风波》作为本届电影节的开幕影片。展映还包括纪录片、短片和大量的最新修复的经典影片。
  第五届翠贝卡电影节2006年4月25日以《93号航班》盛大首映礼作为开幕,5月7日,放映修复过的1955年经典黑色电影《大爵士乐队》为电影节收尾。2005年翠贝卡电影节共进行了700多场电影放映,共售出13.5万张电影票。2006年共有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274部影片参展,至少有764场放映——174部长片和100部短片,地域规模第一次超出了翠贝卡地区,甚至延伸到哥伦布转盘广场以北。
  第六届翠贝卡电影节为期12天,展映了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157部电影和88部短片,其中全球首映的影片数量就在73部以上。在此番银幕盛宴中,既有 《蜘蛛侠3》等好莱坞大片的首映式,也有关注全球变暖、反思战争影响等问题的纪录片,并举办专题研讨等活动,充分体现了翠贝卡电影节多元化的开放风格。这 一届电影节还首次增设了体育影片单元,讲述棒球运动的《天赋》等14部体育题材片举办首映。而为纪念《辣身舞》上映20周年,描写街舞的新片《行星霹雳男 孩》被安排在汽车露天影院放映。
  第六届翠贝卡电影节于2007年5月6日在美国纽约落下帷幕。在这个不为多数国人所熟悉电影节上,由中国青年导演李玉指导,当红艺人范冰冰、佟大为主演的《苹果》摘得电影节特别奖,成为此次电影节中唯一获奖的中国影片。
  除了每年4、5月集中的竞赛和展映单元,翠贝卡电影节还会在全年陆续举办the Family Festival、Tribeca Drive-in、Tribeca Talks、Tribeca/Ascap music lounge等活动,让热爱电影的观众和新锐的电影人能够更多地参与到电影节中。
  翠贝卡电影节崇尚艺术,推崇独立电影。因此电影节的七个奖项也分别用七件艺术家创作的艺术作品来代替奖杯和奖状。最佳故事片奖的奖杯则是一件由艺术家艾立克·飞切尔创作的雕塑——一座青铜女子背身塑像。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