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2009CDFF(第六届中国纪录片交流周)张大力导演访谈

2009-05-27 19:11:10   来自: fanhallfilm
  

  
  导演张大力与观众交流现场
  
  追思历史,清扫越战30年尘埃
  
  人物:张大力
  采访:《电影札记》记者/汪玲
  时间:5月26日
  地点:现象工作室
  
  下午13点在现象工作室放映厅放映了张大力导演的《寻找79越战消逝的老兵》。放映结束后,《电影札记》记者对其进行了简短的采访,采访全文如下。
  
  记:这个片子180分钟,它的原素材又多长呢?
  张大力(以下简称张):应该有几十盘。
  记:几十盘?
  张:嗯,应该有二三十盘的样子。
  记:每一盘是多长时间?
  张:六十分钟,都是DV带。
  记:从拍摄到剪辑完成一共花了多长时间?
  张:06、07、08,差不多三年这样子。
  记:你在影片导演阐述上说整个行程是3天,06年11月22日到24日,这么长的素材都是在这个时期拍成的吗?
  张:不是,其中只有越南、广西那一段是这个时间段拍的,其它的部分不包括在内。
  记:有外来资金资助吗?
  张:没有,全部都是自费的。
  记:之前在什么地方放映过吗?
  张:曾经在中山大学、华南师大放过,还在“云之南”记录影像展放映过而且现场讨论都挺热烈的。
  记:在云之南是零几年的时候?
  张:今年三月份吧。
  记:影片当中,前一部分是黑白的,后一部分是彩色的,做这种处理是出于什么考虑?
  张:我觉得黑白用来表达历史,现实部分用彩色,他们之间会形成一定的对比关系.。
  记:这样的处理,是否包含更多关怀和情感在其中?
  张:是的,做这个片子的时候我并不是想要在意它拍了多少,而是能不能理解这个东西。理解是一方面,能不能感动自己则是更重要的一方面。在三年中79老兵们与我的不断接触不断地让我感动和投入进去,所以导致我后来这样去做。这样去拍,这样地跟他们交往,这样的去看这段历史。然后去他们曾经的老战场和墓地看望祭奠他们。现在他们打过仗的地方随着三十年时间的发展,已经没有曾经战争残酷的痕迹了。
  记:之前你是在广东做记者?
  张:对,我做过记者。
  记:后来怎么做独立纪录片呢?
  张:因为我感觉做独立纪录片自由。电视台是政府行为。在这种环境下我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也可能跟我后来新闻做久了有关系。我不愿意做了,就是发展方向产生了变化。
  记:以后仍坚持做下去吗?
  张:会,不过我也会有别的选题。
  记:在与观众的交流会上,你说又有了新的兴趣,准备做新东西,方便透露一些吗?
  张:七九做完以后我就做八九了。八九我不会做六四,然而我觉得有一个人特别值得我去怀念。海子,诗人海子,他是八九年三月二十六号在山海关卧轨自杀的。他的死亡是一个时代的终结(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一种终结)。因为诗人是很敏感的,他感觉到一个强大的物质时代的来临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止的。火车斩断不是他的头颅。他用他的行为告诉后人,没有头颅的人可以活着。他感觉与我们一起活着是种耻辱!所以我在他面前剩下的只有羞愧.他效仿梵高用极端的方式去结束自己的生命,他是一个值得敬畏而短暂的闪光生命。
  记:影片结束那段,您背着包走在越南的大道上,从这再过渡到那些绘画,并加上了音乐和歌曲,这样来结尾,很值得玩味,能谈谈您的想法呢?
  张:06年对于我来说是一个转折点。之前拍了几部纪录片,但一直都找不到绘画中的那种沉淀的凝固感。这就是绘画独特的魅力。于是我就想用绘画的语言表达,但是我已经十年没有画画了大概画了五六张就被迫停了下来。直到08年我对他们的理解和感情才充分的在画面中流露出来。
  《血染的风采》是我小时候最流行的歌曲,是那个时代的一种情怀,《寻找79消逝的老兵》是我这个75年出生的人:对尘封了30年的这段历史的理解和态度。
  记:谢谢。
  
  
  

  观众提问现场
  
  《寻找79越战消逝的老兵》电影结束后,张大力导演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交流,问答内容如下:
  
  观众:你刚才说你的叔叔是参加过越南战争的,你为什么要去碰这个事情呢?
  张大力:我觉得主要是自己的一种情结吧。我叔叔四十五岁那年也许是他的宿命吧,其实我想做的就是这样的一件事情。他们那个时代我发现没有人去做,那么我很偶然就进入了。
  观众:那影片的第一个人物就是一直主要的那个人物,那个人物跟你是什么关系?
  张大力:我们没有任何关系。哪个人物?
  观众:影片里第一个人物。
  张大力:就是戴钢盔的人物?
  观众:对。
  张大力:他就是这个片子的那个越战老兵嘛。我们之间没有关系。
  观众:怎么认识他的?
  张大力:我刚才说了,就是当时拍这个五个家人的六十年(2:47),就一直在找啊,一直没找到合适的,然后遇到他们的时候,我觉得有感觉了。因为他那种悲剧色彩。
  观众:一开始他那个被关到监狱里了,就上访。
  张大力:嗯,引起了当地政府的不满,他一直想争取一点权力。他应该得到的权利,没有得到。他的父亲,这不得不说到父亲,他父亲几乎是全世界大战,抗日,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都打过。是那时候的参谋长,然后因为脑袋里受伤啊,就回到广东地区就那个湛江那个阵地。关键关键这个战争的悲剧色彩是79年当时最新战争给他们打了一个解放勋章,然后一直没有,就因为这个较劲。然后导致他应该得到的补助也没有。这段时间导致他们我觉得是后来家庭那种级别,军人对荣誉嘛看得特别重。
  观众:张导演您好,我想提问您一个问题,第一个呢就是一个现实他们这些退伍的越战老兵没有抚恤金,别的地方是不是已经给了呢?
  张大力:这个,我觉得这个客观来讲别的地方没有发过,战争这个地方做得不太好,作战的有一千三百多人,我后来也看了一些文件,去年好像一个人一个月应该能拿到一百三十多块钱。好像因为财政上各方面就没有。那其他地方有没有这个问题?那都是值得反思的。
  观众:所以这样的问题呢你到越南去问了越南老兵,但那个细节就没有,他们那边怎么对待,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是双方的,作为历史保存下来的,应该更完整更好。把那部分要做细了。他们对待这些老兵或者他们应该看一下或者了解双方的。还有我也看过一个台湾的介绍,就是台湾的老兵也有很多我们可以了解到,但是后来一些东西。
  张大力:我以前说,我不相信中国有这么差的一种感觉。一交流之后我发现差距是很大的。
  观众:张导你好,我第一个问题是刚刚那个先生的相关,就是你后来拍越南的一段,我印象很深的是你去祭奠那些烈士,我很好奇的是这段你没有切入很多历史的细节,你当初的想法是现在给自己的电影做一个视角,还是想要表达自己的一种情怀?就是你当时拍这个是处于什么样的一种动机?
  张大力:因为当年去还是有我的一个感觉,就是我没去过越南嘛,也没去过广西嘛,所以很想去看看。就像今天的一个感觉,我想去看看马鞍山,看看那些地方。然后在那个过程中像我这个年龄的人,多多少少凭我父辈他们听,第一次听到马鞍山这个地方。当时我记得是春节领我去的,他当时是没有钱的,然后借钱跟我去的,要我一定去广西越南玩。我确实想看看马鞍山,但确确实实是很普通的一个小城,我在我的一部影片里面是有的,我在这部里面剪掉了。我觉得这对我自己内心的意义是很大的。然后这个越南好像也挺有意思,包括他们所有的一些文化的根源还有老百姓现实的状态之间。跟中国老百姓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寻换79越战消失的老兵》剧照
  
  观众:第二个问题是我注意到两个事情在电影里面有就是之前国内的一些老兵他们有提到说因为你来拍这个所以他们现在觉得他们会觉得有希望,然后第二个是有一个老兵吧,在称呼你张记者,然后我很好奇就是他们这是一种误解吗还是你当时是以什么样的身份去拍摄的,他们是怎样接受你的采访呢?
  张大力:这个说其实是有一个细节,其实我之前有一个搞摄影的朋友,我就想他拍片去接受采访,做一些记录,我赞成是以拍图片的方式,把他的想法告诉了我,为什么这个片子老是进行不下去呢,我始终是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因为像他们这帮人吧,防备心是很重的,他知道什么东西应该让你看,什么东西不应当让你看,我真的佩服拍纪录片的人他可能都会知道没法达到完全的放松,所以这个片子会有这样的一个信号。我这个片子不会继续做下去,就到此为止了,我已经对它不太感兴趣了。所以干点新的事情。
  王宏伟:然后我是觉得观众想问导演他出现在画面里面,刚才也是因为时间关系没有说太多。其实他这部片子和他叔叔有关系啊。
  张大力:对,我觉得每个时代的人他的宿命感,站在我75年这个角度讲,我觉得以我的态度以我的方式以我的能力去做的这么一个东西。不一定是正确的,立场,态度不一定是正确的,我只代表自己对他们的一个敬意。
  王宏伟:代表观众谢谢导演,因为时间关系可以底下在讨论。
  张大力:谢谢!
  
  【影片档案】
  
  

  
  片名: 寻找79越战消失的老兵
  导演: 张大力 
  制片人:张大力 
  摄影: 张大力 
  声音: 张大力 
  剪辑: 张大力 
  音乐: 张大力 
  片长: 180分钟
  年份: 2008年
  类型: 纪录片
  国别: 中国
  
  影片概述
  本片围绕着原四十二军和五十五军湛江籍参加过79中越自卫还击战的老兵展开,讲述了当年战争的残酷和荣誉(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一级残废、二级残废、三级残废......),他们塑造了新一代最可爱的人!79老兵带着荣誉卸甲归田,原以为政府会给一口饭他们吃,但随着三十年的改革改制,他们从最可爱的人变成最可怜的人——下岗、失业、战争的后遗症、人的衰老......有的没有房子、有的没有老婆、有的没有孩子、有的没有工作、有的没有钱,他们成了真正的“两无”、“三无”、“四无”、“五无”人员。这场战争和三十年的改革改制剥夺了他们当中许多人年轻的生命和现在生存的权利,使他们开始反思?!
  
  导演阐述
  没有2005年原新华社记者韩敬山跟我讲几乎被国人遗忘的凭祥烈士陵墓,没有2006年见到原42军126师376团2营六连2班班长陈文超讲起1979年中越之战中的马安山战场的残酷,全连战后只剩16人和他现实生活的贫穷、困顿,我想我不会从广州到广西那个偏远落后龙州县去寻找马安山昔日战场,今日平静……
  去拜祭、看望龙州、凭祥、凉山中越之战双方烈士墓地里长眠的四、五千阵亡的中国军人和四、五百阵亡的越南军人。
  走过友谊关,凭祥、崇左市政府正在搞一个文化活动的舞台准备工作,关口是往来的平民和军姿不好看的双方边防军人,但却是友好的。
  和平友好了,我可以花上100元人民币坐近3个小时的车直到河内,花上150元人民币住上河内的小旅馆,吃得很差却很贵,与河内市民合影时他们的表情同中国平民没有什么样,他们爱人民币美金,认中国和美国人做大哥。
  河内街上的摩托车很多很有中国八十年代城市的感觉,也有小汽车,多是日本产的丰田、韩国的大宇,还有德国的奔驰、宝马,没有什么中国造。
  而河内的灯光、建筑远没有南宁的亮、高、现代……
  整个行程从2006年11月22日开始24日结束25日回到广州,同行者是生活困窘的阵前。
  离开当时的语境去看这样一场战争,27年后没有什么人再愿意提起!
  当年热血——死了的早已凝固成山野中一座座人迹稀少的陵墓,活着的早已变凉……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战争:人民并不需要战争,但战争使平民变成士兵,使士兵变成仇敌,他们相互厮杀,然后一起永远沉于尘土,历史牢记着巴顿、拿破仑的名字,却没有人记得士兵。这样的情况,对于每个国家每一场战争似乎都一样。
  

2009-05-27 20:35:31  释怀沧海 (西安)

  “从可爱的人 变成可怜的人”,值得人思考的问题,不仅仅是在中国,因为战争,在世界各地都有这样一些不幸的人,让人特别心酸,战争不论胜负都是悲惨的...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