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CDFF2009 DAY2 吴幼明观影手记

2009-05-26 13:49:00   来自: fanhallfilm
  2009年5月25日上午10:00时,我来到现象工作室看阳建军的纪录片《风花雪月》。阳建军1978年生于四川德阳通江镇凉水村,2001年师范毕业后当了四年的中学老师,2006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读电影剧本创作与理论专业硕士。
  
  阳建军的家族是个风水世家,已经是祖传十一代从事风水先生这个看起来有些神秘的职业。本片是阳建军拍摄的第一部纪录片,片中他用镜头对准了自己的家人,记录了自己的弟弟和堂第为别人主持葬礼、外甥出生、父亲病逝等一系列生老病死的过程。他家三代人都是风水先生,常被人请去看坟地的风水和超度亡灵;看惯了别人的生死,轮到自己,也显得那么沉着冷静。有个片段是爷爷给了阳建军的弟弟和堂弟各两万元钱,说自己只留了三千五,让阳建军的弟弟带父亲(他得了食道癌)去看病,看不好就算了。阳建军的父亲病成了皮包骨头,于五十八岁的年纪早逝,九十多岁的爷爷为他父亲选择的坟地就在他父亲出生的地方。那里是他们的祖屋,后来他们搬到新屋,那里变成了荒地。生命就这样轮回,平静,苍凉,又夹杂着温情和喜悦。
  
  《风花雪月》这个片名来自于阳建军的弟弟和堂弟为亡人做法事时吟唱的歌,意思是人的生命象风一样吹过,不留痕迹;象花一般,有开有谢;象雪那样,遇太阳就融化消失;象月有圆缺,变化无常。风水先生的吟唱非常好听,词也意境优美,发人深思,这些看起来象封建迷信的仪式,实际上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可能是因为导演生活在风水世家(虽然他没有继承祖业),在这种氛围里成长,传统儒家文化和佛教、道教思想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的影片拍得从容舒缓。我喜欢这部影片,看完之后对导演阳建军做了一个采访。
  
  下午13:00时,我到宋庄美术馆看吴昊昊的《批判中国》。吴昊昊今年二十三岁,是重庆某大学的大四学生,他的发型从前面看很普通,从后面看,会发现他流了很长的一缕头发。他的行为和语言方式也和他的发型一样,比较张扬。
  
  影片的内容是太原迎泽公园养鸟处有一群中老年人,他们都是些下岗或者退休的人,每天闲着没事,来公园锻练身体,和别人谈论国家大事;还有些人在“南无阿弥陀佛”的佛乐声中,集体步行转圈子(修炼)。吴昊昊觉得这些人聊的话题很有意思,他就带着摄影师(他的朋友)去拍了,结果大多数人都回避他的镜头,有人骂他们男扮女装(因为当时他和摄影师都留着长发),有人说他们是公安局派来的,有人甚至踢了吴昊昊一脚,还扬言要砸了摄像机,吴昊昊和摄影师在冲突中逃跑了。但吴昊昊没有放弃,他坚持拍摄了五天,但在这五天,他换了三个摄影师,朋友们都以各种理由不干了。有少数人不畏惧他的镜头,对他说了一些话。有个老人愿意被他拍摄,说自己从未做过亏心事,不怕人拍。有一个中年人吃着冰糕说:某国家领导人贪污了两千亿,修青藏铁路赚了五百亿,建三峡工程赚了五百亿……说着说着,他说别人说他是神经病。(我觉得他就是个神经病。)
  
  吴昊昊在片中说他要和那些(不愿上镜头)中老年人斗争,在拍摄现场他也反复向他们解释自己的拍摄动机,他觉得他们的话题很民主,很有意思,想记录下来,作为大时代的某一个方面。但大多数人对他的解释不屑一顾。有人说中国人不敢在摄像机面前谈政治,有那么多警察盯着,老百姓不敢,当官的也不敢,一上电视,都只会说共产党好,国家的政策好;尽管在私下天天骂娘。还有个人说:跟着共产党走,饿死都是光荣的。
  
  总的来说,我觉得吴昊昊还是没有和被拍摄者建立一个能彼此信任和沟通的良好关系。从影片里,我只看到吴昊昊努力和人们沟通的过程,没有听到几句人们之间真正的议论国事。片子放完后,有观众和导演现场交流时说:他感觉吴昊昊在片中不象个导演,反而象个演员。问吴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拍片?吴说:他想让个体和大众接触,把个体和大众的关系表现出来。
  
  夜晚19:00时在现象工作室放了几部比利时的老电影,我觉得很沉闷。21:00时,放王德志的《皮村》。王今年32岁,蒙古族人,1995年来北京打工,2002年成立并加入了打工青年艺术团,《皮村》是他拍的第一部纪录片,记录了他居住的村庄,并采访了生活在那里的一些外地打工者,王自己对影片打分是60分。选片人王宏伟说:《皮村》的技术水准可以说是报名影片中最为粗糙的一部,但其坦诚、鲜活、加上朴素得令人发笑的“技巧”反而成就了影片。
  我觉得影片里最逗的是王德志调侃的一段广告词:只要你辛勤劳动八年,只要八年,就能买得起某别墅的——1平米!这是打工者对自己永远也买不起的房地产的反讽态度。
  
  22:30时,打工青年艺术团在室外为我们演唱了六首歌曲。我觉得他们的技术很一般,但态度非常认真,他们的歌曲都是原创,如《齐心协力讨工钱》,《电梯女工》等歌,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结合的很紧密,唱的都是自己及打工者群体的喜怒哀乐,这就很真实,很感动人了。他们是在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嘴说话,这比翻唱名星歌曲的超级女生强多了。我们这个时代有太多人云亦云的东西,而他们在自我表达,这就很有价值。
  
  为了表示对他们的支持,我和妻子买了一张他们出的音乐CD和一套自印的名信片。CD是2004年出版的,封套上印着:艺术团成立两年来累计公益演出一百余场次,中央电视台一套、七套、新闻频道,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等等主流媒体。现在他们已经坚持了七年了,我希望他们能一直走下去,并能走得更远。(吴幼明 文)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