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我们(进行电影编剧教程编撰)的工作途径

2009-09-20 07:44:25   来自: 刘立春 (北京)
  我们(进行电影编剧教程编撰)的工作途径
  摘自《零组98年鉴》
  
  
    这个电影编剧教程的编撰,就是要利用现已存在的研究成果(人文社会学的、心理学的、传播学的),建立一个具有“同一认识框架”的电影认知体系。
  
  
    我们都知道电影是视听叙述体系,是运用镜头来进行叙事的。这里就存在这样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电影所运用的表达媒介,也使其产生具体特定的表达方式。因而在运用这些研究成果形成一个具有“同一认识框架”的电影认知体系之前:
  
    必须先对电影本体进行认知,这样这种方式才能成立。(当然考察就需要一个具体的考察方式)
  
  
  
    我现在正在解决的事(正在进行的,一直以来都在进行的):
  
    先行搬掉进入电影领域进行探讨的先期障碍——一些预先解决的一般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在开始得不到解决的话,便会时时在探知的每一个问题中出现,时时对谈之进行阻碍,使探知无法进行下去,导致我们思维上的混乱——这是我所经历过的体验,也许这些问题也正在我们同伴身上出现!!
  
    我现在正在经历一种整合过程,把我们以前在各阶段中所接触的、在各种认知基础(观点)上的电影的不同层面上的问题,都放在同一个认识框架之中,统一认识基础上,这样才能便于我们对电影的认识,才能使这些指示发挥作用——所有问题在这同一基础上才能有序一体。
  
    我们首先认清它们在电影中的不同的归属层面,设立一个整体的、系统的作用构架
  ——工作是从这里展开的;
  
    在促成作品得以生成的过程中,它们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关系体、作用体存在,在其按照某种运作机制的运作后,生成一部作品。
  
    因而更为明确,
  
    现在首先要找到一个认识论的基础
    ——一个真正的教学体系背后以一种非常靠得住的认识论为基础的。
    真正要使一个教程起作用,关键在于它要建立在一个统一的、直接性强的认识论基础上,具有推演过程简单,便于运用的特点,这样才具有可把握性。
  
  
    为创作者寻求一个可把握的电影的运作方式,学习者可以通过这个运作模型看到电影运作中的各作用因素,具体在什么层面上以何种方式在运作的,其背后的驱动机制是什么,这样就可以得知它是如何运用的。
  
    在这个使一部电影的生成的运作系统中,泛本文的、意识形态的、叙事的、作者的、观众的、媒介的,电影形成规范的等等这些使一部电影的一生成的作用(决定性)因素,必然会以一种关系—作用网络的形态而存在着,成为一种关系域。如果我们能够明确这个关系域中,个个因素的所在层位,确切的作用关系、作用方式,那么这将会出现一个电影作品生成的运用模型,创作者/学习者,便可以通过这一模型的认知、掌握,而运用电影这种媒体讲述故事了。
  
  
  
  
    这个教程是对电影这种行为过程,及其背后的“驱动机制”的探究。
  
  
    这就是我一直以来的认知思路:
  
    具体的一部电影作品是如何得以生成的?
    生成的依据是什么——都有哪些因素的运作才使作品得以生成的?
    他们的所属层面,
    这些因素背后的驱动机制是怎样的?
  
    这些个属不同层面的运作因素在叙事的前提带着不同任务,交织互动、作用形成了一个运作因素网络系统使一部电影作品得以生成。
  
    这样,把这个运作系统的运作方式、运作模式探知出来,就可以为学习者建立电影创作/学习的途径了。这个运作系统,以一种同时运作的互动性局面出现在我们面前,是以一种有格局的相互关系进行运作的。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明确:
    要把所有的(促成作品生成的)决定性因素都网罗殆尽,是不可能的——总有某些超越的认识之外,创作契机和历史的东西——这样他永远不会绝对把握的——这种把握只能——永远不会是确定的或完整无缺的,永远是在一个不断发展的进程中。
  
  
  我现在是按着:
    “电影是一种传播过程,电影是人类交流的一种符号表达形式——电影的创作就是一个表意过程”的认识基础。
  
    以“表意概念——意义是怎样生成的、意义生成的过程、意义生成的契机,”便成为我们明晰“一部电影作品是怎样生成的”“运作网络系统是怎样运作的”“其背后的驱动机制是什么”这些问题为向导,来进行电影探讨的。
  
    总结而言,实际上我们所要建立的是一个进入电影生产共同体、进行电影制作规则操作的导航系统。(教学的本质就是“导航”)
  
    作为导航可以归纳为一些简单的要素:一个好的地图、一个计算自己方位的仪器。学生在学习电影编剧创作时,必须使用这样一张能够覆盖电影整个领域的地图(这个教程勾画的正是这张地图)好让学习者知道自己身处于何处、要去何方。
  
    掌握和精通一种的方式经常会出人意料。但是我们自己的思维过程才是关键。
  
    一个新的思维水平不仅能帮助解决我们前的困境,他将把我们带向一个更接近于我们的最高憧憬的未来,那里有意味深刻的工作,体验丰富的生活以及健康、开放、富有创造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社区。
  
  
  导航系统
  
    导航系统包含认知部分,也包含具体的掌握部分,
    读解是一个具体的掌握方式。——具体的读解内容就是从认知中产生的,读解方式是依据读解内容而设置出来的。——认知是对读解内容、读解方式设置的前提。
  
    我们在进行导航时需要理解时间、知识和行动的关系。
  
  
                  刘立春
  
          1998年5月23日 于北京后八家
  

2009-09-20 07:45:08  刘立春 (北京)

     我后来的探索真的就是按着这个途径进行的,那个时候我阅读了大量的哲学、人类社会学的典籍,因为当时我的朋友吕宏伟曾跟我说:你进行研究是离不开哲学基础的。当时我觉得他说的是有道理的。阅读了大量有关于电影的理论文献。大都是坚涩难懂的那种,什么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巴赞的长镜头电影现实理论,什么艾柯、麦兹的电影符号学理论,什么阅读过程现象学,……现在我都不知道,那时候是什么力量支撑我让我把这些云里雾里的东西看下来的。最后居然也看懂了那些内容,(这对于一个并非专业从事电影理论研究的人来说是非常困难的,里面的那些术语,都有着特定的意义,和日常所用的词语是不同的。在没有注解的情况下,和天书没什么两样。但是我还是硬啃下来了。那段日子,简直就像是在人间地狱一般。这种看不懂的状况时常让你抓狂、歇斯底里,这是没有这种经历的人所无法想象的)当然也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那上边。
  
    其实,这样就能有比较实际的收获也没有什么,但要命的是,这些理论大多都是建立在猜想、假说上面的,并不是实际给出任何结果。而你在没有把它看完之前,根本不知道是这种情况的。而等你看完了,你的时间精力已经都搭出去了,白白忙活了一场,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但所幸的是,里面也不是没有比较现实的真知灼见。但也都是零零散散的,还是需要你自己再提出一个框架再把它们组装起来。
  
    但这也不是一点收益也没有,毕竟经过这一番折腾,现在辨别真伪的能力上来了。也从悬置的假设上面把自己放在现实中来了。如果还一味地停留在那上面,一辈子也不会有什么结果的。要不然我现在兴许还认为这些看过理论的人都有深度呢。(笑)
  我现在的状态是,已经忘记这句话是谁说的,那句话是谁说的,谁是谁我也都给忘了,因为那和我没关系,我要的只是解决问题。其他别的对我来说就都没用,因为我不需要拿这些人名和书名去跟人显摆。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如果你遇到了那些拿这显摆的人,你根本都不用理他,其实他什么也没弄明白,什么也不知道。他们是老舍《猫城记》里面的那些华不啦叽、通通斯基。
  
    所以现在一看到,国内一些学者对于电影的理解,就让我发笑。他们是把现实悬在了假设的空中,什么时候才能落到现实的地面上来啊。
  
    那时的想法就是要找到决定创作的那些原理,对我们来说,它隐藏在作品的后面,作为读者的我们是看不到这些的。但是在创作的时候,我们是需要运用的正是这些。
  这实际上,是很现实的。但我当时是选错了参考文献。(这是探讨很重要的一环,希望后来者引以为戒吧。——这也是废话,这是无可避免的,因为在你自身没上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是无法做到能够辨别对错的。)
  
    一直到1999年末,我接触了一本很实际的书,罗伯特·麦基的《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原理》,那时还在《电影研究》里连载。一看,这不就是我想的嘛!而且比我做的周全,有条理。到了2001年9月份,我在王府井新华书店里找到了发行成书的这本书。迄今为止,这本书我看了十遍。你知道我是怎么看的吗,这十遍我都是一遍一遍抄着看的,这也是我在看哲学典籍和电影理论时留下的毛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足够的注意力来理解书里的内容。很夸张,是吧。人被逼到一定份上,是什么都能干得出来的。在这本书里让我把许多原来不明白的事情弄清楚了,也使我在此之前看到的许多东西,连结在一起。为我之后做的简单构架的编剧教学打下了基础。
  
  
    但是尽管如此,这仍不是我最终想要的。它为我想要的提供了一些实际的内容。
  这是一本很实在的书,但并不是一切。没有谁能涵盖一切。
  
  
    后来有一个更有意义的事情发生了,那就是我给一个制片人当了一段制片助理,实际经历了电影前期企划、拍摄制作、发行的整个过程,发觉,一切原来都是非常简单的,是我在书斋里把这些都给异常的复杂化了。
  
  
    你记住,
    无论是关于什么的原理,肯定都是一些最简单的东西,如果复杂了那就不是真东西。
    我非常欣赏当年中央工艺一个学染织专业的研究生的话:如果一个老师他要是真明白的话,用大白话也能讲得很明白,如果这个课你一连几堂都听不明白,那你就不用听了,他肯定是在胡说八道,他自己都没弄明白。记得,他当时否定了一直到现在还在开的三大构成。那年是94年,距今整整十年的光景了。
  
    其实,我现在看了当年写的东西,脑袋都疼。(笑)
    也不是没有道理,只是它提出来不提出来,对实际解决问题一点忙都帮不上。这些只是在道理上言之成理的东西,而并不是对实际能产生帮助的东西。
  
    这也就过来人看以往走过的路,才可能这样轻松地说这样的话。这要是放在当年,谁要说我写的没用,我非跟他玩命不可。(笑)
  
    现在我提倡的教学是一种自然而然没有教学的教学,我所倡导的是一种感觉不出指导的指导。
  
    这样你才能给出充裕的空间让作者和学生去思考,去实践。否则,你给出一大堆概念,让学生、创作者在这里面五迷三倒,他还能有精力自己思考和实践了吗?你说得越多他们也就越痛苦。
  
    当然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实在的能力,需要你对电影的理解和透彻掌握了才能做到。否则,这仍然是一件纸上谈兵的事情,无法实际做到的。
  
  
                            刘立春
                           2004年7月30日
  

2009-09-20 07:46:21  刘立春 (北京)

     今年是2009年了,我发现仍然有很多人还在重复着我当年的路,在这里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没有结果。我的心情很沉重,所以把以往的这些文章又都翻了出来,希望这些经历能够给大家一点点启示。要做电影,拿起DV马上去做吧,要写剧本也马上拿起DV去拍吧。
  
     这才是一个电影人的真正的事业之路!!!
  
    不要再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耗在这无休止的认知上了。
  
  
                      刘 立春
                        2009年4月16日
  

2009-10-09 12:31:51  火火丫 (北京)

  还在电影创作的前期上迈不开步伐的我看了这篇文章突然就明白了。我要的就是实践。。。每每在床上空想到焦躁。我需要改变。
  谢谢立春。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刘立春(编剧)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