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甘肃的意大利 丛峰的纪录影像

2009-09-22 19:14:42   来自: fanhallfilm
  (现象网北京报道)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开幕在即,丛峰导演的《马大夫的诊所》入围其亚洲新浪潮单元。《马大夫的诊所》是导演呈现甘肃省古浪县黄羊川镇百态的《甘肃的意大利》系列中的第二部。丛峰说《甘肃的意大利》这么个诗意而荒诞的名称来源于:一个台湾人在黄羊川这穷乡僻壤仿佛空降而来的一座五星级豪华大宾馆给他的大脑皮层的刺激。
  

      《马大夫的诊所》剧照
  
  “我大多数关于电影方面的自我教育都来自盗版碟。”
  
  “作为影像工作者,我想最重要的是对现实、对事物有认知、有看法,否则你即使拿着最精良的设备,也什么都拍不出来。”
  
  “我拍电影是有感而发,而不是为了证明自己能拍电影。”
  
  “我现在确实有点相信,那可能就是冥冥中某种神秘力量的召唤,某种来自基因或祖先赋予的东西。”
  
  “几年间,我能感到一种越发强烈的局限性。纪录片和剧情片有着各自的边界,对于不同性情的人来说,你的每种选择都会遇到某些对自己而言难以逾越的障碍。”

  
  
  记者:您的片子是怎么参选山形电影节的,入选后,您的感受是怎样的?
  丛峰:应该说就是遵循一般的程序吧。08年中国纪录片交流周时我给了山形的藤岗朝子小姐一份DVD,然后今年云之南影展时山形的若井真木子是评委之一,也看过了这个片子;后来朝子给我来过一封邮件,很详细地谈了她对影片的看法,她个人很喜欢。不过入选的消息还是直到最后才知道的。
  我很高兴入选山形,这方面虚荣心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吧,一想到山形就自然想到小川,他确实是了不起的人物啊。
  
  记者:您的《信仰》和《马大夫的诊所》都是在古浪县黄羊川镇拍摄的,为什么?
  丛峰:机缘巧合,2000到2001年,我在这个地方生活过一年多,认识了不少朋友,也对当地有了感情。所以返回这里拍片子是个很自然的事情。《信仰》本身拍的就是一个事件,是在拍摄之前头天晚上才知道的;我05年第一次回去拍片时,除了一两个明确的主题之外,还希望看看有哪些有意思的人和场所能拍,朋友们就带我去了马大夫的诊所,然后才有了如今这个片子。
  

     《马大夫的诊所》剧照
  
  记者:记得在第五届中国纪录片交流周上,您说拿起摄影机除了自己喜欢和爱好外,从王兵的《铁西区》获得了直接的启发和触动,这种直接的启发和触动具体是什么?
  丛峰:05年开始拍片之前,看到过的中国独立纪录片非常之少,当时我和这个圈子还没有联系,大多数关于电影方面的自我教育都来自盗版碟。看完《铁西区》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拍摄幻想一下子具体了,可见了,和我以往观看精良的西方电影的经验不同,《铁西区》让我发现在DV时代一个人就能拍片子,而且能拍的非常有说服力,并且绝对有能力发展出自己的电影语言。另外,《铁西区》是一个如何使用当代电影语言描述身边的中国事物的良好范例,比起西方电影的确更有亲近性和启示性。
  
  记者:您曾经说过最初拿起摄影机是自己的需要,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为什么是“必须”的?
  丛峰:我的意思是我拍电影是有感而发,而不是为了证明自己能拍电影。我最开始是写诗的,也做过摄影,现在又在拍纪录片。我觉得这种对不同形式的尝试,实际上是对于现实迫切性的一种反应吧,我希望为表达不同事物找到必要的不同的形式。在我对这个地区的人和生活的关注中,我发现影像是最有力量、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在甘肃那个地区拍摄电影的想法已经在我脑中徘徊了3,4年,我觉得必须实现自己的最初的想法,为那个地区做一次造像,这个造像的特殊性来自于我在那里的个人经历,而更为重要的则是它会显示出的普遍性。我可以通过拍一个小镇,来折射出整个中国的普遍状况。各个方面的吸引促使我最终开始去那里拍摄。
  
  还有一点,我现在确实有点相信,那可能就是冥冥中某种神秘力量的召唤,某种来自基因或祖先赋予的东西。我第一次到甘肃这里时,就感觉这里的环境,地貌,山水有些亲近,有时会让我想起自己在河北老家度过的7岁前的生活。这里的生活确实比大城市滞后很多,还带有多年前的痕迹,而且同样都是北方地区,地貌和生活习俗上也有很接近的地方。几年后,我在报社上班,还没有辞职去拍片子,收到山东寄来的一本书,是关于我这个姓氏的家谱渊源,它的说法还是有一定历史依据的。把这个姓的渊源追溯到甘肃武威地区一个匈奴单于的后代。而我所在的地区恰恰就是属于武威的。我个人觉得这并不是迷信。
  
  记者:拍电影之外,您现在还写诗吗?
  丛峰:05年至今的时间基本上全部用到了拍片子和剪片子上,所以没有专门写东西的时间了。不过仍在空闲时间写。
  
  记者:文字和影像,您觉得哪一个更适合表达自己?
  丛峰:与其说文字和影像哪个更适合我,不如说哪个对我来说更适合表达具体的内容。比如,个人感受或许用文字表达更自由,而描述一个地区人的具体生活,影像更直观。
  
  记者:在您看来,作为影像工作者,最重要的是?
  丛峰:作为影像工作者,我想最重要的是对现实、对事物有认知、有看法,否则你即使拿着最精良的设备,也什么都拍不出来。
  
  记者:对于作品参加电影节,你有什么经验和大家分享吗?
  丛峰:对希望参加电影节的片子,我觉得除了片子本身之外,或许最重要的就是把英文字幕做好吧,辛辛苦苦拍的片子,如果你字幕翻译的不到位,别人如何能正确感受到你需要传达的东西?
  
  记者:您目前在忙什么?
  丛峰:从去年底开始就逐渐开始进入新片的后期工作,目前还在剪辑,进度不算快。它和《信仰》《马大夫的诊所》一样,也是我的《甘肃的意大利》系列中的一部分,也很可能是最后一部。这个片子拍摄时间最长,也是我从个人感情上最为看重的一个片子,是关于我当地的一些朋友的生活的。
  我认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有将近10年时间,这个片子的拍摄跨度是4年左右。他们大多数是镇上的中学老师,还包括邮局局长,我上个片子里的马大夫(这次他作为朋友出现),县城里在教育局,银行,县政府和其他学校工作的朋友,希望今年之内把这个片子彻底完成。这个片子对我来说是一个阶段的结束,之后我不会再花专门精力去拍甘肃了,或许最多每年回去纪录一下朋友们的变化。目前已有的其他素材中,有可能还会剪一个松散的没有什么情节的片子,不过目前没太多考虑。
  
  
  丛峰导演关于《甘肃的意大利》的阐述
  

  2000-2001,我在甘肃古浪县黄羊川镇生活过一年多的时间,在当地结识了不少朋友,接触了我之前陌生的生活,目睹了一些普遍和怪诞的现状。在01年回北京前我就有了模糊的关于在当地拍个电影的想法,不过那时完全是幻想而已。
  
  回到北京后,我几乎每年都会找时间回到那里和朋友聚聚,看着人、事以及当地现状的变化,拍片子的欲望越发强烈,遂从一个看盗版碟的电影爱好者,发展到了拿起摄像机拍纪录片。当地方言中有“一搭里”,意思是一起的意思;当地还有个台湾人修的五星级的国际会议中心,坐落于一片穷乡僻壤间,于是脑海中诞生了《甘肃的意大利》这个名字。
  
  我从05年开始回到那里拍摄,想用《甘肃的意大利》这个名字涵盖关于黄羊川的一个系列多部纪录片,每部纪录片拍摄本地的不同侧面,不同人群的生活。
  
  第一部《信仰》,很简单,一个家族的两起意外死亡事件使村民决定重新翻修旧庙祈福,完工后举行庆祝活动,道、佛、神婆子和毛泽东画像共居一堂,我希望用细节来展现人们真实的信仰状况。
  
  第二部《马大夫的诊所》,拍摄几乎全部集中于一个镇子旁边的乡村私人诊所(离五星级国际会议中心100米远),我把这个诊所当作两个平行的空间,医治身体疾病的空间和倾诉精神疾苦的空间,以此展现当地农民的生存状况。
  
  第三部是目前正在剪辑的《未完成的生活史》(暂定名),拍摄的主要是我在当地的朋友们的生活。他们生于本县农民家庭,受过高等教育,重又回到本县工作,大多数是中学老师,所以拍摄场所主要是当地的中学。还包括邮局局长,马大夫,县长秘书,教育局干事等。和普通农民不同,他们有着稳定的收入,和大量闲散的时间。我觉得这个人群是从纯粹土地状态向城市生活转变的一个过渡性人群。当然这么想是后话,最初拍摄他们只是觉得他们的生活状态有意思,有普遍性。对我个人来说,这是我倾注个人感情最多的一部片子,或许我以这部片子作为我一个阶段的生活的告别,向在黄羊川的拍摄做个告别。短期之内,我不会再去那里拍摄了,最多可能会从目前现有的其他素材中再剪一个比较松散的片子出来。
  
  我的本意不是只想拍三部,也从来没有想过三部曲,也许本来是五部,六部,从内容和拍摄方式上,三部片子也不对等。《信仰》属于一个副产品,拍摄时间仅2天;《诊所》和新片都是有着提前的计划和准备,并在拍摄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想法和方式。从05年至今,共有5段时间的拍摄:05年夏天初次回去拍摄,主要拍摄了朋友们的生活,并四处延伸触角,希望开拓新的拍摄对象,第一次接触诊所,有了拍摄它的冲动;第二次是06年春天到初夏,上午拍诊所,下午和晚上拍摄我的朋友;第三次是07年春节前,主要是补拍诊所内容;然后08年上下半年各拍摄了一次,聚焦于我的朋友的生活。从时间上来说,新片的素材最多,时间跨度也最大,预计成片会分为4个部分,乐观估计年底前应该完成。
  
  这个系列中我原本想拍过那个五星级国际会议中心,后来逐渐放弃,因为其中会涉及十分复杂的人际关系,令人厌恶。不过它会出现在我的新片里,作为一个无法绕开的地理标志。
  
  从开始到现在,我的电影实践几乎全部围绕着黄羊川的纪录片展开。几年间,我能感到一种越发强烈的局限性。纪录片和剧情片有着各自的边界,对于不同性情的人来说,你的每种选择都会遇到某些对自己而言难以逾越的障碍。对于纪录片的理念和方式,和它能达到的界限,我在不断的自省之中。我不会放弃纪录片,不过或许完成《甘肃的意大利》的第三部,明年我希望去做一部剧情片。
  
  
  现象网独家稿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
         记者 汪玲 泥巴
         责编 泥巴

  

2009-09-22 23:54:55  

  唉!丛峰的烂片
  丛峰根本就不会拍
  不会运用镜头 大多数机位不好 大多数同一个机位去拍了很长时间 不懂如何有效切换画面
  不懂剪辑 剪几个小时 完全可以压缩到一个半小时到两小时
  
  声音那烂
  完全没有技术含量的东西
  峰爷你说是么?
  
  记者还当他是个牛人那样拜访 唉!!!!!!
  

2009-09-23 00:16:38  魏晓波 (共产大党好)

  你说的运用镜头是运用什么镜头?老干部活动中心那种套装镜头?
  机位不好是因为那里窄,他不想妨碍马大夫。
  你要去仔细的听和看,去观察,切来切去的那是对当事人的不尊重。
  谁懂剪辑?
  现实中的声音本身很烂,难道非要听起来和建国大业那效果似的?
  
  你说这些有什么用,证明你有水平?
  

2009-09-23 08:38:44  4444 (八卦是抵达真实的最佳途径)

  谁懂剪辑?
  求帮忙
  

2009-09-23 11:03:36  非专业说话

  “我想最重要的是对现实、对事物有认知、有看法,否则你即使拿着最精良的设备,也什么都拍不出来。”
  
  二楼的就一傻逼
  

2009-09-23 15:27:06  鼠。。 (AV界耀眼新星导)

  我还是很期待看看丛的片
  毕竟他有独特的思想领域
  不老也不嫩
  

2009-09-23 17:20:23  冯自醒不来

  “我想最重要的是对现实、对事物有认知、有看法,否则你即使拿着最精良的设备,也什么都拍不出来。”
   
   二楼的就一傻逼
  
  
  排这个~~~
  最鄙视的就是那些工匠型自以为是的~~ccav有镜头~有角度~你看去吧
  

2009-09-23 23:25:48  

  上边的傻仔
  没有技术含量的东西 会走多远???
  当你的基本语法错误连篇 你又怎么可能写诗?
  相信我以上对丛峰的批评和提醒
  
  丛峰已经在别的地方 当面遇到过了
  
  电影是一个技术活
  技术的层面远远大于观念的层面
  

2009-09-24 21:37:04  非专业说话

   二楼的就一傻逼
  
  我这话指的是共匪的暗枪手
  
  
  上边的傻仔
   没有观念和想法的东西 站都站不起来!!!
   当你掌握的所谓基本语法都是错误的时候 你写的诗又能是什么货色?
   
   好莱坞的电影可能是技术活
   CCAV的绝对是技术活
   建国大爷也是技术活
  
  马大夫的诊所绝对首先不是技术活。
   
  

2009-09-25 19:43:01  冯自醒不来

  电影是一个技术活
   技术的层面远远大于观念的层面
  
  2009-09-23 23:25:48  共匪的暗枪手
  
  
  从这句话立马看出你什么货色
  

2009-09-29 13:05:47  长命百岁

  各有所爱,胡掐什么呀~~
  大家都有一个慢慢成长的过程,好片子是经得住考验的,再过十几二十年,好片子就会像酒一样沉淀出香味,走在前面的人遭的争议都大,也许这就意味着什么。
  我很赞同丛导的这句话:“作为影像工作者,我想最重要的是对现实、对事物有认知、有看法,否则你即使拿着最精良的设备,也什么都拍不出来。”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