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张元工作室携手十三月 《有种》盛大揭幕

2010-03-16 15:47:12   来自: 4444 (八卦是抵达真实的最佳途径)  评论 张元
  网易娱乐3月16日报道 3月14日晚,曾执导过《北京杂种》等电影的著名导演张元在798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了 “有种:张元摄影新作展”,同时这也是张元新电影《有种》的发布会,摄影展和电影新作都是他的“有种”艺术计划的组成部分,来自社会各界的嘉宾及崔健等人都纷纷到场表示祝贺。
   主办方还为本次发布会安排了小型的现场音乐演出,“南无”乐队和“庙”先后登场,而后是来自十三月唱片的山人乐队为到场嘉宾们做了现场音乐表演,演出过程中小不点还邀请张元导演上台并调侃道:“就那个拍电影的”,随后又用音乐向崔健致敬。随后在张元邀请下十三月唱片CEO卢中强先生也上台致了贺词。
   《北京杂种》将崔健等中国第一代摇滚音乐人以及那个年代青年人的生活形态完整而客观的记录了下来,之后张元导演把目光投向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北漂”一代,他们的生活和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到底都有些什么,这将是张元下一步电影《有种》所关注的。
   从前期的拍摄主角海选开始,十三月唱片就完全介入了“有种”艺术计划中,包括乐队的推荐等,“庙”乐队及“南无”这样优秀的年轻乐队因此也获得了剧组的垂青。而即将进行全国巡演的谢天笑也将有望参演,另整个《有种》的电影音乐也将由十三月的制作团队参与制作。
   据悉此次“有种”艺术计划,还将安排很多“有趣”的行为,比如组织摇滚歌手及乐迷去中移动、百度等公司门口派发宣传单,以要求这些大的渠道商能够重新审视内地原创音乐的创作及生存困境,并能予以帮助和扶持。
   (本文来源:网易娱乐 )
  

2010-03-16 15:51:49  4444 (八卦是抵达真实的最佳途径)

  电影导演张元推出摄影展,用十个“有一颗躁动的心,不安于现状的”的年轻人的图片,讲述“美的故事,有个性的故事,动人的故事”
  2010/03/16 11:05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第一财经日报  王菲宇
   “我不是社会学家,没法了解社会形态;也不是心理学家,不能解决人们的问题。但是我喜欢人真正与我交谈。”电影导演张元这样说。
  
   13日,张元带着他新聚焦的十张面孔出现在人们面前。与以往不同,这一次讲故事的手段并不是电影,而是图片。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张元的摄影新展《有种》继续他一贯的路线,用自己的目光去发掘社会的活力。
  
   聚焦时代洪流中的小人物
  
   倾听的诚意直接催生了1993年的电影《北京杂种》。在这部充满了实验色彩与先锋精神的作品中,一群年轻人的骚动、激愤与迷惘被张元一一捕捉。今天顶着“摇滚教父”光环的崔健在电影中只是始终找不到排练场地的乐手,半是嘶吼半是唱着“我要结束最后的抱怨,那我只能迎风向前”。不同生活轨迹的年轻人,都在摇晃的镜头中与各自的生活左冲右撞。
  
   从处女作《妈妈》开始,张元的镜头中就不断出现行走在主流与边缘之间的年轻人。他们是《东宫西宫》中徘徊在公园里的同性恋者,是《过年回家》中刑满释放的劳教人员,也是新作《达达》中寻找亲生父母的叛逆少女。讲述人性的故事,聚焦时代洪流中的小人物,张元一直在用他的观察去描绘不同个体的生命体验。
  
   这不是张元第一次变身为摄影师。前几年,张元就曾将在上海开展,图片截取自他的几部电影《广场》、《疯狂英语》等。与一般从电影到截图的摄影展相比,这次的展览非常与众不同。“过程反过来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杰罗姆·桑斯在开幕式上这样解释,“观众先看到电影前的选角过程和图片。”
  
   距离《北京杂种》诞生已近20年,那部电影中勾勒的年轻身影也都逐一步入中年。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拥有怎样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由这个想法出发,张元在微博上发布了一个告示,召集那些“有一颗躁动的心,不安于现状的”的年轻人。200多名青年闻讯而来。其中的十个,构成了张元的《有种》摄影展。
  
   凝固的照片背后也有非常生动的故事
  
   每一张面孔都让人过目不忘。年轻僧人有着俊朗的面容,男孩的鼻子被纱布包裹,布衣长裙的少女手中抱着猫,南无乐队的所有成员挤在一辆黄河面包车里……每组图片下各有一个迷你屏幕,照片中的人物缓缓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女模特的爱与怕,抱猫少女得知父母并非亲生的惊愕,而南无乐队的主唱直接唱起了“自作孽不可活”。
  
   “电影是流动的,图片是静止的。凝固的照片背后也有非常生动的故事。”从确定展出到开展只有三个月不到的时间,张元不得不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但张元却表示非常感谢这种压力:“这是一趟异常幸福的旅程,那些故事经常让我流泪,也经常让我笑出声来。我感到我是和大家呼吸在一起的。”
  
   拍摄过程当中,很多故事深入他的内心。“大年三十那天,主角之一打来电话,说他在整形医院做鼻子手术。他之前一直对自己的长相不满意。”接到电话的张元马上赶到了市郊的医院。因为是大年夜,医院里相当冷清。在走廊尽头的病房里,张元看到了那个男孩。隔着门,他按下了快门。“他的眼神像猫一样,非常孤独,很触动我。”这张照片也出现在展览中,在张元看来,这虽然只是一张照片,但却似乎“讲述了这个男孩20岁的人生”。
  
   真实质感的生活一次又一次带给张元震撼和冲击。“我希望捕捉美的故事,有个性的故事,动人的故事。我始终认为人是平等的,人没有主流,社会将会越来越宽容。人人平等是我一个坚定的理想。”他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与当年创作《北京杂种》截然不同的体验。“当时出演的人,像崔健、何勇他们都和我差不多大。现在我已经是一个中年人了,等于是直接插入年轻人的生活。”张元也承认,用这些图片去展现一代人的状态甚至“精神品性”是非常困难的,所有这些工作只是在试图保持一种关注:“我们都在路上,只是今天需要展览罢了。”
  

2010-03-16 18:40:32  卢志新

  现在做新闻真爽啊,直接用新闻稿,还有报酬,还有稿费,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年代过去了,现在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中国富裕了,媒体舒服了,爽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评论版权属于作者4444 ,并受法律保护。除非评论正文中另有声明,原创评论采用创作共用(署名·非商业用途·保持一致)协议发布。转载评论(包括blogger转载自己的作品)以来源处的版权声明为准。

影人信息 . . . . . . (回到影人页面)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