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猶記得那些熱烈的光芒…… 恐怖的新銳──大導演的獨家片單 

2010-05-28 22:54:34   来自: 4444 (八卦是抵达真实的最佳途径)
  報導 / 林文淇、王玉燕等
  
  2010年國民戲院第一檔影展特別企劃「恐怖的新銳──大導演的獨家片單」,由侯孝賢擔任策展人,邀請14位華人知名導演,包括吳宇森、關錦鵬、杜琪峰、鄭文堂、許鞍華、陳可辛、羅啟銳、陳國富、彭浩翔、蔡明亮、萬仁、姜文、賈樟柯、何平,共同推介其心目中經典作品。回顧大師眼中的大師,彷彿溯源一般,回到創作的上游,從中或能窺知導演與其推薦作品之間,或顯明、或隱蔽的連結。
  
  本次影展策劃源於侯孝賢本年度受邀擔任台大駐校藝術家,且於日前規劃侯孝賢「私房影展」,除選映個人不同時期代表作外,也推薦數部他個人鍾愛的影史經典。這樣的構想延續到了2010金馬奇幻影展「大師推薦」單元,以及相當可觀的「恐怖的新銳──大導演的獨家片單」。
  
  將推薦者與被推薦的作品相互對照,是否得以從中發覺彼此風格的雷同或延異?「以我認識的這些人,就會知道他們推薦的作品跟他們的片子本身的風格有某種關聯性,這是一定的。就像我喜歡《斷了氣》,我喜歡的比較廣,但基本上也有其關聯性。不管片子的個性或類型,都有關聯。」侯孝賢語帶肯定地說。
  
  這次影展推薦的作品中,有相當多影片聚焦於「警匪」、「黑幫」等題材,如《斷了氣》、《兇暴之男》、《3-4×10月》、《旺角卡門》、《霸道橫行》、《殘酷大街》、《龍蛇小霸王》等,儼然構築了一種既壓抑無望又生猛壯烈的集體氛圍。侯孝賢認為統攝其中的,是「黑色」的調性與美學。他本身推薦的是北野武的處女作《兇暴之男》、以及首部由他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3-4×10月》,「北野武的黑色暴力跟西方不太一樣,與其社會背景和傳統有所關聯,西方的還是戲劇性很強、很多細節,北野武的作品則完全從屬於日本,表面上是黑色暴力,其實底色卻是日本嚴密的社會結構、男人跟男人之間的階層、男人跟女人之間的關係。」
  
  相較於昆丁塔倫提諾受到西方戲劇傳統的影響,創作出戲劇張力極強的黑色暴力之作,北野武的黑色暴力美學毋寧是素樸而直接的日本風貌。侯孝賢認為,「『黑色』的意思其實不是事件,而是因為人而發生事件,這種人就可能發生這種事。」侯孝賢說,北野武乃漫才演員出身,能說、能寫、能畫,對於社會底層的結構、人際的網絡相當敏感,「他很容易看透一個社會體系或已經存在很久的社會價值」。
  
  侯孝賢早期的作品,如《風櫃來的人》、《童年往事》、《悲情城市》、《南國再見,南國》,事實上也同樣隱含台灣在地幫派的色彩,如同他對於北野武作品的觀察,侯孝賢的作品也始終在處理人際之間的脈動、牽連與難解的情懷。此回影展中,姜文則推薦《風櫃來的人》,因其「讓我們看到幾個年輕人最真實的生命力」。
  
  「恐怖的新銳──大導演的獨家片單」影展選映作品多為導演的處女作或早期作品,當中閃耀著旺盛的創作力,由其作品展現的熱烈光芒,可知昔日影壇上一群初生之犢,早已蓄勢待發。本期【放映頭條】由放映週報編輯群精選其中佳片,一一耙梳作品的肌理與核心,帶領讀者一窺影像之間的奧秘互文。
  
  
  
  
  
  《大國民》Citizen Kane
  奧森威爾斯 Orson Welles|1941|USA
  
  關鍵詞:人物傳記、深焦鏡頭、多層敘事
  
  萬仁推薦《大國民》除了奧森威爾斯27歲執導的這部處女作實在太過經典外,他情有獨鍾之情也反映在他自己在1995年所導演《超級大國民》片名之上。他把自己關於台灣白色恐怖時期一個叫做許毅生(台語發音:苦一生)的人物傳記故事,也用這部經典名片的中文譯名來命名,顯見《大國民》在萬仁心中的份量。影迷千萬別錯過這次在大銀幕上(重)看《大國民》膠卷放映的機會。除了影片利用層層敘事框架呈現一個報業大亨的傳奇令人激賞之外,威爾斯與攝影師葛雷克托蘭利用光影塑造出來影像風格,在效果不是太好的DVD俗片上是完全無法領略其精彩之處。同樣的,《超級大國民》這部我認為是萬仁最好的影片,截至目前為止也只有VCD版本勉強看得到,令人不免喟嘆。(林文淇)
  
  
  《四百擊》Les Quatre Cents Coups
  佛杭蘇瓦楚浮 Francois Truffaut|1959|France
  
  關鍵詞:少年成長、法國新浪潮、尚皮耶李奧
  
  蔡明亮推薦法國新浪潮的經典影片《四百擊》絲毫不令人意外。他不只一次公開說《四百擊》是他最喜歡的電影,他也在《你那邊幾點》以及《臉》這兩部影片中,讓《四百擊》以及楚浮從這部影片開始發掘的演員尚皮耶李奧,成為片中重要的劇情元素。事實上,蔡明亮讓李康生這個「不演戲」的演員成為他系列電影中最大的特色,創作模式正是部份仿效楚浮與李奧的合作關係。李奧這個天才演員的動人演出,敘事性極強的五音符配樂,手持攝影機靈活的運動,以及楚浮看似簡單長拍下蘊含的巨大社會批判,都讓這部經典影值得一看再看。從片首前往巴黎鐵塔的跳接剪接,到片尾李奧的角色安東一臉迷惘的停格鏡頭,《四百擊》幾乎每一個畫面都值得再看一遍。(林文淇)
  
  
  《黃土地》Yellow Earth
  陳凱歌 Chen Kaige|1983|China
  
  關鍵詞:中國第五代電影、張藝謀攝影、人與土地
  
  陳凱歌的《黃土地》在八0年代開啟了中國大陸一個全新的電影世代。陳凱歌與影片的攝影指導張藝謀,以及後來同期自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電影人所拍的影片被稱為「第五代電影」。一個再平常不過大陸農家女渴望突破傳統束縛的故事,在張藝謀刻意放低攝影角度的攝影下,讓人的身體與那片乾旱的陝西高原所呈現出來的影像關係,成為個人與壓迫的社會之間深刻的別喻。片中還有極其動人的陝西民歌與祈雨的民俗舞蹈,女兒婉轉的歌聲唱出等候八路軍前來解放的心聲,老父親深沈的聲音則是貧苦的農民對上蒼在絕望前最後的呼求。香港女導演許鞍華自己的影片以處理家庭或人際關係居多,《客途秋恨》、《男人四十》與最近的《天水圍的日與夜》都是相當精彩的小品。從各方面而言《黃土地》都與她自己作品有極大反差,或許就是因為這是如此不同的一部影片才獲得她的青睞,在這個影展中特別推薦。(林文淇)
  
  
  《斷了氣》 À bout de soufflé
  尚盧高達 Jean-Luc Godard |1960|France
  
  《旺角卡門》 As Tears Go By
  王家衛 Wong Kar Wei|1988|HK
  
  關鍵詞:詩意與浪漫、青春與叛逆、情與義值千金
  
  以電影的暴力美學聞名於世的導演吳宇森,創作題材多以黑幫、警匪為類型,影片常見駭人爆破跟槍林彈雨的黑幫火拼場面,英勇持槍遊走的動作中蘊置男性間情義互挺、肝膽相照的母題,輔以催情的英雄謳歌配樂,讓他的影片由外在形式到內在情感都飽滿得撼動人心。經典的,莫過於《英雄本色》(1986),當時掀起一股動作片和英雄片風潮,連國小學童掛嘴邊自比的英雄偶像,都從楚留香一變為《英雄本色》的小馬哥(周潤發飾)。
  
  見這次影展吳宇森推薦與警匪或黑社會相關的電影,一點都不出人意表。王家衛的初試啼聲處女作《旺角卡門》(在台上映時另譯:《熱血男兒》),王家衛如《英雄本色》也強調、浪漫化了同甘共苦的兄弟情誼,老大華仔(劉德華)即便希望能淡出江湖,但為了保護屢受欺凌的小弟烏蠅(張學友),兄長兩肋插刀在所不惜。除卻兩部電影影像風格語言的迥異,《旺角卡門》略重於男女愛情承載在江湖中身不由己、雖千萬人吾亦往矣而難以讓青春永恆的慨嘆,在人物刻劃和戲劇主題、江湖空間與黑社會人際關係的形塑上,《旺角卡門》似是《英雄本色》的複調及變奏,差別只在於熱血的男孩尚未/並且不長成羽翼豐滿的英雄人物。
  
  而另一部受推薦的電影《斷了氣》,為高達在影史上確立最恐怖的新銳作品之一,第一部長片就拿下威尼斯影展最佳導演。和《旺角卡門》相同,片中都出現了青年對生活/生命的失措。片中的痞子形象,《斷了氣》主角米歇爾一心想帶心儀的女子遠走高飛,他的行竊、偷盜、殺人皆無罪大惡極的犯罪意圖,過著看起來平常得近於空洞的日子;《旺角卡門》的烏蠅則平日百無聊賴,心中最大的願望是在黑社會揚名立萬。無論高達和王家衛,在青年導演的時刻,他們青春和叛逆其與生俱來的生命力,帶給影片獨特的眼光和注目。
  
  饒富趣味,且從未讓人這麼驚喜的是「斷了氣」的方式還有這麼多風貌,各具影史意義的黑白片《斷了氣》及彩片《旺角卡門》(甚至與《英雄本色》),三部電影片尾皆出現重要角色中彈身亡,《斷了氣》男主角遭警察追緝,背後中槍狼愴奔走在長路,盡頭癱軟倒地,行將就木卻惦念著細微與支離;《旺角卡門》片尾劉德華、張學友兄弟倆先後遭警方或亂槍或瞄射橫屍,生命最後的搏動;《英雄本色》小馬哥為了訓誡大哥的弟弟桀驁不馴,遭敵人趁隙槍擊爆頭喪命的悲劇形象。在對照文本與串連影像網絡,觀影活動瞬然發生巧妙的意趣,連結著不同創作生命與其世界觀對彼此的映照。(曾炫淳)
  
  
  《凶暴之男》Violent Cop
  北野武 Takeshi Kitano|1989|Japan
  
  關鍵詞:現代主義、個人與社會結構、暴力
  
  北野武的第一、二部作品《凶暴之男》和《3- 4×10月》是侯孝賢推薦的,在推薦序中他說:「它在日本傳統的暴力電影之中,加注了現代主義獨特的眼光,是無可取代的。」對於北野武電影被慣常冠上的「極簡主義」,我們或許可以從現代主義的眼光來觀看這兩部電影。如果侯孝賢的黑幫電影代表作《南國再見,南國》是關於中年男子和新一代青年的失落以及對龐大外在結構感到無能為力,《凶暴之男》就是這個失意中年男子的另一極端,對毫無道理的壓迫實踐英雄式的反抗。劇情描述一名警察我妻諒介常常不分界線對別人施暴(這種舉動通常被稱為執法過當),為了捍衛警察的正當性和心愛的妹妹,他毫不猶豫地追擊壞人,最後卻發現兩者都已經被汙染,因而殺掉對方。暴力像一張撲天蓋地的網,也像一場噩夢,它組成外在世界,也組成他自己。從反抗到毀滅,從希望到絕望,此片突顯了暴力的本質與虛妄,宛如一則現代主義的寓言。(曾芷筠)
  
  
  《3-4×10月》Boiling Point
  北野武 Takeshi Kitano|1990|Japan
  
  關鍵詞:現代主義、個人與社會結構、暴力
  
  此片的開頭第一個鏡頭,一名瘦弱的男子蹲踞在黑暗中,表情流露些許不安,下一個鏡頭我們才看見他從黑暗的廁所走向棒球場,廁所外面迎著陽光和隨風輕垂搖動的枝葉彷彿在告訴他:不用怕。這名男子雅樹於是勇敢上前,從個人走向社會體制、從不知所措過渡到正面迎擊,每天練習揮棒一百次、開始談戀愛、面無表情地拿起槍枝(卻不會開槍)。雅樹聯合了得罪其他幫派的黑道老大(北野武飾)一同復仇,而北野武則以自己的生命對雅樹(亦對觀眾)示範了一場沒有規則的暴力,暴力的舉動似乎只是具體化自我對外在關係的想像。就如同他任意侵犯男人女人的身體、隨便破壞遊戲規則把球丟到別人身上、開槍掃射別人(對於自己的死亡也不流露一絲恐懼),暴力對於北野武而言是一種向世界宣稱的姿態(對於雅樹來說則像是成年或進入社會結構的儀式),即使知道最後終將歸於虛無與無意義,也要奮力用自己的生命在結構中撕抓出一條可能的縫隙。雖然終將消失,爪痕卻清晰可見。(曾芷筠)
  
  
  《小太陽的願望》Little Ms. Sunshine
  強納森達頓 Jonathan Dayton、薇樂麗法里 Valerie Faris|2006|USA
  
  關鍵詞:溫馨家庭喜劇、公路電影、多角關係
  
  《小太陽的願望》是2007年美國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獎的得主。劇本也是這部溫馨家庭喜劇小品最搶眼的電影元素。片中家庭的組合就已經確定這部電影十足爆笑。裡面有一個爸爸是只從自己「九大贏經」(Nine-Step Refuse to Lose Program)去要求家人永遠抱著必勝的決心;爺爺是滿嘴髒話、好色又嗑藥,剛被老人中心趕出來;七歲的小女兒迷上選美,剛被告知獲得參加加州的小太陽選美賽的資格興奮得不得了;唸高中的兒子受不了父親跟這一家的瘋狂,宣佈他不再開口說話,直到考上飛行學校為止。媽媽要處理這一家子大小已經夠煩了,身為法國文學教授的哥哥因為男學生愛人喜歡上另一個法國文學教授,自己割腕自殺未遂,她只好趕緊到醫院把他領回到她家裡,以免他再尋死。這一家人在一個週末要一起坐上一輛七人小巴載小女兒去參加選美,是一部非常另類的公路電影。香港導演陳可辛曾經執導兩集的《金枝玉葉》,片中張國榮與劉嘉玲的角色同時喜歡上女扮男裝的袁詠儀,同樣是多角關係的喜劇類型,應該是他推薦《小太陽的願望》的主因。(林文淇)
  
  
  《性、謊言、錄影帶》Sex, Lies, and Videotape
  史蒂芬索德柏 Steven Soderbergh|1989|USA
  
  關鍵詞:性、謊言、錄影帶
  
  史蒂芬索德柏以八天寫完劇本,只花一百二十萬美金在五星期內拍攝完成的《性、謊言、錄影帶》無疑是一部天才之作。關於美國保守近郊社會(Suburban society)的文化貧瘠影片不少,知名的作品在60年代有《畢業生》,90年代末有《美國心玫瑰情》,80年代末就屬《性、謊言、錄影帶》。保守的社會裡,性當然是最大的禁忌。因此只見安蒂麥道威爾所飾演的年輕家庭主婦,在自我壓抑中整日將時間與精力耗在把房子打掃得一塵不染,直到意外發現先生竟然與自己的妹妹有染,才開啟了解放之門。詹姆斯史派德這個年輕人則是近郊主義極端的對比,他沒有工作,四處為家,生活沒有特定目的,帶著DV攝影機錄讓麥道威爾這類的女性在鏡頭拋棄中產階級生活的謊言,探視自己內心最真實的面貌。目前已經轉向製作類型大片的陳國富,在八0年代是台灣新電影風潮重要的一角。他在90年代相當受到好評的《徵婚啟事》裡,劉若英的角色帶領觀眾經歷一段一段的徵婚面談,也是讓以非職業演員為主的劇中人以受訪的位置在鏡頭中呈現,像是一段一段的錄影帶,由觀眾去揭穿他們「徵婚」意圖下的謊言。這兩部影片現在再看,一點都沒有過時。(林文淇)
  
  
  《風櫃來的人》The Boys From Fengkuei
  侯孝賢 Hou Hsiao-hsien∣1983∣Taiwan
  
  關鍵詞:青春成長、台灣新電影、長鏡頭
  
  侯孝賢曾經在一次台灣新電影二十週年回顧座談會上開玩笑說,如果當初沒有遇上楊德昌等一夥從國外學電影回來的年輕導演,他就不會變成什麼電影大師,很可能就是台灣的一個「電影大亨」。在《風櫃來的人》之前,侯孝賢是相當成功的都會文藝喜劇片編劇與導演,作品有《天涼好個秋》與《就是溜溜的她》等影片。在一般認定侯孝賢成為侯孝賢的第一部影片《風櫃來的人》裡,他開始將攝影機拉遠,寫實呈現三個血氣旺盛的年輕人從貧瘠的澎湖風櫃到高雄發展的短暫經驗。大陸知名演員/導演姜文,為這個影展推薦策展人侯孝賢1983年這部開創台灣新電影的重要影片,並不令人意外。姜文執導的第一部影片《陽光燦爛的日子》就是關於文革時期空蕩蕩的北京市裡,一群年輕人似乎在政治真空裡渡過的苦澀狂亂時光。很可惜這次的影展沒有選映姜文這部精彩的影片,否則這兩部同樣是呈現70年代初期兩岸年輕世代將青春成長的影片,放在一起對照觀看一定話題十足。 (林文淇)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