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原罪与救赎——老片《肖申克的救赎》

2004-11-21 02:07:09   来自: 刘兵
  原罪与救赎
              ——老片《肖申克的救赎》
  没有一个人在真正意义上是无辜的。这是银行家安迪经过十九年的“炼狱”生涯最终才悟明白的道理。他坦承自己虽然没有杀人,但对妻子出去偷情和最后的死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他还认为自己遭受的惩罚已经足够偿还过失,于是就越狱逃跑了。利用一把小凿子挖了十几年,他终于打通了自由的秘密通道,当他爬过长达五百米的排污管,终于可以在大雨中自由的呼吸和洗净满身污秽时,作为观众的我们也就被一种力量彻底的震撼和征服了。
  安笛就象一位天使,折断了羽翼来到人间。沙堡监狱几乎可以看作是人类世界的一个缩影,安笛在这里面对的是人性最赤裸裸的真实和专制制度的不平等,而越是纯洁的在深陷污浊时所遭受到的戕害必然越是变本加厉,所以安笛要被殴打和辱骂,甚至鸡奸。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光着身子赤条条的来到人间然后滚了满身泥巴,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同意阿莫多瓦的一句话,其实没有一个人不是无辜的(大意 )。
  与大多数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安笛一直没有放弃希望,并且敢于反抗,在自我救赎的同时也照亮了周围的世界。所以当他和老友瑞德在“没有记忆的海洋”热烈拥抱时,我相信那里其实就是天堂 。而导演达拉邦特铺设的这条天路历程之所以值得信赖,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所采取的那种质朴的叙述方式。
  作为一部情节片,《肖申克的救赎》为我们老老实实的讲了一个故事,象一位古典小说作家那样,在叙述的过程中兢兢业业的添砖加瓦决不玩花活,其间虽然不乏悬念,那也只是故事的未明状态或者说生活本身固有的悬念,而不是吊足观众的胃口。其细节的处理和情节的每一处转折都是那么的自然和充满意外的惊喜,无论是“老布到此一游”,“瑞德也来过”,还是安笛那句“我已经戒酒了”,都在看似平淡中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老布自杀的时候,他锃亮的皮鞋尖上落满了木屑,那是他刻字时留下的,我本来以为导演会安排他擦干净,可是没有。作为生命的结束,这是一个人不太体面的死亡。而对于芸芸众生来说,这样的安排显得既恰当又残酷。因为毕竟,很少有人能象安迪那样——勇敢并且还有那么点幸运。
  在1994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本片与后来胜出的那部《阿甘正传》竞争可谓激烈。对于热衷于表面热闹和时髦花哨的现代人来说,这样的结果其实一点也不出人意料。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肖申克的救赎》终于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承认并始终念念不忘,这当然更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2004-11-21 13:48:30  zy69

  美国电影高超的剧作技巧以及扎实紧凑的电影叙事能力的确令人赞叹,值得学习。
  这是中国的商业电影最需要也最缺乏的能力。
  

2004-11-22 11:14:23  刘兵

  恩,最近咱们的电影,比较好的的剧本和叙事也就《盲井》和《寻枪》
  

2005-10-07 11:12:22  zuozhi

  美国电影高超的剧作技巧以及扎实紧凑的电影叙事能力的确令人赞叹,值得学习。
  这是中国的商业电影最需要也最缺乏的能力。
  

2005-10-07 16:31:42  cloole

  嗯,的确是非常经典,一点不输《阿甘正传》,无论是剧情的娱乐性还是剧本的思想性都完美地平衡在一起了。
  

2005-10-09 13:57:41  elvita (北京)

  现在好多片子都是建立在这不片子基础上发展的剧情
  

2005-10-12 15:47:00  印第安纳琼斯

  呵呵,的确是够过瘾的
  

2005-10-13 20:16:36  自私无聊简单

  《阿甘正传》与《肖申克的救赎》都是好莱坞电影里艺术与商业完美结合的典范。
  令人不解的是国内一些年轻导演(老的就更不用说了),总是不服总说自己要是有钱一定拍得更NB,哈哈。
  看看那些砸钱拍出的垃圾吧!您也商业一回,您也张艺谋一下。
  还是好好在剧本和技术上下功夫吧。吹NB谁不会啊。
  酒话说多了伤肾!
  

2005-11-24 18:21:59  左手 (浙江)

  其实他没拿到奥撕卡有点冤,水准不会比同年的啊甘正传差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