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大旗虎皮电影笔记之—电影审查与扶持

2011-03-03 02:21:14   来自: fanhallfilm
  (现象网转载):去年大旗虎皮先生获得了一个国家社科基金的课题,题目是“审查与扶持——欧洲电影政策史研究”,他这次回法国的主要工作也就是为这个项目查找资料,并且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关注相关话题。他可能还会陆续发表一些整理的笔记、资料,以及学习心得。
  
  现象网也将继续关注跟进之。还请各位看官一起共同交流探讨。
  (注:此编者按是拟照原文第一段编辑而来。)
  
  
  图文:大旗虎皮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中国特殊的电影体制和电影发展形态,让一个问题始终变得非常敏感:审查。在电影与国家的关系中,多数人都注意到在控制电影的意识形态输出方面,政府的手段是审查,而事实上,还有扶持,审查与扶持,是国家意识形态对电影进行控制的两个无法分离的话语机制。
  
  大概在五、六年前,研究禁片就是我的一个癖好,我相信这也是很多人收藏DVD的标准,除了影片在西方艺术等级体制中的地位之外,恐怕另外一个值得寻找一部完全可能艺术质量平平的电影的原因,就是它曾经被禁了。我相信这种好奇心对于影迷来说屡试不爽,因为每一部禁片都能制造一种令人在禁闭环境中获得精神满足的话语力量。
  
  
  朗西埃也是从这个角度上,用政治与美学的关系来重新定义艺术的体制,当然,他也等于是通过对艺术、美学来重新定义政治。政治之所以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美学,因为它的基本统治术也是立足于对感性进行划分、统筹和分配,从某种角度看,政治的本质与美学相同(“美学”原意就是“感觉的学问”),是一种感性的统治,所以在主体理论上,朗西埃比福柯向前进了一步。谁能说、谁不能说、谁说得不好、谁说得声音大、谁说得声音小,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只能简单说、什么可以深入说,什么可见,什么不可见,什么可听、什么不可听,在统治术中,对感性的分配是相当重要的部分。读过几本朗西埃的小书之后,我觉得费力气去解读、注释朗西埃,可能没有带着他的思想直接进入到某项具体的研究中更有启发,更有意思。如果仅仅从审查的角度来反思、考量和评价一种统治技术是片面的,一种现代统治技术的成熟不仅在于查禁(censure),查禁艺术的历史从古希腊就开始了,也在于扶持(soutien)。审查与扶持是艺术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两种话语调控机制,而我们往往注意前者,而忽视后者。
  
  电影的诸多独特性,是最适宜展开现代审查制度和扶持制度的艺术,这里面的技术背景、经济背景和社会背景阐述非常繁杂,这里很难详述,需要清楚的是,正因如此,反过来,电影也是最适合观察、分析审查与扶持的艺术,因为电影同时具有感性的高浓缩性和社会资源与资本的高依赖性,所以,如果说言论自由是一个可以通过努力而不断实现的理想,那么企望电影的言论自由几乎等于希望世界和平。
  
  电影扶持制度的历史几乎与审查制度的历史一样长,但它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最早认识到扶持电影的重要性、并建立扶持制度的人都是独裁者。列宁说:“在所有的艺术中电影对于我们是最重要的”,墨索里尼呼应道:“电影是最重要的武器”,希特勒和戈培尔都是影迷,而且,欧洲历史上独裁时代,扶持制度下出现了与审查制度下同样伟大的电影作品,这是对朗西埃所谓政治与美学之同质性论断的最好注脚。所以,历史上一些影片中的身体解放、宗教亵渎和暴力展现,往往包含着从被政治技术掌控的视觉的“感性领土”中夺取“新领地”的革命诉求,而相应的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和Queer理论、乃至Cult美学的本质都是与意识形态批判息息相关的。
  
  电影的审查与扶持,都是建立在现代民族国家意义上的统治技术,这个问题的本质是电影与国家的关系,是电影作为艺术的自足性是否服从于民族国家的主权性。根据这段时间的阅读,世界上似乎不存在毫无任何电影审查的国家,换句话说,没有这样一个国家,可以公开放映任何一部电影。(如果说还有一个地方可以自由放映电影,那可能只是1990年代以来的戛纳)同样,也不存在绝对意义的禁片,所谓查禁只对于某个或某些国家来说的,所以,《感官王国》尽管在法国公映,也还是被剪掉了一些段落,而阿兰·雷乃的《夜与雾》居然也会成为禁片,爱森斯坦的名作《战舰波将金号》居然在法国这个这个貌似电影的自由国家也禁了二十四年。不要迷信流传的什么“世界十大禁片”,我们看过的很多主流电影可能在某些地区就是禁片,而那些没有一部禁片的导演,也可能因为电影触犯了禁忌而丢掉性命,比如梵高的曾侄孙提奥·梵高。
  
  说到审查,国人就会想起分级,其实,分级制度也是审查制度诸多形式的一种,只不过它运用了经济的、体制的、工业的手段对电影进行惩罚。当然,这属于高级的惩罚,世界上不乏低级的惩罚,比如禁止某位导演从事电影拍摄活动这种与宪法完全矛盾的荒诞处置。这其中可能还包含了更多的因素,电影制度史研究必须兼顾社会学、哲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考量。1950年代开始出现最早的反思电影审查制度的学术著作,其核心话题是言论自由。到了1960年代,核心就变成了青少年保护,当时,宣泄论就已经与教唆论并置了。
  
  文化规训的复杂性在于,为整体的感性系统划分一个清晰的界限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从官方文书的话语逻辑、法规条目的修辞上,很难查出电影制度演变的内在动力。我觉得重点还是在作品与案例上,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法条,只有不断促进法条展开自我修正的案例。在电影审查和扶持的历史上有着许多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案例。在搜索各种案例过程中,简单摘录一些。
  
  
  
  
  
  世界上第一部出现接吻画面的电影是1896年的The Kiss,导演是William Heise,W. K. L. Dickson的同事,接吻的两个人是John C. Rice和May Irwin。
  
  第一部含有重要的同性恋角色的电影是希区柯克1930年的Murder,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同性恋者就是影片中的真凶,而且homosexual这个词在影片中从未出现,取而代之的是metis,完全贬意,而且这个角色的肤色显得格外惨白。
  
  第一部明显表现女性同性恋的电影是奥地利女演员Léontine Sagan导演的Mädchen in Uniform,1931,这部根据Christa Winsloe小说和戏剧改编的电影一直被禁到1970年代。这部电影是外国女同志圈中最受推崇的电影之一。
  第一部展现“三人恋情”trio的电影是Design for Living(该片中是两男一女),导演是大名鼎鼎地刘别谦。想想《朱尔与吉姆》在法国电影中也应该是开创性的。
  第一部仔细描写恋童癖(pédophilie)的电影就是库布里克根据纳博科夫小说改编的《洛丽塔》,时间是1962。
  
  第一部大范围公映并且明确表达出乱伦情节的美国电影是波兰斯基的《唐人街》。
  
  第一部大范围公映并明确表现口交情节的是马可·贝罗齐奥的《肉体的恶魔》。
  
  另:八卦一下此文作者现正在瑞士。(编者)
  现象网发表本文,并不代表现象网赞同或反对本文的观点
  
  
  转载自大旗虎皮于cinephilia的博客:  http://cinephilia.net/?p=3571
  作者:大旗虎皮  
  责编:泥巴
  期待更多的独立电影研究者在现象网发表独立电影/纪录片有关的研究文论
  

2011-03-04 16:52:46  王我 (兲朝)

  國家社科基金花這份錢就是想得到一個確切的結果:不光兲朝有審查。
  

2011-03-04 20:04:31  孤岛 (北京)

  关于朗西埃,《当代艺术与投资》去年八月份的有一篇《美学的政治—感觉的分配》,比较入门级别,不然对虎皮文章中的一些概念没办法厘清。
  譬如朗西埃所理解的政治不是我们平常意义上的政治,而是日常社会中未被认可的异类争取平等认同的方式。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