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台湾传送带:2011鹿特丹影展、柏林影展特別報導

2011-03-07 15:28:49   来自: fanhallfilm
  (现象网转载):在等待单佐龙先生、应亮先生有关鹿特丹和柏林影展的亲身体验报告的过程中,各位看官可以先看看台湾是如何看待这两个欧洲重量级的电影节的,将它们与奥斯卡扯上关系这也是台湾特色之一吧。
  

  
  
  本文作者:陳小配
  
  第83屆奧斯卡自公佈入圍名單至得獎揭曉、頒獎典禮落幕(台北時間2月28日),部份入圍鉅片已先在台灣院線為票房殘鬥、為搶觀眾廝殺月餘,無論勝負,奧斯卡都成為全球電影界和觀眾注目的焦點和最大贏家。然而這段期間,歐陸上同時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影展正在進行,一為一月底開跑的「荷蘭鹿特丹影展」(1/26-2/6),另一是二月中旬的「德國柏林影展」(2/10-2/20)。
  
  相較於奧斯卡所入圍的影片多已在美國國內做過商業映演,是一個以好萊塢電影為主體、明星陣容華麗的「頒獎典禮」。鹿特丹影展和柏林影展則是全然不同的模式,分別以其不同的策展概念,挑選來自世界各地的影片,在影展期間密集放映,宛如一場盛大的電影嘉年華會,許多獨立製片甚至僅有在影展才有曝光的機會!
  
  鹿特丹影展秉持著獨立、創新、實驗的精神,播映上百部劇情、實驗、紀錄片、甚至錄像藝術,涵蓋各種類型,尤其對挖掘新導演、資助開發中國家導演拍片不遺餘力,從製作層面便開始挹注資源,並以鹿特丹影展作為首映曝光的場域。正因鹿特丹影展大膽前衛的作風,因此時有令人驚艷、充滿創意的作品出現,也成為了電影圈挖掘優秀新導演的寶庫。
  
  而柏林影展則是僅次於坎城影展的世界第二大影展,除了最受矚目的競賽片仍以名導和明星吸睛,其它單元則呈現百花齊放的多元性,劇情片、紀錄片、新導演、短片都有各自的展映舞台。有為青少年及兒童策劃的「新生代」單元,還有為最佳同志影片設置的「泰迪熊獎」,以及「德國年度電影」精選本年度最新、具有指標性的德國電影,讓所有媒體及觀眾有回顧的機會,彰顯當地電影文化。歷史悠久的柏林影展也擔負著承先啟後的功能,不僅在今年首度規劃「3D電影日」,突顯此項新技術的重要性,也在近幾年致力放映數位修復的經典影片,如去年搭配現場樂隊演奏的《大都會》(1927),今年則端出了《計程車司機》(1976)。固定籌劃的影人致敬單元,這回聚焦於2007年過世的瑞典導演伯格曼,完整放映他多達四十部作品的全新拷貝,並搭配相關活動及展覽。無論年齡大小、喜好,柏林影展的多元化總是可以照顧到各個層面的影迷。
  
  每一年的鹿特丹和柏林影展,都是國內影展如台北電影節、金馬影展前往選片並觀察年度電影趨勢的重要時機。本報特派記者帶領各位讀者,一同踏進歐洲的寒冬、踩著皚皚積雪,前往這兩個影展,看一看今年度有什麼值得期待的新電影。
  
  
  
  
  
  
  鹿特丹影展四十週年,特大號!
  
  
  首先在一月底登場的鹿特丹影展今年正值四十週年,為歡慶四十歲生日,特地以「XL」作為口號,表示今年的影展除了是「特大號」,也在更多的場地擴大舉辦!除了影展原有數量驚人的數百部長片短片,鹿特丹城內多處也舉辦了裝置和錄像展覽,例如搭配斯凡克梅耶新作《夢中見》(Surviving Life)放映的特展、agnes b.的時尚與電影裝置展,整個城市都洋溢著濃厚的影展氣息。今年還策劃了「水虎客棧」(Water Tiger Inn)單元,以武俠為主題,放映《六指琴魔》、《龍門客棧》等經典武俠片,更在會場設立了真正的「水虎客棧」,不僅供應地道中國美食,每晚還有不同戲碼的京劇表演,讓現場充滿了濃濃的中國味。
  
  
  

     左圖:鹿特丹影展主會場大廳掛著巨幅XL,這是影人們交流的好地方
     右圖:鹿特丹影展的「水虎客棧」招牌。
  
  鹿特丹影展一向標榜著「獨立、創新、實驗」的精神,挖掘具有潛力的新生代導演,最高榮譽「金虎獎」便是頒發給第一部或第二部劇情長片作品的導演,大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的首部電影《致命追蹤》(Following)、韓國導演洪尚秀《豬墮井的那天》、婁燁的《蘇州河》、乃至馬來西亞新銳女導演陳翠梅的《愛征服一切》等等,都在被國際影壇關注之前,已受到金虎獎的青睞。此外,鹿特丹影展還設置 Hubert Bals 基金,資助發展中國家的拍攝計畫。長期致力於拔擢亞洲、非洲、中歐及東歐、拉丁美洲等地的電影,已使鹿特丹影展成為這些地區影片進入歐洲市場的重要平台。
  
  
  
  
  
  
  柏林影展評審團與得獎結果
  
  
  去年剛歡慶六十大壽的柏林影展,本屆於2月10日開幕。今年的柏林影展可說是聚焦在伊朗,為聲援因政治迫害而遭判六年刑期,並且被禁止創作影片長達二十年的伊朗導演賈法潘納希,柏林影展以行動表示,邀請他擔任本屆正式競賽的評審,並且為無法到場的他保留了一張空的座椅。同時,柏林影展也放映了他曾獲銀熊獎的《越位女球迷》(Offside)及《生命的圓圈》、《白氣球》等多部作品。
  
  巧合的是,本屆柏林影展的最大贏家也是伊朗電影。最佳影片金熊獎由阿斯哈法哈蒂(Asghar Farhadi)執導的《分居》(Nader And Simin, A Separation)獲得,戲中的一幫男女演員精彩的對手戲,也讓他們以群體之姿,分別拿下了最佳男女演員銀熊獎。
  
  
  

  金熊獎得主《分居》
  
  曾以《海灘的那一天》(About Elly)獲得2009年柏林影展銀熊獎的阿斯哈法哈蒂,這回在《分居》中,描述一對夫妻因小事負氣分居,結果卻引發一連串意外事件,與來幫忙照顧生病父親的看護鬧上法庭,牽連雙方家庭甚鉅。內容觸及道德的掙扎、宗教的力量、人性的衝突,在靈活的場面調度、一幫演員精彩的表現下,呈現出一幅令人同情又無奈的道德劇,為伊朗少見描述中產階級家庭社會現況的電影。有些人將這部伊朗電影的獲獎聯想至政治因素,然而,這部影片在首映過後,媒體的一致好評與觀眾熱烈不止的掌聲,便為它的勝利做了最好的說明。畢竟電影的本質是藝術,政治不應介入,就像賈法潘納希不應遭到這般不合理的對待。
  
  此外,評審團大獎銀熊獎頒給了貝拉塔爾的《都靈之馬》(The Turin Horse),這位匈牙利電影大師這次取材自尼采在1889年前往都靈時,因為一匹馬而引發的靈感,並再度使用凜冽的黑白影像,一天天凝視著一對父女和一匹馬漸漸衰落、步入絕望的過程。而最佳導演為德國的烏利胥柯雷(Ulrich Köhler)以《嗜睡病》(Sleeping Sickness)獲得;最佳劇本頒給了阿爾巴尼亞描述家族仇恨及衝突的《血之恕》(The Forgiveness of Blood);最佳藝術貢獻獎-攝影及美術,則由新銳女導演寶拉馬可維奇(Paula Markovitch)的《得獎》(The Prize)獲得,類紀錄片的攝影,真實捕捉到小女孩自然精湛的表情與演技。
  
  
  3D日,新技術當道
  
  
  在3D電影當道的今天,許多大導演也開始嘗試此種新技術,並試圖從中發掘出嶄新呈現影像的可能性。柏林影展就將2月13日定為3D日,連續放映了紀錄片和動畫片兩種不同類型的三部影片。
  
  
  

  溫德斯的3D電影《畢娜》
  
  最受各方矚目的,當屬正式競賽中、文溫德斯拍攝的《碧娜》(Pina)。溫德斯與碧娜鮑許是多年好友,並且共同計畫要拍攝關於舞蹈的影片,當溫德斯看見3D技術,便覺得這是用影像捕捉碧娜的舞蹈精髓最好的方式。然而影片尚未開拍,碧娜卻已逝世,這部原應是共同創作的影片,轉而變成一部致敬之作。片中一幫舞者在舞台上、在城市中、在自然裡,舞動著一齣齣膾炙人口的舞碼、舞動著對於碧娜的尊敬與思念,將碧娜的精神用肢體盡情展現,舞蹈本身令所有的觀者動容,至於到底是不是使用3D技術呈現,早已不重要了!
  
  正式競賽中另一部米歇奧賽羅(Michel Ocelot)的動畫《夜之傳奇》(Tales of the Night),也選擇採用了3D的技術呈現。米歇奧賽羅以《嘰哩咕與女巫》系列聞名,原本就擅長用剪影手法表現層次感,在3D技術的輔助下,讓影像的層次感和空間感顯得更為多元而立體。
  
  另外一位聲稱熱愛底片的電影大師韋納荷索,破例推出了3D版本的紀錄片《遺忘的夢之洞穴》(Caves of Forgotten Dreams)。熱衷於原始自然紀錄片的他,這回帶領觀眾深入法國南部受到嚴密保護的雪維洞穴,一窺洞穴內珍貴的原始壁畫。逼真的3D技術,令人感覺原始洞穴及壁畫就在眼前,忍不住想伸手觸碰,彷彿走進了三萬年前的時光隧道裡。
  
  
  
  
  
  
 
  華語片失利,韓國電影風光
  
  
  台灣電影今年不復去年盛況,鹿特丹影展僅有《當愛來的時候》、《台北星期天》、《劍雨》等入選觀摩單元,在柏林影展更是全軍覆沒。兩岸三地的華語片亦表現平平,柏林影展僅有陳凱歌的《趙氏孤兒》為特別放映;張藝謀的《山楂樹之戀》入選了柏林影展為青少年及兒童設計的「新生代」(Generation)單元;而入選「青年論壇」(Forum)單元的《線人》並非新作;「電影大觀」(Panorama)單元則有大陸導演趙亮拍攝的《在一起》,為一部講述關懷愛滋病童的動人紀錄片。
  
  反倒是南韓電影氣勢如虹, 朴正范(Park Jung-Bum) 的《巫山日記》(The Journals of Musan)在鹿特丹影展獲得正式競賽金虎獎和影評人費比西獎。柏林影展短片競賽的金熊獎和銀熊獎也由南韓影片包辦,其中金熊獎便是日前相當受到矚目、韓國名導朴贊郁和他的弟弟用iPhone手機所拍攝的《夜釣》(Night Fishing)。
  
  其他入選的南韓影片在兩個影展皆達到十部左右,不管質量或類型,大成本商業片或獨立製作,都展現了南韓電影發展中的多元風貌。在柏林影展有入選正式競賽的《時雨、時晴》(Come Rain, Come Shine),由韓國當紅小生玄彬和林秀晶主演,刻畫一對即將分手的夫妻,在妻子搬離住處前一天,兩人之間微妙的互動及情愫。玄彬另有一部作品《晚秋》入圍「青年論壇」,為南韓、中國、香港、美國之合資片,請來了湯唯共同主演,兩人並連袂赴柏林為影片宣傳造勢。
  
  

  全玄彬、湯唯主演的《晚秋》
  
  日本電影今年表現亦維持水準。許久沒有劇情長片作品問世的岩井俊二帶著新作《吸血鬼》(Vampire),再度入選「電影大觀」。這回岩井俊二不僅自己擔任監製、導演和編劇,還包辦了攝影指導、剪接、配樂等多項工作,這是他繼《紐約,我愛你》的短片之後,再度以英文拍攝,全片在加拿大溫哥華取景,並幾乎全部起用外國演員。不過岩井俊二的愛將蒼井優仍舊在片中客串一角,飾演具有自殺傾向的交換學生。片中的主角是一名老師,由曾演出《窈窕老爸》的凱文席格斯(Kevin Zegers)飾演,他真實的身分其實是吸血鬼,平日上網尋找想要自殺的女孩,表示可以幫助他們完成心願,相約見面後再將她們的血吸乾以維持生命。岩井俊二這回挑戰看似奇幻的西洋吸血鬼題材,但他表示其實是想藉由不死的殭屍,來剖析探討自殺者的內心世界。雖然整部片西洋味十足,但屬於岩井俊二獨特的敘事手法,氣球、芭蕾舞等浪漫唯美元素,也仍舊在《吸血鬼》中得見。
  
  

  岩井俊二的《吸血鬼》
  
  另外一部入選的《白夜行》(Into the White Night),則是再度改編東野圭吾的同名文學作品。《白夜行》曾由日本TBS推出過電視劇版本,由知名偶像山田孝之和綾瀨遙主演;2009年再由韓國翻拍為電影,女主角由孫藝珍擔綱。這次的日本電影版,由僅33歲的年輕導演深川榮洋執導,風格卻意外地顯得古典而保守工整,男女主角由高良健吾和堀北真希搭檔,堀北真希在片中從少女至熟女不同時期的多層次演出,令人耳目一新。她同時也出席了柏林影展的首映,並且很賣力地用英文與全場的觀眾打招呼,獲得熱烈掌聲。
  
  
  
  
  
  
  經典修復:計程車司機
  
  
  馬丁史柯西斯於1990年創辦了「電影基金會」(The Film Foundation),對於保存與修復影片拷貝不遺餘力,二十年來拯救了五百多部影片,近年來更致力於數位修復技術,近兩年在金馬影展引起大熱門的《紅菱艷》、即將在金馬奇幻影展放映的《浩氣蓋山河》、費里尼的《生活的甜蜜》等經典電影,都因此得以重新以嶄新面貌示人,並且永久保存,毋須再擔心拷貝刮損、受潮、變色等問題。
  
  
  

  全場爆滿的《計程車司機》修復拷貝首映
  
  而馬丁史柯西斯的《計程車司機》修復拷貝,則是選擇了該片問世後三十五週年,在柏林影展首映。當晚偌大的弗列德里奇劇院大爆滿,許多影迷爭相前來目睹這部經典作品的重現,編劇保羅舒瑞德(Paul Schrader)和技術修復人員更出席了首映禮,表示這部影片的修復是經過許多繁複的手續,先將原始底片掃描,再經過清理髒污、修補刮痕、調光、校正顏色等等過程,並在本片的攝影指導以及馬丁史柯西斯的親自監督下才完成。影片雖然是以4K技術修復的數位拷貝,但是影像和色調卻保留了底片的質感,清晰細膩卻不致過度銳利,1970年代的復古情懷躍然大螢幕上,甚至連片頭的哥倫比亞女神像,還刻意維持當年老舊模糊的樣貌,引來觀眾哄堂大笑。
  
  當年輕時的勞勃狄尼洛、長髮飄逸的哈維凱托、稚嫩的茱蒂佛斯特再現大螢幕,當那句熟悉的經典台詞「You talking to me?」響起,當片尾層疊的霓虹閃爍、車窗倒影、光斑水漬,配上伯爾納赫曼(Bernard Herrmann)譜寫的那憂鬱的薩克斯風曲,應該是所有影迷回味許久又悸動不已的時刻吧!身為觀影者的我們,在跑了一個又一個影展、看了一場又一場的電影之後,能在大螢幕上,感受到這份電影帶來的單純感動,是最彌足珍貴的。
  
  
  现象网转载稿件,欢迎分享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感谢:放映周报
  责编:泥巴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