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05/2:DV纪录片——杂说真实

2005-4-12 9:58  来源:纪录手册 作者:韩鸣声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DV的出现是一场革命,它打破了电影的垄断,也将打破官方媒体的垄断。它的出现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新感受,是现代数字生活的一种新方式,最终形成一种文化现象。而我们要谈的是,DV的出现给纪录片指出了一条艺术新路。

“真实”能改变一切!它能够探索生活,让生活更加生动。


电影需要观众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场景中集体观看;而电视的观赏环境是家庭化的,相对自由且距离较近,更具亲近感。DV纪录片则更进了一步,与真实有关。作为一种文化产品的使用工具,DV方便灵活,拍摄时不择场地,且能进入生活场景进行近距离的贴近式拍摄;这直接缩短了与观众的距离,真实感由此增强。另外在题材选择上,DV纪录片一般选择小话题和小视角,基本是生活中的人和事,因此更显真实。


生活是什么,生活本身就是真实性的具体体现,来不得半点虚的,如果是虚构的生活,那不属于我们记录的范围,不属于纪录片。运用DV这个便捷的记录工具,让拍摄对象在镜头面前褪去羞涩和功利,就能真实地透视他的生活与内心。

DV能深入到每一个角落去发现每一个细节,记录真实生活。


DV创作者多渗透在民间,属于非专业人士,他们更能真实地感受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使用DV拍摄和记录时,他们能与被拍摄对象进行亲近的接触。他们与被摄对象处于同一语境中,或亲人或朋友,或者就是他自己。


根据国外DV纪录片的创作情况,不但有大量贴近生活记录身边人事物的作品,记录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的作品也不少。而我们的记录范畴相对要狭隘一些,DV纪录片有它的题材倾向,但也应该有多元的选择。


在拍摄中,我们讲的记录是有选择的,不是说拍摄对象的一举一动、一时一事都要记录,那实际上也失去它的真实性了。对真实生活的记录是要通过选择和压缩的,一个好的编导,就是看他怎样在生活流水中选择和提炼。而这种提炼中包含了你对生活的感悟,这是你对拍摄对象的观察所得。


有的被摄对象演绎性很强,这在人物和事件关系的处理上就要费些功夫,导演的技能也正体现在这里。被拍摄者都有一种共同的心理,即满足和被承认,你对它的记录从某些方面就迎合了他的这种欲望。他生活在那个空间里,对外面的事件有时是不知道的,就像我们不了解他一样。能否让他敞开心扉,以达到内心真实,也需导演的调动和挖掘。


而不管是你做什么样的选择,你要通过自己的记录把你和你对生活的感受带到你所记录的生活当中去,让他和你一起产生共鸣。这也要求你的记录要不落俗套,有不同于他人的观点和视角。

DV的真实记录,需要创作者有一种良好的心态。 


现在的电视和电视人,由于立场和观点的不同,在记录和组接上都带有功利性和目的性,带有个人的眼光来判定事物。作为一般观众,共同的偷窥心理是避免不了的。而要把拍摄对象的隐私“偷窥”到什么程度,发挥多少,怎样交给观众,交给什么样的观众看,这是DV纪录片人要把握的一个问题。


现在做DV纪录片有一个很大的困惑,就是记录给谁看。它不像体制内力量那样有媒体平台的依托,有社会的承认和体制的保护。那怎么办,最少创作上你要先做好。记录方式要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不能走专业媒体和专业制作人的套路;这关键点就是要有DV的思维模式,来发挥DV记录的优势。故事片是虚构出来的,纪录片并不是完全排斥这点,有的纪录片也要进行现场布置和演练,才能达到要求的效果和目的。我们提倡真实记录的多样性。时代需要真实。

DV的出现是一场革命,为纪录片插上新的翅膀。


2001年末,一个20分钟的DV短剧《清华夜话》网上流传,迅速成为各大网站BBS的热门话题。一年半后,创作者们都已经开始了新的生活,印有他们成长经历的《清华夜话》成为现在网络上愈演愈烈的校园DV的开山之作。有的故事是电影和专业记录的设备无法完成的,它需要这种方便的设备。DV制作者也要有勇气、锐气和创新意识。


DV纪录片是当前国际上获奖最多的声像作品。DV作品承载的更多是个人的话语表达,一般情况下不具有功利性,也不代表官方的利益。用北京电影学院崔子恩导演的话说:“DV是一场革命,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是与电影的割裂!”


相关链接: 崔子恩 方方 DV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