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青红是个什么东西

2005-6-26 10:23  来源:文化研究网 作者:张逸鹿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青红》是个什么东西?
     ——《青红》是王小帅的第七部电影,前几天刚从戛纳捧回一个评委会奖。
     ——啊!第七部?
     ——是的,第七。
     ——可我好像刚听说,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王小帅这个物质存在。
     儿童节那天,我在我常坐的公车上听到这段对话。
     今年有两个导演从“地下”走到了“地上”,一个是贾樟柯,一个就是王小帅。两人都是北电的,而且互相是很要好的朋友,在《世界》中KTV包房里勾引赵涛的大款就是由王小帅客串的。哥俩这么好的交情,自然在艺术理念上会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的确,两个人拍的电影都是现实主义的(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现实主义的东西又开始流行起来了),而且喜欢悲剧收场。
     今年,似乎有三部电影特别牛。顾长卫的《孔雀》获第55届柏林电影节评审团大奖(银熊奖),贾樟柯的《世界》虽然没有得奖,可对外首先打出的字幕是“2004年威尼斯电影节中国惟一参赛作品”,《青红》又获第58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奖,三大电影节都占全了,眼看着中国电影的春天又要来到了,怎不教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斗志昂扬。
     《青红》也是一部怀旧电影,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开展了“三线建设”, 青红的家庭响应号召,随内迁的工厂,由沿海繁华的大都市上海迁移到了内地边远的贵阳支边。到了80年代,支边的城市人似乎变成了被人遗弃的飘萍,改革开放后,很多上海来的家庭都想尽办法回上海的家,那里是他们的根,更能给下一代更好的前途。然而19岁的女孩青红不理解父母的愿望,在她心中,这里才是她的家,有童年的乐趣,有真诚的友谊,还有她的恋人——小根,一个当地家庭,刚刚进厂做工的男孩。父亲不愿看到女儿和小根的结合,百般阻挠,青红的心受到极大的折磨,对父亲的粗暴干涉十分不满。在好友小珍的帮助下,青红以各种方式和借口与父亲对抗,父亲无奈,只得做出些许让步,青红获得了一丝自由空间。然而父亲加快了步伐,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把全家迁回上海。面对父母的殷切希望,青红终于有些动摇了。小根不解青红对自己的莫名冷淡,久积的情感在失去理智的情况下爆发,将青红强行占有了。青红的父亲悲愤欲绝,将小根抓近监狱。当青红一家在一个无人知晓的凌晨,离开贵阳的路上,小根以强奸犯的身份被执行了枪决。
     我一直觉得王小帅的电影,在所谓的“第六代”中是独一无二的,他的电影,画面感和镜头运用是十分精确的,他和贾樟柯其实可以归为一个派系,但他与贾樟柯最大的不同在于王小帅的画面更简洁更干净一些,故事上更加注重一些对抗和冲突,这就是为什么王小帅的电影比贾樟柯的电影看起来更舒服一些的理由。
     4年前,音乐在《十七岁单车》中随处可闻,4年后,《青红》居然没有用任何无声源的音乐,完全采用实况声,不知道这是王小帅的成熟,还是故意向电影人心目中的圣人,苏联导演Andrei Tarkovsky致敬,Tarkovsky在晚期的电影作品中不用任何无声源音乐,1983的《Nostalgia》(怀乡)和1986《The Sacrifice》(牺牲)最具代表性。这位把电影当成诗和流水的大师认为,无缘无故地加入音乐会破坏影片的整体节奏,应该把它们统统去掉,《青红》可以说是很好地实践了Tarkovsky的想法和主张。父亲得知青红被小根强占,去小根工厂暴打小根,这场戏的声音效果处理得特别好,紧张急迫的情绪由强化的机床轰鸣声渲染着,看得我心跳急升一百八,差点要接氧气袋,这种处理,比那些一到关键时刻就加摇滚或瓦格纳歌剧的影片不知要高明多少了。
     “留白”,本来是中国山水画的一种技法,明清时期的文人画特别注意留白,这样一来,增加了人自由想象的余地,意境也更为深远了。台湾导演,拍摄《童年往事》,《悲情城市》的候孝贤是留白的高手,他喜欢用固定机位的长镜头,人物出画了,他的摄影机还是架在原地不动,等待着画外的人物重新回来,甚至只让观众听到画外吵吵嚷嚷的声音效果,就是不给你见人,这时你又有什么办法?只能用自己的大脑胡乱瞎猜了呗,很自然地跟着人物的命运,参与到了影片中,和人物“患难与共”,这点计策其实是很有效的。王小帅这回的《青红》,留白之处起码有5处之多,不知为剧组节约了多少拍摄成本,这样聪明的导演一旦下海经商,诸位,你们可要留神了。
     好的作品有一个共通点,就是有疼痛感,《青红》有,而且很强烈,王小帅说:“我想用这部自己一直想拍的电影来献给我的父母和那些和他们有着同样命运的人们。”这是一部可以全家一起同看的好作品,起码我是这么看的。
     现在你知道《青红》是个什么东西了吧,还不知道就去看看吧,你不会失望的。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