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正规军与雇佣兵

2005-6-30 8:52  来源:李洋 作者:现象博士电影沙龙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还真就没用过学术词汇写过影评。很多词都在常识范围内,只不过被人赋予了特定的语境和个人化的解释,在其中。比如坦白、惩罚之于福柯,异质、排泄之于巴塔耶,都很好理解。

一个词只能有一个意思吗?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在对常识范围里的词语附加上个人化的词义,或者对一个常识范围内的词义找到个人化的词语。与其说好的学术是在创造新词语,还不如说,好的学术是在常识词汇里发现令人震惊的新的意义。比如,格式化、烧录和备份这些词就很有人文气味。

影评是一种可怜的写作,就像书评,这种写作将远远地被历史抛弃。他们附着在作品的身体上,成为间接的排泄物。特吕弗、戈达尔、侯麦、里维特的文采都不错,可写到一定时候的影评就去拍电影了,影评其实什么也不是。影评不是一种文体。他什么也不是。废话一堆。

电影理论与电影批评是两码事。前者是研究,其目的不是为阅读提供快感,不是一种意义的不断简化。后者是渲泄,或者商品,他们明目张胆地提供着快感符码和价值判断,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交易。

在两者之间或者两者之外,有另外一种写作,没有好的命名,或许就应该叫电影写作。布莱松的《电影笔记》就是这一种,一种电影写作。从根本上讲,这是一种写作,一种创作,只不过这种写作关于电影,或者,跟电影有关。

正规军打仗,要严格遵守规则,服从命令,在某个战略部署之内,在正规军打仗的现场,我们什么也看不明白。雇佣兵则完全效忠雇主,看雇佣兵打仗更实际,更好看,他们不择手段,不需要规则。

有一种对话是没有边界的,他从10篇小学生作文的词语开始。有一种对话是必须规定边界的,从某一种语境和问题开始。电影写作是很尴尬的,比19世纪流行在民间的各种文学批评更加尴尬,他从没有边界的电影开始,进入到某一种限定的语境截止。

电影,说到底是关于人的电影,电影写作既不是正规军,也不是雇佣兵,说到底也是关于人的写作。如果一片文字只跟电影有关,而跟人情、人味、人品和人格无关,就等于废字一堆。

相关链接: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