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电影:记录片的一次对话

2005-7-22 11:32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作者:小于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不管现在独立拍片的人拿起的是什么样的工具,总需要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认识来自于不断地反思

  记者:你们是怎么开始合作的?


  贾樟柯:1996年时候,《小山回家》去香港参加独立短片展,在这次短片展的颁奖典礼






上,我看到了余力为的《美丽的魂魄》的一些片段,看到之后我觉得特别幸福,因为我找到了一个自己很满意的影像方向。其实那时候,我并没有看他的全部作品,只是一些片段。我觉得他(余力为)不仅是纪实,在纪实之外还有一种诗意,有对时间和光的发自内心的感觉。国内经常说纪实纪实,其实都是很原始的记录。我当时就是找不到能拍出记实之美的摄影,看了《美丽的魂魄》,我认为我找到了。


  记者:余力为,你的记录片看起来跟大陆拍摄的记录片很不同。


  余力为:欧洲记录片的教育和大陆的不太一样。我们在学校受教育的三年里,一直强调记录片的训练,因为他们觉得记录片的训练是最基本的东西,要是记录片都拍不好就不要提拍故事片。其实记录片是一个很有创造性的、作者性的东西。电影就是影像和声音两大块,声音不应该是次于影像或者是服务于影像的。影像能引发的东西很局限,只在一个框子里。(而由声音)建立起的空间则是多面性的,能给影像的东西一个真正的生命。国内的记录片有一个很遗憾的方面是过于注重同期声,而声音的构想上太单薄。现在民间影像的很多作者都是很发自内心地去拍一些东西,这很宝贵。但现在只有一种文体,语法也很单一,基本上停留在单纯的记录上。


  贾樟柯:我看了国内很多记录片,觉得有些原始主义。比如不能修改,不能搬演,不能干预等等。我觉得这都是很原始、很宗教性的一个束缚。其实我不管你是用什么手段去拍摄,关键是我看的时候能不能得到看记录片的快乐。如果我预见把你带到火车站能表现出一些东西,我就完全可以这么做。1999年我在写《业余电影时代的到来》那篇文章时,真的想呼唤一种业余精神,让更多人参与到电影里来。但这并不是说我们的作品也可以业余。现在很多初级的问题大家不去关心不去解决,比如说焦点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但大家好像只满足于我拍到了、我看到了就够了。


  余力为:把一个人放在一个环境或者处境里,是一个导演的事情,现场的反应是自己的,但肯定有个道德底线在里头。我不能让他做他不愿意的事情。


  贾樟柯:这么多人开始使用DV、拍记录片,这绝对是好事情,但我们绝对不能停留在一个运动的、口号式的层面上。现在有个很不好的倾向是漠视传统、漠视经验、漠视教育。电影已经发展了100多年,积累了很多经验,为什么要抛弃呢?你可以是反叛性的作品,甚至反叛电影本身,但你先要了解它。


  余力为:卢米埃尔兄弟刚开始拍他们那些电影时,就有一种很原始的兴奋和激动。原始的冲动是好的,但欧洲马上能发现一些新的东西,从美学上丰富记录片的拍摄。现在拍记录片的人一般从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开始,这能看出人和人的贴近和记录片很需要的对人的关怀。但我看不到一个真正的电影作者。


  贾樟柯:很多人一开始就陷入到一个泥潭里,觉得这样拍记录片才诚实,才真实,才是记录片,实际上这限制了作者的想象力和开放性。有些人拍出来的片子只是素材的堆积,局部看很动人,但整体看很没有章法。现在拍的记录片更像是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工作,而不是一个电影意义上的工作。


  余力为:小川绅介(已故日本著名记录片工作者,创办了山形国际记录片节)拍摄的题材需要他使用的那种语法和文体,所以他的作品当然好。但并不是说所有题材都一定要跟他的语法和文体一样。所以要多看片子。拍摄之前的构思非常重要。


  贾樟柯:独立拍片现在已经成为一个运动了,下一步最重要的就是出好作品。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