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悲情城市》原来人生并无别事

2005-8-4 10:13  来源:网易论坛 作者:阿贝阿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在别人的博里再次听到《悲情城市》里的原声音乐,悠远绵长,让人立刻在酷暑里感到一片清凉沉静。如同在一片黛色的清空下,沿着青碧绵延的山麓拾级而上,一路有风声,流水。开始是细碎的音符一点点溢进来,然后渐渐上升萦绕,一直攀缘到山顶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远处有海景风帆,蔼蔼雾气。那一刻,定然会有泪水滑落下来,也不是悲凉,也不是欢喜,只是浅淡地将一生看尽。所有悲欢,聚散,生死,爱恨全都汇入了河海,流走,流走。经历了,看透了,最后最深刻的感悟莫过于——原来人生并无别事。
  
  于是下午再把这部侯孝贤最出名的片子翻出来看。碟还是大一时买的,那会儿疯狂的迷恋文艺片,迷恋其中缓慢的长镜头,风景,节奏,低回的音乐。现在想想,真是很矫情的行为,其实好多片子看了开头就继续不下去了。像《悲情城市》就是这样,第一遍看时根本没有耐心,不断地走神,不断地想快进。它对观者心境的要求太高,心浮气燥时决然看不进去。它就是小众化,就是阳春白雪。但是只要主题音乐一响起,思绪又被收回来,让自己努力沉进去。
  
  诚实地说,这样的片子让人心累:陌生的孤岛历史,宏大背景下的人事变迁,家族的兴衰都如一股股洪流,让你不断被卷进卷出。侯孝贤那么冷静地把摄像机摆在远远的地方,逼着你也和剧中人隔开距离。死亡,痴狂,都是瞬间发生,你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镜头已经不动声色地换到大远景。仿佛在说:看风景吧,它比生活客观美丽。留白,大段空镜头的留白,是典型东方式的美学表现,但它又不是纯形式的,它和剧情浑然地融为一体。影片开头是一个孩子的出生,画面始终定格在一盏昏黄的白炽灯,画外的婴儿的啼哭,众人的慌乱叫喊都是可以想像的。灯影摇曳,饭厅里一盏普通的灯,却代表着整个家族的兴旺和暖意。结尾处,老大文雄死了,老三文良疯了,老四文清生死未卜。家族在某种意义上已颓然倒下。但一家人仍然在平静地吃着晚饭,小孩子们跑进跑出,李天禄老人端坐在餐桌前。摄像机也稳稳地远观着这风雨飘摇后顽强生存着的家族,它未尝不是一个民族的缩影。任何巨大变迁的最终结果还是回归家常,继续生活。
  
  很多人都说侯孝贤的镜头冷静到淡漠。但其实他总能在适当的时候恰到好处的抒情。首先是漫溢着情感的音乐,不时熨贴着被现实逼冷的观者心。还有片中的旁白,侯的片子常用旁白的叙事方法,这也是作者电影的特征之一。画外音的叙说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长镜头带来的距离感。《悲情城市》里的旁白通过文清的妻子宽美以日记的形式出现,日记式旁白在《冬冬的假期》中也用过,日记的浅浅低语更能表达人物内心细微的感受。使用宽美这个温柔善良无争的女性声音作为叙事的主线,又反映出侯孝贤一贯温情的一面:在批判残酷现实历史的同时保留一点暖意和希望,给人走下去的力量。女性无疑是带来这安静力量的最佳人选。
  
  喜欢宽美清浅如溪流般的娓娓叙说。开头上山那一段,她说:“昭和二十年十一月初八,好天,有云,带着父亲写的介绍信,上山来金瓜石的矿工医院做事。哥哥教书没空,叫他的好朋友文清来接我。山上已经有秋天的凉意,沿路风景很好,想到日后能够每天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心里有一种幸福的感觉。”那是她洁白美好的像云朵一样的初始。



  结尾处,文清被抓走了,她写信给文清的侄女:“阿谦已经长牙了,笑的神情很好,眼睛很像四叔。有空来家里走走,九份开始转冷了,芒花开了。满山白蒙蒙,像雪。”这是她在忍受了多么巨大的创伤后,写下的看似稀松家常的言语,内里夹杂的悲凉,隐忍,无奈,宽容,惟有让人唏嘘垂泪。最深的诗情脱胎于最痛的平静。



  最后还是要提一下梁朝伟饰演的文清,勿庸置疑,侯孝贤将文清设置成一个失语的人物是多么高妙。他与人在纸上的交谈,打成黑底的竖排字,也充满了中国古典的形式美。文清在大时代的人心纷乱中,保持着热情,善良,真挚,心底比谁看得都清明。他认真的为底片上色,诚恳地看朋友热烈交谈,忐忑地接受宽美的感情,努力地为友人奔走,,沉默地做着他所能做的一切,为己为人为家为国,比任何响亮的言语更有力量。但他的光亮和现实比起来委实太微弱了,最终还是成为了牺牲品。这不是他个人的悲哀,而是时代所赋予的,别无选择。我想说的是,在片子中,梁朝伟不是王家卫的梁朝伟,也不是侯孝贤的梁朝伟,而是悲情城市的梁朝伟。不敢说这是他最出色的一个角色,但绝对是最具意义一个。
  
  《悲情城市》是为鸿篇巨制,吾等对影片只略识皮毛之辈,只能惴惴浅谈一些碎语,以作观影纪念。
  
  PS:为《悲情城市》配乐的S.E.N.S.是来自日本的一队擅长电子音乐的两人团体,其两位成员分别是深浦昭彦和腾木由加莉。乐队原名“SENSITIVITY PROJECT”(感性企划室),成立于1984年。他们因为在1988年日本NHK制作的记录片《丝路系列》的《海上丝路》中担任作曲、编曲与演奏的工作而声名大噪。而之后,为了让乐迷们能够因为《海上丝路》配乐三部曲(分别为《海神》、《伽罗》、《茶之圆舞曲》),更加深对他们的印象,才改名为融合了“SENSE”(感性)和“CENSE”(焚香)两种意义的“S.E.N.S.”,再之后就是1989年凭《悲情城市》获得金狮奖最佳杰作奖和《爱情白皮书》等一系列日剧佳作,被誉为日剧配乐之王。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