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侯孝贤的青春之歌

2005-9-12 10:33  来源:网易论坛 作者:罗南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青春,洋溢着幸福的喜悦;青春,充盈着闪烁的亮点;青春,夹杂着悲伤的回忆;青春,也是成年的一次预演。80年代的侯孝贤是一位典型的乡土导演,用写实的笔调,朴素的情感勾勒出一番台湾风情来,期间重要的四部作品依次为:《风柜来的人》,《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恋恋风尘》。

〈一〉彷徨——《风柜来的人

风柜是澎湖里的一个小岛,海风惬意,波涛汹涌,风景无限好。美好的环境,造就了侯孝贤眼中第一批的青春人士——阿清及其他的一群伙伴。男生们整天无所事事,打架,闲逛,泡妞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主旋律。俗话说青春一去不复返,要是电影就单拍这些内容,就失去了现实意义。这不,侯孝贤就请这几位游手好闲的小伙子去了高雄,去看看他们的打工生涯,顺便剖析了下这一时段年轻人的思想变化。

小伙子们在高雄,见识了与自己居住的小岛上截然不同的东西,有好也有坏,有激情也有憔悴。阿清是《风柜来的人》的主人公,经过侯孝贤的雕琢,其最能反映剧中的主题。阿清,全名翁阿清,血气方刚,对待哥们亲如兄弟,对待家人却有点患得患失,一个思想外窜的男人。当遇见了邻居朋友的女友后,工作卖力,努力念书,但纵使万千的言语却不敢对心上人说,只是把好感埋在心窝里。毕竟时间不等人,朋友的女友最后还是走了,只留下彷徨的阿清默默地看着长途汽车缓缓地消失。

侯孝贤通过这个故事的叙述,把青春彷徨的这个话题丢给了我们去思索,去挖掘。

〈二〉无邪——《冬冬的假期

说实话,我对《风柜来的人》不太欣赏,觉得侯孝贤有点过于地刻意去描绘人的心理冲突,显得不太自然,而84年的《冬冬的假期》却令我感受到了久违的舒畅。

苗栗是一个异常美丽的山区,孩子们赤着身子在小溪里嬉戏,拿着乌龟在田地里玩耍,遇见疯子就会四处躲散,看到麻雀便会饥渴难耐。一群欢快的孩子,拥有一双双无邪的眼睛。尤其是冬冬,一个来自城市来乡下度假的孩子,对这种轻松的环境更有感触。但在一片欢乐当中,他也见识了一些与快乐相违背的事情,小舅子的结婚问题,傻姑的事件,这更令他的暑假变得充实。

冬冬的假期》观赏后,我觉得侯孝贤还是存在着一股孩子情结,用孩子来衬托乡土风情具有真实性,也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轻松性,这个棋子用得恰到好处。而且该片叙事流畅,不拖沓,比《风柜来的人》舒服了许多。

〈三〉痛苦——《童年往事
用死去的亲人来讲述童年的成长经历,着实有点痛楚。这部《童年往事》明显地带有侯孝贤半自传的味道,所迸发出的力量是前面两部作品望尘莫及的,可谓是台湾80年代最好的电影之一。

孩提时代的阿孝是一个爱念书,爱做家务的乖乖小孩,偶尔的淘气也是那么的天真可爱。那年,父亲死了。阿孝经历了人生第一件痛苦的事情,可惜他还太小,还不能完全理解失去父亲后,自己将来的生活会发生如何的改变。但事实却证明了,失去父亲的小孩会变得很野,同样阿孝也不例外。念书不用功,整天与狐朋狗友混在一起,虽说表面散漫,但阿孝的内心还是一片的纯洁。第一次去妓院,妓女给了他红包,阿孝还是一脸的害羞。当妈妈生病时,他会细心地照料,买菜做饭,对待弟弟也是如此。那年,阿孝的妈妈终究离开了人世,看着阿孝在追悼会上的痛哭流涕,我的心也是酸酸的。从中也可以看出侯孝贤的意图,告诉我们,当时台湾的年轻人还是有希望的,并没有堕落。祖母死于塌塌米上,这是阿孝经历的最后一次震撼,曾经的祖母是那样的爱护自己,而自己发现祖母死时,尸体都已经开始腐烂,阿孝充满了深深地愧意。

起初很纳闷,为何侯孝贤把青年时代的阿孝作为童年的一部分,当看过这三次亡故的剧情后,深深地佩服这位电影大师来。因为在侯孝贤的眼里,只有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彩虹,只有心理成熟才能算得上是成人。可是童年的记忆太过痛苦,我不能承受。

〈四〉涩苦——《恋恋风尘
爱情是青春年代中永恒的话题,侯孝贤也不例外,《恋恋风尘》就是一部具有爱情感觉的电影,但是这种感觉又是荒凉的,令人难熬的。

初恋是青涩的,失败占了绝大多数。即使两人在恋爱的季节,如胶似漆,无话不说,到头来也难逃分手的厄运。这当然是现代人的现象,而《恋恋风尘》里的男女恋人,当然就没有那么的直接露骨了,他们没有接过吻,甚至连牵手的镜头也没有,可是当他们路过乡村小道,看到电影屏幕挂起的时候,竟是那么地美。

他们的分手也是突然的,这也符合了侯孝贤一贯的风格——突兀,让你忍受不了。最后的镜头是阿远退伍回来与阿公的一番对话,叫人心碎到了极点。

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把这青春题材的电影按照先后次序观摩了一遍,说实话,谈不上热血澎湃,倒是有些忧郁,压抑。看出了侯孝贤驾驭电影的能力越来越强,极端写实的手法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那美丽的镜头,舒缓的音乐都刻上了“侯孝贤”的商标。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