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罪与罚《关于杀人的短片》

2005-9-20 13:19  来源:网易论坛 作者:湖边的鱼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杀人偿命、借债还钱,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很少有人思考过其中是否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既然没有人可以任何理由剥夺他人的生存权利,那么,司法机关对杀人罪犯执行死刑,以强制性的手段夺取他的生命,难道就无庸置疑吗?看完基斯洛夫斯基的《关于杀人的短片》,观众会忍不住提出这样的疑问。

当然,影片不会提供任何答案。基斯洛夫斯基以强烈的纪录片风格,客观、冷静地描述了一个叫雅采克的波兰青年杀人、被处绞刑的全过程。正是凭借本片,基氏获得1987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从而迈入世界级电影大师行列。

绝对的客观肯定是不存在的,影片的画面通常是经过精心挑选、剪辑而成的。拿本片的镜头来说吧,就采用了大量的滤镜,使得影片图像显得灰黄、阴沉,模糊的阴影还不时出现在画面的一侧,似乎暗喻主人公的思想、精神如同被污染过了一般。

影片无论在情节还是时间上皆呈段落分明、互相对应的两部分。主要人物除了雅采克,还有被害者出租车司机沃德拉马及替他辩护的青年律师皮奥特。第一部分,三条线索平行展开,雅采克无所事事地在街上闲逛,沃德拉马在街头巷尾接客,皮奥特则刚通过毕业答辩。随后雅采克上了沃德拉马的车,到了僻静处杀害了他。第二部分皮奥特庭替雅采克辩护失败,受他的请求,在行刑前去监狱探望,并亲眼目睹他被绞死。

影片最让人惊心动魄的是两次杀人的过程,基氏以旁观者般不动声色的镜头忠实地记录了这两次杀戮。前一次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后一次则是一群人对一个人。不仅在使用的工具上(绳子)作为前后的对应,连死前的挣扎也何其相似。当雅采克将经过绳勒、棍击,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沃德拉马拖到河边,高举起石头狠狠地砸了又砸,我们感受到彻骨的寒意;可当雅采克被狱卒们从地上拖起,手忙脚乱地蒙上眼,套上绞索时,我们却没有感到丝毫的宽慰。无论是沃德拉马被害,还是雅采克受刑,在本质上我们面对的同样是人类对自己同类的伤害。这正是基氏在影片中的化身皮奥特的悲哀所在:我们无法阻止罪犯杀人,也无法阻止司法机关以法律、公正的名义杀人。基氏最终关注的还是对于人的生命的尊重。

影片从一开始就出现不祥的预兆:一群小孩子将一只猫吊死在窗框上,注意!他们用的工具就是绳子。从孩子们残酷的游戏上可以折射出社会大环境对他们的影响。随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更是正面反映人类淡漠、麻木的情感,互相之间的不信任甚至敌意。雅采克杀人固然是他人性中恶的因素在作怪,片中并没有回避:无故将别人推倒在便池里,在桥上把石头扔向下面来往的车辆,将唾液吐到咖啡杯里等等,但不可否认,恶劣的社会环境也是促使他犯罪的诱因。沃德拉马也不是完人,常做一些损人不利已的恶作剧来取乐,他拒载了两位需要帮助的顾客,最后选择了雅采克,将自己送上了不归路。影片还出现了不少类似的偶然,沃德拉马在洗车时调情的售货员正是雅采克的女友,就是为了满足她,雅采克才去杀人。皮奥特在咖啡屋与女友促膝交谈,憧憬美好前程的时候,就在同一地点雅克采正做好杀人的准备。影片似乎试图在告诉观众:人的命运就是这样不可捉摸,一些看似与你毫不相干的人或事,可能就是改变你人生轨迹的重要因素。

影片的摄影风格是显而易见的,固定的机位,微调的镜头,大量的中近景。人物总于置于画面的前景,通过与后景的纵深空间的联系,来表现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环境对人物的影响,人物对环境的反应。雅采克在街上闲逛时,头部特写占据了近一半画面,景深处则是他一路经过的街道、广场、行走的路人、对他恶语相加的妇人、巡视的警察,还有排队等候出租车的人群等等。在皮奥特进入考场进行毕业答辩时,出现在前景的却是桌上的一杯茶,杯中茶袋不停的转动,就象是在水缸游动的金鱼,后景则是皮奥特端坐在桌边,开始回答考官们的问题,前后景对应,形成颇有趣味的暗喻。到了雅采克行凶杀人时,有一个片断,固定机位设在驾驶室内,他抱着沃德拉马的双腿,象拖着一团破麻袋似的将一息尚存的他从车内拖下斜坡,直至远处的河边,随后一阵轻风吹过,车门慢慢地关上。在这个固定的长镜头里,我们看到雅采克的身影在从前景退到后景的过程中越来越低,越来越小(渐渐陷入罪恶的深渊),最后被车门“关”在视线之外(终将受到严惩)。由此可见,纪录片风格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取镜,不假思索地拍摄,基氏看似无动于衷的纪录式镜头内其实暗含着精妙的空间结构与丰富的影像涵义。

在光影的运用上也是这样。在皮奥特答辩过程中,影片采用正反拍镜头,考官们头部的用光都是恒定的,而看上去对答如流镇定自若的皮奥特,他脸上的光影却是在明暗变化,原来他的身体在不由自主地微微晃动,微妙的光影变化直观地揭示了他此刻真实的心理状态。还有行刑前,雅采克在狱卒的一再催促下,起身走向门口,突然他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将走到尽头,他停下脚步说,不,我不想这样。这时他的位于画面的前景,光打在他脸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他面临死亡时迟疑、恐惧、慌乱等等复杂表情;位于左侧后景的是表情木然的狱卒,他将手搭在雅采克的肩上,督促他:快走!而位于画面右侧的皮奥特则完全被雅采克的阴影所笼罩,面目模糊的他是画面中唯一的沉默者,他的“自觉隐身”宣告了他对雅采克的“营救”彻底失败。

影片在细节上的表现同样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行刑前,从监狱大门口一路跟着刽子手,来到行刑室,看他小心检查绞绳,给转轴上油,测试翻板的灵敏度,完全职业化的工作程序做得一丝不苟,就象进入车间的工人在开工前检测他操作的机床。检测完毕,他在翻板下放置了一只塑料盆。影片在雅采克受刑之后,才揭露这塑料盆的用途:原来罪犯绞死后,身体肌肉失去控制,屎尿便会顺着悬挂的尸体滴落下来。看着盆中黄色糊状物一点一点累积,带给观众生理及心理上的强烈震撼恐怕不是用文字所能表达的。据说,基氏拍完本片,几天都吃不下饭。

基斯洛夫斯基讲述了两段杀人故事,纪录片式的电影风格让观众直面了人类面对死亡的胆怯、恐惧与无助。生命的权利是自然赋予人类的一项神圣的权利,但是人类互相的仇视、杀戮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制订严格的法律(比如死刑)来惩罚罪犯,达到警戒世人的效果,似乎也没有错,但由此形成的悖论却是人类永远解不开的结。基氏在影片中表现出来的困惑大概就在此吧。


相关链接: 石头 测试 咖啡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