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长恨歌》掠影,浮光

2005-10-7 17:52  来源:香港电影评论协会 作者:吕永佳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一、掠影


如何用109分钟的时间,表现长恨之长、恨歌之恨?一个城市的身世,在张叔平的大刀阔斧的剪接之下,变得相当零碎。姑勿论电影《长恨歌》如何与王安忆的原著(刻意?)保持距离,单看电影本身亦充满漏动,单薄的剧情,当然罪不在原著,亦不在表现不突出的主角郑秀文,而在于剪接的过份自信。


跳接太快,故事与人物心理同样脱轨,观众如何感受这刻意的细碎?例如王琦瑶当选上海小姐第三名,却只以一句「三小姐」作为交待。一句三小姐,王琦瑶由天真变得世故,一个少女变成深藏不露的情妇,试问一句三小姐有如此强大的感染力量吗?又例如康明逊在原著当中本为极之重要的角色,却只以几场戏去交代那种身不由己的心情,叫角色可以如何立体?老克腊(Old Color)与王琦瑶的恋情更是毫无说服力,电影只以老克腊热爱怀旧唱片和舞会来交待老克腊的特殊性:对老上海的怀恋,而王琦瑶正好作为不老上海的符码。(所以最后老克腊杀死王琦瑶并非一时错手,杀人的举动的重要意味在于讽刺新一代的上海少男少女只懂追恋和怀旧,王琦瑶的死正是王安忆狠心向老上海告别的仪式。但电影《长恨歌》不但不能表现原著的力度,而且更在结局歪曲(推翻)原著的本质,电影中的老克腊这方面的心理因为剪接的零碎而完全没有被表现出来,亦正因为此,王琦瑶与老克腊的忘年恋没有说服力、没有深度。刻意的细碎,或者是经济的镜头,导致《长恨歌》整套电影的感染力大大降低。


二、浮光


如果结局的语句是指向城市及城市的青春,电影却以公寓作为主要场景则显得格格不入。明显地,关锦鹏最关心的依然是张爱玲式的公寓,一个隐密而激动的空间;但却忽略了王安忆的弄堂美学,是如何推陈出新,自成一家。电影《长恨歌》的城市书写极度无力,它极其量用王琦瑶的心理作为支柱,而因为剪接的破碎,王琦瑶的力量实在不足以作为一个城市的代言人,更不用说她的女儿薇薇、她的同学张永红及年青的老克腊了。或许因为关锦鹏对张爱玲依依不舍(因此,王琦瑶最爱的还是李主任?),使王安忆在《长恨歌》的苦心经营的上海的神髓,一一流失。而电影之中有机加入的「香港」元素,以此作为上海、香港的双城情结书写亦未见突出,当中所述的亦只是港人最常见的意识形态。


三、程先生


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与原著不尽相同的是叙述者的转换。原著以王琦瑶作为故事的中心,而作者间中以「鸽子」作寄居,站在最高点看上海,目空一切;电影却平易近人地用程先生的眼光,看王琦瑶及上海。所以长恨歌是程先生的长恨歌,也是导演关锦鹏的长恨歌。如果以电影改篇小说的角度来看,实在是好的尝试。程先生与王琦瑶的爱情角力上,是一个彻底的输家,他集悔恨、羞愧、悲怆于一身,可以作为时代的见证──他正是一位摄影师,或作为一个旁观者:看王琦瑶如何在时代翻滚,悲剧收场,他愈是怜悯,愈显得个人于时代面前的无能。而梁家辉(程先生)的演绎成为了电影的灵魂支柱,只有他的容貌、语调、动作、表情可以表现时代的力量,大大增加了电影的可观性。


四、后话


因为剪接的不当(大刀阔斧的剪接,在《阿飞正传》中的确有很好的效果,但《长恨歌》是一个连绵的故事……),电影中的角色内质荡然无存,变得单薄无力,康明逊、薇薇、张永红、老克腊(更不用说程先生的太太、王琦瑶的先生、黑帮)全都成为了可有可无的角色。而演员的演出也因此受到了局限。吴彦祖完全无力发挥,更不用说突兀的郑希怡。而郑秀文即使相当努力,也是徒劳。相反众男角抓紧机会,在极度有限的镜头里尽力表现自己,胡军(李主任)的冷峻与落泊、黄觉(老克腊)的痴恋与不安,甚至苏岩(蒋丽莉)的天真与妒意,都有不错的观感。当然梁家辉的演绎,是全剧的中心(于可观性而言),是居功至伟的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