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面朝《黑社会》买菜遛狗

2005-10-28 12:24  来源:新京报 作者:何谓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黑社会》在内地公映,删减了14分钟,改掉了结局,名字则改成了《龙城岁月》———虽然整部电影,并没有交待什么是“龙城”。

  其实《龙城岁月》是杜琪峰近10年前已经提出的一个拍片计划,要讲香港黑帮的历史;龙城,指的是“九龙城寨”。1898年清政府和英国人签订了《拓展香港界址专条》,其中订明英国租借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土地,为期九十九年,但九龙城寨仍归中国管辖。在清朝灭亡以后,九龙城寨成了英国政府不能管、中国政府管不了的地方。日军侵占香港期间,九龙城寨的城墙因腾空土地扩建机场被日军拆毁,从此范围变小,却开始向高空发展,变成了一个由一栋栋不断僭建的楼房组成的迷楼阵。由于九龙城寨“三不管”的特殊地位,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更变成罪恶的温床,成为黑势力的角斗场。杜琪峰在这里讲香港黑社会的风云变幻,当然是再合适不过。


  这个片子,八九年前的 娱乐新闻已经炒过一次,去年娱乐媒体上又炒过一次———内容都差不多,无非说有多少帅哥或影帝要一起飙戏。


  现在的《龙城岁月》显然没有这么大的架势,相信内地版这个借来的片名,只是权宜之计,并非杜琪峰原来那个大手笔的设想。不过《龙城岁月》没有史诗的雄浑壮阔,却自有一股子平民史诗的味道。虽然内地除了广东放的都是国语版,语言上的风味又要打一次折扣。可即使这剩下的部分,仍然有让人吃惊的地方,那就是黑帮描写的日常化。(这一观点由网友云中提出,不敢掠美,特此注明。)大部分内地观众记忆中的港产黑帮片大概要从《英雄本色》之类的片子说起,那是子弹打不完、好人不会被打中的风衣飘飘的年代,那是暴力美学;而骨子里,讲的是情理和情义。再往下的黑帮片潮流,就到了《古惑仔》那里:砍人,讲的是个帅字,江湖规矩长幼尊卑可以不理,不认情理只认兄弟。


  到了《无间道》系列,黑社会都是西装笔挺有型有款,一句话,继续美化。然而香港电影大部分时候以草根气质为本为荣的,所以在美化黑帮的背后,也有日常化黑帮的暗流:黑帮也是人,要为生活所迫混口饭吃。王家卫1988年的《旺角卡门》是个不错的例子,刘德华一心希望的,是小弟张学友能平凡安稳过一世,还找了个鱼蛋车让他上街卖鱼蛋。穿插在无数其他港产片的黑帮身影当然更是例子,在2000年的《茱丽叶与梁山伯》里,也是任达华,演一个带着家人去酒楼吃火锅的老大,还很照顾酒店的咨客,一样非常日常。


  不过《龙城岁月》里黑帮的日常化还是让人惊讶,好像大家都只是普通混混———上届老大王天林跟另外两位元老不带任何保镖出来遛狗谈事;任达华身为老大候选人,只身走到路边买菜,还叫摊主留两斤好肉给自己,就像普通人一样。情义规矩之类,到了这一代,都只是过场,大家都只是为了求财。只要都有钱挣,何必打打杀杀。最有前途的新秀古天乐,还跑去听经济学课程。从大学教室到路边肉摊,黑帮无处不在却又如此日常———当然这只是在电影里,真实的香港社会未必如此。《龙城岁月》是香港黑帮电影里那股草根暗流的一次大汹涌。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