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M》一切皆为心魔作怪

2005-11-10 13:45  来源:网易论坛 作者:lovefaye2002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真正优秀的电影是经得住时代考验的,当我们在70多年后的今天再来看德国表现主义大师弗里兹.郎格的名作《M》(又译《被诅咒的人》)时,依然被那质朴无华的黑白影像所震撼!

影片的故事其实并不复杂,叙事手法也是属于线性而常规的,只是在警长翻开“大楼被撬案”的卷宗时,才出现了一些对当时作案现场的闪回叠印。1931年的德国,法西斯主义已经逐步走上前台,但影片根本不存在一丝政治方面的主张,纯粹是对这样一件谋杀案进行戏剧化的“追踪”和反思。从开头一系列女孩被谋杀事件的发生,到警察和黑帮分别行动捉拿凶手,再到最后凶手被抓,黑帮对其实施地下“庭审”,又被警方来了个一锅端。非常清晰的故事脉络,却给人以不一般的感受!

影片一开始便是一个近两分钟的长镜头。女孩们在庭院里喊着“凶手下一个杀的就是你”的口号玩游戏,然后画面缓缓向上移动,在二楼的楼道上出现了其中一个女孩的母亲,大声训斥着喊口号的女孩,说她喊得不吉利。于是女孩停止了叫喊,但母亲进屋后,又继续喊了起来,这时画面依然停留在二楼,成了一个没有人物的“空镜头”,却给人一种不祥的预兆。果然,口号很快便灵验了,女孩的母亲苦苦等待都盼不到她的回来,这时画面又转向了空荡荡的楼梯,从上而下俯视却没有半个人影。因为那个连环杀童凶手已经杀害了女孩,女孩手中的白气球飞到了电线杆上,象征着一个幼小生命的随风而逝!

多起连环凶案的发生使得警方感受到空前的压力,为了追查这个案子,他们很多人一周只睡十几个小时。大量的警力被紧急调用,实行地毯式的全城搜捕,整个柏林城处在恐怖气氛的笼罩下,那个“四眼”行人的被困事件更是形象地说明了这里已经被连环杀手搅得人心惶惶,草木皆兵了!

黑帮的介入使得故事变得更加有趣。他们虽然都在暗地里干着非法的勾当,但却有自己的一套处事哲学:走偏门只是为了讨生活,残害妇孺的恶行可是绝对不能容忍的(黑帮中一个长者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杀童犯很可能并不是想象中的面目狰狞,而是平时看起来和善可亲,并不引人注目的家伙)。所以他们非常坚决地同杀童犯划清界限,并为了自己被警察搅和得一团糟的生意,也开始动用城区内乞丐帮的力量,展开大规模的搜捕罪犯行动!

警察和黑帮几乎同时追查到罪犯是谁,警察坐在罪犯的家中守候,等待他的自投罗网,但此时的“M先生”却在街头把黑手对准了又一个目标。幸好他的口哨声被卖气球的瞎老人即时察觉,从而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他则趁一个不注意钻进了即将关门的办公大楼里,于是一出好戏又上演了,捉拿M先生的全过程用的都是黑帮的行事手法。莫非这里郎格是想借此来讽刺警方的办事不力,捉拿这么重要的罪犯居然被他们长期以来一直打击的黑帮抢了先手!

当然警察也没闲着,他们通过威逼利诱从抓到的黑帮分子那里得知凶手的下落。从凶杀组探长那一系列失态的举动便可感受到他这段时间来所承受的巨大压力,而此时的内心又是多么的兴奋啊!

接下来便是影片真正的高潮——黑帮的地下审判!“可怜”的M先生被押上了“法庭”,面对的是一大帮经历过这种场面的“过来人”,他们曾经像M先生现在这样等待着法律的宣判,但此时此刻他们却成了“法庭”的主人,来审判一个天理不容的杀人恶魔。“法庭”有法官,有辩护律师,还允许被告人陈词为自己辩诉。M先生的发言是震撼人心的,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人格上的极度分裂,表面上他温文尔雅,举止正常,但内心深处却有一个恶魔总是驱使他不停地杀人,现在已经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了!

黑帮帮众显然不为他撕心裂肺的辩诉所打动,但辩护律师却认为他说得有道理:真正杀人的是他心中的那个恶魔,而不是眼前这个可怜的“精神病患者”,所以应该把他送进精神病院去治疗,直至把那个恶魔驱赶出他的体外!

影片到了这里,M先生最后的命运也就显得不重要了。虽然正规的庭审继续在进行,母亲的泪光依然在闪耀,但我却再也感受不到一种“将凶手绳之以法”的大快人心了。影片留下的是无尽的思索:到底是不是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的恶魔?如何将恶魔驱赶出体外?或是抑制它不让它作恶?

所以说,虽然影片反映的是1930年代的社会现状,但它却预示着现代社会人类生存的精神危机。特别是对于目前快速运转的高科技时代,人们心中的上帝早已不存在了,每每看到媒体上报道的“博士杀人”,“硕士诈骗”,“教授学术剽窃”等事件,就会感觉到平时道貌岸然的外表下,也隐藏着一个可怕的恶魔,也许它不一定会指使你像M先生一样疯狂地杀害女童,但一旦哪天它突然爆发,后果将不堪设想!
相关链接: M就是凶手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