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胡金铨--新武侠电影宗师

2005-12-19 10:52  来源:新京报 作者:新京报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中国电影百年名人堂:胡金铨--新武侠电影宗师

胡金铨用他的电影构筑起一个禅与侠的世界,也使武侠电影成为一种更为广义的文化。


中国电影百年名人堂:胡金铨--新武侠电影宗师


  本报2004年12月16日第C59版以《当郑佩佩遭遇胡金铨》为标题所做的关于胡金铨的报道。



  胡金铨(1931———1997)导演


代表作:《大醉侠》、《龙门客栈》、《侠女》、《空山灵雨》、《山中传奇》等


  致敬辞


  终其一生,胡金铨始终在拍摄武侠电影,甚至几乎所有作品的历史背景都设在明朝。在中国电影的百年历史中,像胡金铨这样高度风格化的类型电影大家,屈指可数。胡金铨用他的电影构筑起一个禅与侠的世界,让传统意义上的武打片融入东方的侠义情怀,也使武侠电影成为一种更为广义的文化。在胡金铨的作品中,始终保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迹,使他的武侠电影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动作片,而大量戏曲元素的运用更成为他的个人创作标志。


  武侠电影是中国电影特有的类型,相当于中国电影的一张名片,胡金铨拍摄的《侠女》、《龙门客栈》等片,不仅在国际影坛产生了一定影响,也让后辈电影人受益匪浅,徐克的《新龙门客栈》和李安的《卧虎藏龙》都包涵着对这位武侠电影大家的致敬之情。


  对于在武侠小说的灌输里成长的中国观众,胡金铨的武侠电影简直就是神秘的想象世界直接投射到银幕上。上世纪60年代开始,《大醉侠》似醉非醉的浊世清醒,《侠女》竹林里的飞腾跳跃,边疆关外《龙门客栈》的殊死搏斗,禅意十足的《空山灵雨》,胡金铨的武侠片灌注了中国古往今来剑客侠士通过救人救世来完善自我的理想。


  两位“侠女”受胡金铨的“点化”而展翅为武,《大醉侠》中的郑佩佩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我忘不掉恩师的培养,也由衷佩服他的人品以及独特的性格,私人感情也更深些。当时找我演《大醉侠》中的‘金燕子’完全是胡导演的个人决定,他认为我学舞蹈出身,用‘力’的感觉会不同。他带我们到剪片室,告诉我们如何在24格画格中寻找节奏和关节点。他拍完《大醉侠》离开‘邵氏’去台湾,我当时很义气地想跟着去。”而《侠女》中的徐枫则表示:“胡导演拍《龙门客栈》时我是配角,每天看他把女主角上官灵凤骂得狗血喷头。拍《侠女》时他坚持用我,老板要用上官灵凤或郑佩佩,我接了那个角色并不开心,就是怕他骂我。拍完胡导演的戏拍其他导演的戏简直太容易了,因为胡导演会让你演100遍。”《侠女》获第28届戛纳电影节综合技术大奖,作为导演兼编剧、剪辑、美术指导的胡金铨从此名扬天下。徐克导演在谈到胡金铨电影和他开创的道路时谈道:“胡金铨的武侠片受京剧影响很大,舞台感也很重。我们都曾是他的影迷,我们在拍《新龙门客栈》的时候,想摆脱舞台感觉,可是一摆脱舞台感觉,胡金铨的感觉就没有了。”胡金铨的影片确立了以中国传统叙事美学为基础的现代武侠电影的兴起,并形成自己的电影语言模式。正如李安在《卧虎藏龙》中再现了《侠女》中那一片翠绿的竹林,胡金铨的影响显而易见,他评价胡金铨“很中国,很现代,很有独创性。”同时期,另一位独具个人风格的武侠片导演是张彻,他的“侠气”同样是精神上的,他对香港电影的发展影响也很深远。胡金铨的《大醉侠》与张彻的《独臂刀》使得二人并称为“绝代双骄”。张彻的武侠电影被打上“雄性”和“暴力美学”的印记,《独臂刀》、《十三太保》、《马永贞》等片充满男性之间的江湖冲突与血腥视觉,而其从事电影工作40年,随他出身的台前幕后影人更是不计其数。1996年李翰祥病逝,1997年胡金铨病逝,2002年张彻病逝,在香港电影“起飞”时期的这三位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导演先后远去,正标志着一个电影时代的结束。


相关链接: 徐克 包涵 李安     4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