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零批评

2006-2-13 19:32  来源:新影响论坛 作者:WHOSINN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一)《断臂/背山》的数学模型
方程一:d2T/dx2= 1/a [d2T/dt2]  
(由于文字显示问题,”d2""x2"皆表示平方关系,下文同)
x :人物关系。
t :时间。
1/a :技术常数,对于《》片我倾向于选择“音乐”或“表演”等最易确定的技术部分。
T :影像力场,关于x和t的函数,T = f (x , t) 。

方程的意义:影像力场(简称“场”)对观众的作用力随时间和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等号左面场对x求二次导数,表示场在x方向上的微变力,等号右边场对时间求二次导,表示场在任意点的加速度,微变力与加速度之间有线性或周期性关系。

限制条件一,方程二:在x = 0 点,dT/dt = 0 ,即在关系为零时,外部有一恒定关系源作用。
限制条件二,方程三:在x = L 点,T = C 或 0 ,即在关系终结时,场为一常数C或0
初始条件,方程四:当0 < x < L,t = 0时,T (x , 0) = F (x) 。在时间零位,场力仅与关系有关,也就是说在影片开始前,观众对将要接受的关系和场力有既定预期。

求解,确定该片力场的具体组成:
方程一分离变量,将场看作两个独立函数的积。得:T = X(x) . G(t) 。

方程一变为:ΔX(x) . G(t) = 1/a X(x) . [dG(t)/dt]

设定常数b,在影片中只有“断臂山”的意像不变,使移项后

X(x) . ΔX(x) .= 1/a [dG(t)/dt] . G(t) = -b2

解得:
方程五:X(x) = A cosbx + B sinbx   (A、B待定)
方程六:G(t) = exp (-a.b2. t)

至此所有的待定系数都已出现,跳过数学步骤,我们得到《》的影像力场公式,从而探究该片对观众到底做了些什么:

方程七:T (x , t) = (A cosbx + B sinbx) . exp (-a.b2. t)

显然方程七无特定解,有特定形状。其意义:影片对观众的作用力为一周期函数,幅度取决于A、B,频率取决于固定意象“断臂山”与“两同性牛仔”关系的积,与技术常数、固定意象和时间的积共同取幂。结合限制条件,A、B两常数与“关系”的终结值C有比例关系,其性质依受力者而定。比如:A取“存在主义”, B取“同志主义”, 相信“烦畏死”可以很好地作为该片一种解释,或,A取“政治寓言”,B取“集体无意识分析”,已经有人做过了,或A取“美国式寂寞”,B取“环境心理分析”,也有人做过了,那么至少A取“神话分析”,B取“票房分析”,试看美法两国的票房排行,如果少了该片,会是怎样的光景,或A取“解构说”,B取“西部历史”,白先勇先生也自成一说;或A取“改编理论”,B取“解释学”,从导演对小说的取舍读解时代症候;我们还能利用一下福柯伟大而确失的《性史》,证明时代惩罚局外人的手段是如何进化的;或者放弃探讨影片“说了些什么”,转向“没说什么”,直至“什么也没说”的结论,这自然是“无为”与“后现代儒学”的混血儿;再或者A取“技术分析”,B取“华语同志电影史”,我们大概会看到李安、关锦鹏、王家卫、陈凯歌、杨凡等各自如何处理“同志们”第一次见面时的正反打段落,或许还能从中看出华语电影的变迁,并在今年下半年某港产商业片中发现张家辉在前以维纳斯态站立并双手插袋,古天乐在后单手斜抱其胸,两人呈亲密私语状时,不至于觉得唐突;当然,我们更可以再用一次数学手段,比如像爱因斯坦一样,大肆引入张量的计算,那是一种比微分方程更完美更复杂更不容辩驳的理论,我们的享受自然也会因此而更完美更复杂,却不用冒被误解的险。

(二)实证主义:他人的品位
理论无限,实证有限。约两年前偶遇一位选片人,谈到一套可以验证的“中奖”理论。当时只是笑谈,现在看来似乎有必要加以完善。该理论围绕“怎样获得电影节金奖和奖金”展开,以戛纳竞赛单元为例,作品提前一年开拍,同时开始建立评委会数据库(如果制作班子的名头不够响亮,还要打通选片人一关,但这种情况在中国属于小概率),排除作家和评论人,在全球电影人中,预测次年9人名单。评委会主席份量较重,运算量却最小,我仅以目测方式便可得到如下结果:10年来评委会主席仅有两位演员,其余皆为导演;10年来评委会主席中有四名美国人一名加拿大人,三位法国人,仅两名第四国人;每年至少一名美国或有美国背景的评委,清一色导演,且通常有一位同籍女演员在其余8人中呼应;至少一名法国评委。按这种势头判断:李安或斯皮尔伯格在5年内必定被荐为评委会主席。其余8人的运算量非人力所及,但对于一套好的概率统计系统来说,并非难事。

确定评委会成员之后,对他们的人格作出综合判断,对象包括信仰、嗜好、政治立场、收入水准、作品风格、公众及私人生活等等。这一年中的所有重大的社会、文化及政治事件都会对他们的人格产生影响(主要是涉及美英法三国的事件),因此也必须建立相应的宏观伴随系统。其次建立竞争对手数据库,大致步骤与前一数据库相当,不赘述。另外,与媒体的沟通也不可忽视,当然这会消耗大量的资金。

作品在制作过程中随时根据系统的运算进行调整,直至次年组委会公布评委名单后,修正数据再计算,依结果进行末期制作,主要是剪辑。事实上,一些大陆参赛导演早已自发地将最后一步付诸实践,其原因不言而喻。

如果这套理论得以成型,无疑将是世界上唯一一套能够证实的精英理论,说它是精英理论,是由于美国人在另一个极端早已走在我们的前面,好莱坞制片理论的终极目标是精准地测量全球60亿人的品位,目前其误差约为百分之80,即十部影片中有2部盈利。而本理论只针对少数人(测算奥斯卡评委名单的难度稍小),难度增大,要么误差为100%,要么完全正确。

(三)零批评:读者之死
罗兰巴特在宣布“作者已死”时,应该也预计到“读者之死”,但他一定预料不到其形式。30年后,互联网时代,文本过盛,游戏过盛,我们贴身体会“消失”过程。意义消失,方法消失,作者消失(很多年),读者消失,剩下的只是“本文”或“ 织物”(原词为tissu,我更愿意直译为“布”,至少还有点温暖感)和一个“写”动作。被“本文”选中者为“写者”,“写者”被“本文”“游戏”或心理上与“本文”共同“游戏”,从而获得“愉快”。这种“愉快”是原始的,此时此刻此文正遵循着该原则,以“无解”为本体,“游戏”为认知,“数学批评”为方法,印证自身的存在。(对数学批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前文《叙事之弦》)

观察本贴的生存环境,论坛第一页《断臂/背山》相关贴7篇,加本贴共8篇;“疯狂系列”已出到第7季;卡夫卡同学作业4篇;《无极》《霍元甲》各两篇;顶置黄老师一篇(本应称同学,鉴于目前她最靠近黑板,不妨改改称谓)。我自认对同志题材缺乏热情,又无法达到疯狂的境界,黄老师的项背一直在望,大陆片很久没看,唯卡夫卡同学的游戏精神和责任感给了我“写”的灵感。谨以此文向诸君致敬。

WHOSINN于零六年二月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