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中国第六代导演-下岗工人王超

2006-2-25 13:48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作者:吴虹飞 陈琛/文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我自知担当不起现实,却一定要把这样一种吃力的痕迹和过程表现出来

  《安阳婴儿》是王超独立执导的第一部影片,这一年他36岁,他开始回想起他长达10年的工人生涯,最后他说,“于大岗就是我。”于大岗是《安阳婴儿》中为了得到每月二百元钱的抚养费而收养婴儿的下岗工人。拍完《日日夜夜》后,坐在北京深冬的茶馆里,他说,广生也是我——那个试图向师傅赎罪而又遭到命运捉弄的煤矿工人,后来的矿主。王超从来都张扬着自己的卑微。


  10年下岗工人


  高中毕业,17岁的王超成了父亲所在工厂的油漆工,其后10年,他分别在汽车制造厂、无线电器件厂、电窑厂呆过。25岁以前,在南京,作为“一个工人、一个文学青年、一个电影爱好者、一个胸无才志的业余诗人,一个病弱而性压抑而想入非非的不正常青年”,诗歌是他活着的理由。那是思想解放、全民皆“诗”的80年代,他也写,带着明晃晃的先锋的味道,“我们用那些鱼刺去杀人”。


  1986年,与国营工厂发生矛盾,不肯写检查,王超决定走人,成为了街道工厂的临时工,与退休老工人和“社会闲杂”一起,每日把锃亮的冷气管道切割、上漆。但他依然是格格不入的。


  16年后,站在巴黎拉丁区街头的梧桐树下,王超看到了电影院前挤满了避雨的人们。而南京的电影院正面临拆迁的命运。


  大华电影院,胜利电影院,那是狂热分子王超的私塾,磨旧的大理石台阶前,也是成排的法国梧桐在摇曳。他就在立柱半穹隆的、屋顶宽阔的前厅排队买票。在那里,他看到了《远山的呼唤》、《最后一班地铁》、《德克萨斯州的巴黎》、《W的悲剧》、《苔丝》、《沙器》……他称之为“文艺片”。他大量收集《世界电影》、《世界电影译丛》,伯格曼、布努埃尔、安东尼奥尼、费里尼、戈达尔,及罗伯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
XqdyFnCViQDWNmB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