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谁都会有那个时候《我们俩》

2006-4-1 18:36  来源:现象论坛 作者:沙漠鱼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这部电影实在非常不时髦。没有靓丽的明星,没有扣人心弦的剧情,没有万马奔腾的场景,没有另类的隐私,没有深深的时代烙印,没有对历史的反思……它几乎不具备一部高票房的商业电影和在国外获很多奖的低成本电影的一切特征。但是,它可以让人静静的观望,静静地思考,或者流泪。

在北京这座特殊的城市的边缘,刚下过一场大雪,一条寂寥的胡同里,一个艺校的女生小马骑着自行车寻找可以出租的房子。她找到了一个态度不太好的老太太那里,老太太有一间偏房可以出租。老太太对价格的定位是,“不能太低,地理位置好;也不能太高,穷学生。”小马租下了房子,两个人之间的“战争”拉开了序幕。

她们两个的任何一句交谈都可能引发争执。小马不太懂得顺从老太太,老太太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争论的对象。小马到老太太那里打电话老太太问她要钱,拉了分机的线老太太又找人掐了,小马电热器忘记关差点引起火灾。随着电影中明显的四季变化,两个人的关系也悄悄的发生着细微的变化,老太太开始妥协,不再和小马计较细节。小马也开始为老太太洗头,剪头发,还主动为她布置屋子,当然,老太太不喜欢。最后小马找到了新的房子,离开了老太太,老太太病了。影片的结尾没有太多煽情,因为这个故事如果在现实中产生煽情结局的可能性也不大。

整部电影看起来都像一部纪录片。大量真实的让人感动的细节均匀的散布在整部电影中。冬季自来水管没水了,小马拿开水冲。这个细节在北方多么常见,《小武》中也安排了这么一出戏。老太太早期然后用拐棍敲地板,租促小马起床。还有电话费的争端,电费的争端……小马刷牙的时候她也要说上几句,“刷牙就刷那么几下能刷好吗?”小马没有一句不和她顶,“牙好不用刷很长时间。”“我年轻时候也这么想,不到五十,一口假牙。”“你那会牙膏不好。”

有一部同样是描述房东的纪录片叫做《房东蒋先生》,它和《我们俩》有异曲同工之妙。蒋先生也是一个有些古怪的老人,也是孤身一人生活。我们平时能看到或者听说的似乎只是两代人的矛盾还有截然不同的价值观或者生活方式,其实这背后的矛盾更值得每个人去深思。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今天,据说时代在飞快发展,据说人们创造的财富是过去几千年的总和,据说最近这二十年这个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与生活在城市边缘(不只是指地域上的边缘,当然,也不局限于城市)的老人已经没多大关系。他们已经很难在这个浮躁又绚丽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片中的老太太就是在那个院子里,静静地坐着晒太阳。“我闷的时候,就希望来个收破烂的,收税费的,走错门的可以说说话,要不然语言能力就退化了。”据说老太太年轻时“当过兵,骑过马,救过伤员,抽过大烟”,而今却只能闲着敲拐棍。中华民族有个传统是好死不如赖活着,对生命长度的渴望大于对生命质量的渴望,对孤独的忍受(老太太守寡半辈子)压制了一切突破孤独的想法,任何对旧秩序的挑战都要承担风险,守旧永远都是名正言顺的(老太太的孙子又要在老房子里结婚了)。

看完电影后我想了很多,前些日子还看过施润玖拍的一部叫做《敬大爷和他的主顾》的纪录片,那里也有一些老人。这样的小成本片子远比那些大制作更能打动人心。影片中有对人性的尊敬还有对人生的真正的思考。我们可以在《我们俩》中看到老人与外界交流的方式似乎只有吵架了,只有吵架才能获得一个交流的机会。这是不是我们所处的时代的悲哀。加缪曾说,正因为人生是没有意义的,它才更值得经历。人生没有意义,所以我们去努力使之有点意义,脱离俗套。假如人生有意义人们是不是就不会去寻找了,于是到处都是无聊。一旦暂时的物质需求满足后,留下的全是无所事事。

也许你满足于现在的状态,但不要忘了,谁都会有那个时候。

2006-3-31

本片资料:
英文名:You and Me
导演:马俪文
编剧:马俪文
制片主任:瞿菊芳
摄影:邬迪
美术:刘科栋
录音:张金岩
音乐:窦唯
主演:金雅琴 宫哲
类型:剧情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