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谁是中国电影的票房灵药?

2006-5-29 12:27  来源:新京报(北京) 作者:列孚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近日,张扬预备开拍根据湖南民工千里背尸新闻改编的影片《落叶》,邀请赵本山主演,打算冲击贺岁档。却有媒体质疑选角,认为赵本山是“票房毒药”。


而5月初,赵薇主演的新片召开新闻发布会,“票房毒药”的帽子又再次惯性地扣到了她的头上。张伟平更在《南都周刊》上撰文,声称“国内明星对市场没有号召力”。在中国电影越发看重市场价值的今天,内地演员究竟有谁是票房灵药?


仔细一想,似乎很难找出一位明星担负这个称号。


赵薇与赵本山是很典型的例子,他们在收视率方面的号召力毋庸置疑,但是这种号召力却无法转化到票房上。


究其实,这个问题已不新鲜。


换一种说法就是,中国内地没有真正的电影明星,但电视明星却有大把。笔者亦曾提过这个说法,结果引来一番争论,有些人其实连什么叫电影明星也搞不清。


什么是电影明星?最简单的说法就是:具有很强票房号召力的电影幕前人。遗憾的是,中国内地目前的确没有这样的电影幕前人,无论男女。章子怡是大导演们的宠儿,但主要看重她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若真以章子怡主演的《茉莉花开》、《紫蝴蝶》在国内的票房而论,恐怕难担重任。而葛优必须与冯小刚搭档才足够吸引观众,葛优独挑大梁的《卡拉是条狗》票房平平,《窒息》更是一败涂地。


究其原因,首先是中国内地没有类型电影,没有类型片就出不了电影明星。类型片让电影有了统一的生产标准,明星则给电影产品贴上了供观众分辨的商标,反过来类型片又使明星魅力得到了集中和贴切的发挥。其次是“影视”应该加以区分,电影归电影,电视归电视;电影是拍的,电视是录的,免费的电视与必须付款才能看的电影完全是两回事。一如老虎与猫虽同属猫科,但老虎绝对不是猫,猫再大还是只能是只猫。当猫的当然很想“升级”为虎,但老虎就绝对不会想“降格”变成猫。这个年代,我们一些演员(也包括一些导演)便是猫虎不分,一会要当虎,一会“降格”去做猫,然后又再自我“升格”当一回虎。结果,通常是“画虎不成反累猫”。


如今的周润发、梁朝伟、刘德华、周星驰、张曼玉可没有再跳回荧光屏去录制电视剧。就算他们要自我“降格”,原因也许只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


前些日子,某影视拍摄基地被一部大片的制片人指责“企图以周润发、周杰伦在该基地拍片作招徕,吸引游客”,不论此说是真是假,但周润发肯定是一个卖点。曾几何时,周润发也因被指为“票房毒药”而曾萌生转行的念头。在1986年的《英雄本色》之前,发仔一向就被认为是电影“票房毒药”,哪怕他曾以电视剧《上海滩》红透了华人世界,一旦拍电影,那就是另外一个行当。故此,当时就有不少电影公司曾被“许文强”误导,邀发仔拍片,结果拍一部“死”一部。幸而,他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类型片《英雄本色》,才有了足够的发挥机会,从而摇身一变为“票房灵药”。发仔的经历正说明类型电影是产生明星的必然渠道,同时“影视”之间存在很大的分别。


不过,我们如今对票房已有所认知了,即收视率不等同票房。如果我们的电影再有了分级制,类型电影也就会水到渠成,就将出现真正的电影明星了。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