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大事件》杜琪峰的“群像美学”

2006-7-29 13:33  来源:网易 作者:lovefaye2002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这两天影坛最具轰动效应的新闻莫过于《龙虎门》的首映了,但我却没凑上这个热闹,倒是重温了两年前的警匪大片《大事件》!

两年前看《大事件》的时候,只顾分析那个长镜头去了,为老杜对该镜头的精心控制而大感诧异。如今看来,老杜在该片中不仅向我们展示了扎实的镜头掌控能力,更重要的还是他那日益成熟的“群像美学”!

其实单论长镜头而言,2005年泰国影片《冬荫功》中也有一个长达4分钟的运动长镜头,只见托尼贾扮演的男主人公一路从楼下打到楼上,而且各种击倒对手的方式均不相同。但总体来说,该镜头所包含的元素仍显单调,无非是托尼贾的跑和打,还有楼上楼下场景的几次来回展示。而《大事件》片头的那个7分钟长镜头,却包含了更多的内容,从一个匪徒走上楼去同团伙会合,到楼下街道上重案组警员的守株待兔;从匪徒同巡警的小小纠纷,到重案组故意制造纷争以引开巡警;直到最后的警匪街头火拼,该长镜头运用了一种写实主义的手法和灵活异常的镜头内场面调度,为我们记录了同样时间段中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没有任何奇观式的动作展示,只有匪徒群像和警察群像们的各自活动和最后的动作交汇。这种手法在以往的香港警匪片中是非常少见的,惯用的模式就是专注地用近景或特写来表现警匪中某一方的状态,然后采用不同的镜头进行来回切换,突出了紧张感的同时,自然也就削弱了写实感!

根据电影美学中的全息律,从老杜对该镜头的处理方式上,我们也窥视出他对整部影片的处理态度:那就是在势如水火的警匪对立中很好地展示每个人的状态。虽然有着警察与匪徒这样群体间的二元对立(还有警察与媒体间的二元对立),但这种对立只是观念上的,而并不是价值上的善恶二元对立。影片中更多呈现的是生活中一个个状态平衡的打破:警察打破了匪徒的状态平衡,匪徒打破了大楼居民的状态平衡,而大部队警察和新闻媒体的状态平衡也由此而被打破。当旧有状态平衡被打破的同时,一种警察,匪徒,媒体三者相对峙的新的状态也开始形成。当然,在处理过程中,媒体那一方被相对弱化,没有什么特定所描写的人物,只是作为一个集体来表现的。重点表现的是警察和匪徒这两方:美丽聪慧又刚愎自用的女督察,有粗俗莽撞又英勇异常的男警官,还有那个头脑冷静,非常富有个人魅力的男匪首。警察之间多的是意见冲突和相互间的不信任,而匪徒之间却更多是兄弟间的肝胆相照和朋友间的惺惺相惜:“贼叔叔”和“杀手叔叔”萍水相逢,不仅各献厨艺,完成“最后的午餐”(警方也如法炮制,你吃炒菜我吃盒饭,从而形成了香港警匪片中从未有过的生活化场景)还相互钦佩,约好了各自逃脱后去完成对方的“买卖”,可谓对传统江湖片中兄弟情谊的一种沿袭!

影片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它对“次要”人物的刻画方面。许多“次要”人物的表演都很出彩:比如林雪饰演的那个窝囊爸爸,还有那个临危投降的懦弱警察。他们都对剧情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那些英勇的警察和强悍的匪徒一道构成了《大事件》的群像。其实这种表现手法早在十年前的《十万火急》中便开始运用,各位救火队员都的形象都被塑造得非常丰满。后来的《枪火》和《PTU》更使这种手法得以成熟,影片似乎没有主角和配角之分,人物是为情节而准备,而情节的发展又很好地表现了人物。每个人都是影片的一个零部件,而老杜就是这部电影的作者!
相关链接: 杜琪峰 4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