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塔科夫斯基和他的电影(下)

2006-9-15 8:56  来源:yobang2004.blog.tom.com 作者:育邦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塔科夫斯基的电影作品:


 


 


压路机和小提琴


他在国立电影学院的毕业作品。这也是被人们称为“半部”的塔科夫斯基电影。人们总是说:七部半。有一本书也叫《七部半》。


情节简单动人。他是发生在莫斯科一座老式公寓的院子里,几个小时内展开的故事。一个拉小提琴的小男孩和开压路机的成年人之间友谊和相互理解。


 


伊万的童年


这部电影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小兵张嘎》,虽然塔科夫斯基在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苏联电影局和电影厂也要就塔科夫斯基拍摄一部能够反映苏联人民在卫国战争中在苏共中央的领导下取得辉煌的战果的影片。但事实上,结果并不是当局满意的。当局批评塔科夫斯基的电影中意识形态上旗帜不够鲜明。我们知道,如果让这些当权者去评判文艺的话,结果将是如何的,想一想在十年浩劫中,几部革命样板戏就成了最高艺术,让全国上亿的人们接受这种观点,是多么可笑的事情啊!


法国著名哲学家、作家萨特在看过《伊万的童年》后就立即写信给《团结报》的主编,用洋洋五六千字的篇幅对这位当时只有28岁的苏联小伙子大家赞赏。他说:“我觉得塔科夫斯基的影片具有深刻的俄罗斯特色。他的独具特色的技巧无疑是俄国式的。在西方,我们熟悉戈达尔的急速节奏和安东尼奥里的缓慢格调。但在一个并非从这两者的作品中汲取灵感的导演手中把这两种速度结合起来,这却使我们感到非常新颖。导演用非常沉重迟滞的节奏表现战争,而同时又从一个时代跳到另一个时代,不去展开情节线,把主人公在他们生活的某个时刻抛开,然后在另一个时刻或者在他们死亡的时刻在回过头来表现他们。”


伊万在她的家乡遭入侵的纳粹清洗后变成了孤儿,他被关进战俘营。聪明的伊万逃了出来,被红军中的一名上尉收留。上尉千方百计的筹划把它送到后方的学校,而伊万坚持要帮助苏联红军,于是他就潜入了德军中去,成为一名十二岁的侦察兵。  


    


安德烈

相关链接: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