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PTU》《旺角黑夜》夜幕下的罪恶之城

2006-9-22 14:16  来源:网易 作者:慕容天涯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一.城市没有黎明

同样是这座城市,陈木胜在《新警察故事》的开篇选择了暴雨如注,细细想来,镜头之下倾覆的暴雨,形形色色的路人,还有遍布你视觉之内的霓虹光影,所有的华丽与喧嚣都预示着一个道理:夜幕将要降临。
尔冬升与杜琪峰对故事的把握能力向来一流,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个人的命运随着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进而被时代和不幸把玩于股掌之间。
每当夜幕降临,每个故事静静的拉开帷幕,没有高深的道理,只有强硬的规则。刀枪之下,所有的城市秩序被推翻重建。
于是,当两个同样是时间跨度在一夜之间的故事,出现在我们眼前,90分钟后,或悲或喜的观者。良知尚存的内心,天亮以前的瞬间,我们恍然间发现:城市没有黎明。

二.遗忘已久的身份

在《旺焦黑夜》中,苗警官面对错杀旅人的年轻警官,几个耳光,加上惊惧之中的表情和对白都让人惊讶不已,执法者的身份再次如白与黑的对立与变化一样,在那一刻,突如其来的被提升到观众眼前,同样在《PTU》中,丢枪后的肥沙求助于警官展,当一只手挡住KAT的话机,使她口中的话欲言又止,我们见到了黑白模糊的又一次交锋。
究竟我们是应该遵守法律还是遵循情理?久问而无定论之下,我们都选择设法逃避制度的约束,用自己的方式去重新决定事件的走向,可以说,这两部影片中的角色设定又一次无法跳出警方也即执法者身份飘摇不定的藩篱,在观众眼中比比皆是的由黑变白,这一次却如此刺眼极其明显,我们终于知道,执法者的身份恰恰是一种悲哀,一如他们只能权衡所有人的利益的电话会议和为了报告的空枪鸣响。
因为身份被遗忘,世间没有真正的公平。

三.无法回归之土

很长时间以来,关于大陆人在港的生活就是一个不失沉重的话题。
旺角黑夜》中的老六、来福和丹丹来自大陆,象征着金钱、仇恨和色欲,生活再一次让他们坠入深渊;《PTU》中几个为了生计同样来自大陆的悍匪也无法逃避的投身到一场生死浩劫中。
还记得《甜蜜蜜》中的对话,不是为了对方的香港,在如今的九七之后时代,虽然尽显表面的祥和融洽,生活在别处,却仍看不到任何希望,到底是环境让他们选择了这种”危险而又灰色的生活方式”,还是自身的邪恶滋生?想来,二者兼而有之,一则人性中向往另一个世界的美好使然,再则。环境对之内地人的束缚与暗中诱导,才使这一条不归之路日渐明朗。
香港为何叫香港?
香港为何是天堂。
但离不开的天堂,就是地狱。


四. 如果再见蝴蝶

蝴蝶的翅膀扇动起来,这个世界重建模样。
旺角黑夜》中,丹丹一夜暂留的决定,让来福的样子永远留在黑夜的街头,《PTU》中,一张头顶滴水的桌子,让马尾享用了一把明晃晃的穿胸而过的匕首。
两部影片转折都在不经意的显示着宿命的无情,与《暗花》的必然宿命不同,至少《暗花》中还有困兽之斗,而《旺角黑夜》与《PTU》中,来福与肥沙却只能被事件左右,一切之于徒劳,一方面,他们追逐命运,来福查人。肥沙追枪,另一方面,命运又在岔路口无情的等待,等待将二者分向左右,生或死,悲与喜,皆无痕迹,却又在步步为营。
相比之下,二者周围的人都是不定的命运棋子,几声枪响之后,习惯冲杀在前的年轻警官横尸街头;用弹弓打碎车窗,引领PTU与悍匪激战的顽童惶惶躲闪。命格之数与无心插柳。必然与偶然均在昭示着人的个体悲哀。

五.后记——这座城市

从技术角度来看《PTU》“黑”的彻底,夜色中人物处理的分明,光线一贯的冷竣,镜头多采用中远景的定镜头。而《旺角黑夜》的摄影则毁誉参半。近乎洗过的底色。显得偏灰,一些细节,却更体现了尔冬升一贯的人文关怀,不失感悟。
表演上,《旺角黑夜》力求真实,追逃时的恐慌,旅店外的逃杀,老六的崩溃均是人的正常反应,而《PTU》则更像一部舞台剧,人物对白极少,多为情绪流露和眼神交流,二者一急一缓,镜头一快一慢,前者铺就了一条绝望之路,后者刻画了一个命运多舛的圆圈。
最后说说暴力,二者相比,一贯温文的尔冬升与老杜相比,在这部影片中的表现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论是被来福磕掉的门锁还是年轻警官喉咙中枪之后的声音都达到了常人忍受的极限,而《PTU》中,被多次提及的展对蛊惑仔的连环耳光之外,另一个镜头让我印象很深,肥沙到马尾父亲那里,开灯,铁笼中的赤裸身躯和惊恐眼神,这种冷暴力更让人们感到银河的一贯味道。
说起来,《PTU》与《旺角黑夜》我竟然更加偏爱后者,虽然它的配音及支线处理为人所诟病,但是,其中的人文关怀更加切近我心,当然,两部影片都只是讲述一夜之间的城市罪恶,我们想过不见莲花的牡丹之美,见过灯火阑珊的爱恨快意,却觉得,黑夜虽然只是暂时替代黎明,却更长,更浓厚,也更写意
而夜幕下的城,亦更悲情。
相关链接: 暗花 地狱 杜琪峰 黎明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