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被《淹没》的浪漫和现实

2006-10-16 7:53  来源:现象 作者:雨不亭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影片恰到时机的把握住这个宏大背景下宏大叙事,展现给我们三峡之外的人们一幅副令人唏嘘的急速变迁的现场画面。
这些变迁在当下中国任何地方都正或激烈或和缓或暗流涌动的进行中,而三峡移民工程背景下具有数千年历史文化的古城奉节因为要被淹没而被迫搬迁,爆破,消亡;这种颠覆性的变化是彻底的、惨烈的、难舍的、超乎个人想象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镜头里的奉节人民始终处在一种匆忙的、焦躁的、不安的、甚至恐惧的心态;奉节人民的喜怒哀乐、利益纷争、前途挣扎都被放大出来,随便抓一个人,都有一堆的故事可以述说;但是导演并没有选择很多的个体来展开叙事,一个抗美援朝的老军人的故事已经可以让我们进入中国当下社会时代内核,直击个体内心波澜,情感起伏;他是新中国的军人、功臣、可以说他正面的代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之变化;从他的面孔和眼神,他的动作和语言,他的坚持和放弃里看到隐藏着的几十年的风雨故事,感受到的是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中国社会之变化。
他的文化、和善、勤劳、隐忍、坚持和放弃都触动我的内心深处,让我看的难过!
他是新中国劳动人民的代表,是新中国几十年来宏大历史变化下个人命运变化的活化石。
我难过的正是一个人一生之风雨经历不需要通过影象细致展示,而通过这些纪录影象中他的面孔和行为便可以感受到纪录片影象之外的深度故事;可以充分延伸我们的想象力,想象这样一个老军人他在抗美援朝、土地革命、人民公社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这些不同时期里的各种故事!
这一定是一个精神和肉体倍受折磨的人生,而最后在当下他选择了放弃!
这是中国人的故事。
这是中国。
纪录影象的魅力正在于此,我们只要默默去看,不能不被打动。
影片中有几段长镜头跟拍非常之精彩,我喜欢那些镜头里看着棒棒们光着膀子吃力的抬着鱼远远而来,镜头又跟着他们急促而去,穿梭在那起伏、阴暗、逼仄的小巷子里;生活的气息像刚开锅的蒸笼里的热气扑面而来,随便定格一副照片都让人为之动容。
那些被倒在鱼池里浮着白肚的鱼很自然的让我想到这些每天劳累十几个小时只能挣十来块钱甚至更少的棒棒们,镜头不用去追述他们的故事,那些浸满汗水的光膀子、饭桌上的汤汤水水、从蛇皮袋里倒出来的几十年前流行的具有大红牡丹花被面的破被子的背后都一一诉说着你我熟悉的中国农民工之现状!
我看到的是挣扎,是活命,是无法用文字表达的酸楚!
教堂的拆迁是《淹没》完整的、重点追终的事件,关于宗教、信仰、金钱、道德、人情、面子以及小地方复杂的社会关系都微妙的沉在故事表象之下;我们看这会会心微笑,那些细节背后的故事和潜台词只有中国人可以明白其中之奥秘!
最后教堂高大的十字架被众人推拉,轰然倒下的时候,在我心里感受的是当下中国社会信仰的消亡!
我更喜欢的是一些没有展开的,浮光掠影般的场面:
广场上无数的人聚在一起打麻将,四周一片废墟,远处的舞台上有女人深情的唱着“春天的故事”,有着末世的味道;而那些在拆迁现场砍砖头,卖酒,拉钢筋,收废品的人又明确的告诉展示给我们生活实况!
影片后面, 奉节拆迁到最后那些水管和电线一一被锯断和剪下,水喷薄而出,电线挂在城市上空如藤蔓,远处高楼和烟囱倒下砸起的灰尘弥漫,夕阳下没有那片废墟没有了人,只有流浪狗,画面具有高度超现实感,看着就让恍惚不安。
影片拍摄于2001至2002年,奉节即将淹没,而今古城奉节已经淹没,白帝城也沉入滔滔江水之下!
我们再也看不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之浪漫和现实的景象!
一切都即将成为传说!
一切都淹没了!

2006年10月15日


纪录片《淹没

导演:李一凡 鄢雨
制作:凡雨纪录影像工作室
出品国:中国大陆
长度:143分钟
介质:DV
彩色



获奖记录:
2005年2月,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沃尔夫冈
相关链接: 淹没 李一凡 鄢雨 DV 4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