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总统之死:过于真实的虚构

2006-11-30 17:32  来源:网易 作者:moonbomb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美国总统经常在影视作品中被干掉,但那一般都是虚构人物,比如《越狱》中死在副总统手里的倒霉老头,《24小时》中殉职的黑人鲍尔默;而《总统之死》是第一部宣布现任美国总统死于非命的电影。
影片中,布什于2006年11月9日(119-911,这个日子显然是一种反讽)遇刺身亡。当时布什在芝加哥一幢大厦内,刚刚做完演讲,忙于和支持自己的芝加哥市民握手。大厦外聚集着大批示威民众,高举写着“布什去死”之类标语的牌子,跟警察推推搡搡。事后的调查显示,凶手躲藏在对面一栋大厦里,向布什连开两枪,一枪打中胸部,一枪打中腹部。护送总统的专车飞驰而过,一些示威者举起了双手以示庆贺,几个小时后,美国总统助理致电医院询问情况,电话那边回答她的是护士的啜泣声。
总统之死》的冲击力毋庸置疑,即使布什之死是一桩事先张扬的假消息,这段画面也足以令观众惊心动魄乃至不寒而栗:它看上去太真实了。为了最大程度的体现这种冷峻到令人喘不过气的真实感,《总统之死》将数码特效运用到了极致,压根看不出来有剪接和造作的痕迹;而纪录片的形式也增强了情节的可信性。然而场面越真实,气氛就越凛冽,随之而来的道德逼问也就显得愈加鞭挞人心:
即使一个真实的政治人物再不得人心,作为大众媒体,电影有权力宣判其死刑吗?这样做是不是有教唆之嫌?《总统之死》是否已经越过了言论自由的边界?
对此,影片的导演这样辩解:“影片内容看起来非常具有争议,但它是一部严肃的电影……”这话看听来也没错,描述布什遇刺的篇幅只占整部电影的1/3,导演在搜寻凶手和调查刺杀动因上着墨甚多,而影片中切尼继任总统后推行更加保守的政策,也暗示导演并不同意刺杀布什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由此可见,这部电影的主旨确实如导演所言,“让人们重新审视美国外交和国内政策究竟要把我们带到何处去。”
然而影片的微妙之处在于,它既振聋发聩的提醒人们进行反思,同时也为非理性的发泄树立了一面明确的标靶。这部影片公然说出了很多人不敢或不能宣之于口的话:“干掉他!”而且这句话的声音之大,盖过了那些清醒的反思和隐蔽的暗示。对于那些对布什心存不满或者因为布什政策而受害的人们来说,“干掉他”简直就像是爱琴海上水妖发出的媚惑之歌。当精心编织的谎言看起来过于真实时,就隐隐然超越了虚构,而更近于预言或寓言。这实在是有些危险。
主人公同为布什,看《总统之死》和观看《咱的小布什》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后者是一部电视剧集,把小布什塑造成了一个白痴,让第一夫人表现得像个色情狂,每一集都以布什夫妇大叫“我真想一拳打扁你的脸”作为结尾。《咱的小布什》导演是泰瑞
相关链接: 张扬 张扬 4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