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为什么对荒诞视而不见?

2006-12-29 9:57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刘净植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22点15分,这是我终于看到《三峡好人》时的放映时间。那还是我连着打了七八家影院的电话查询到的唯一一场。之前媒体热炒“《三峡好人》PK《黄金甲》”云云,到实战的时候,却发现《三峡好人》连PK的机会都没有。在这个商业至上娱乐至死的时代,所谓有良心的艺术片似乎注定连“殉情”都殉得悄无声息。

  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我看了《三峡好人》,为之震动、内心久久不能平息,那不过是我自己的事,犯不上非跳出来发言。但是后来在网上看见两则相关的新闻以及网友们的评论,于是观影的感想被刺激得格外活跃起来。

  一条新闻是某著名导演说那些批评他的言论很可笑,他说拍那部堆金砌玉的大片,是为关照“弱势群体”;二是某著名制片人和贾樟柯在媒体上骂架,口不择言说《三峡好人》获奖是因为与威尼斯电影节的主席有“猫儿腻”等等。我颇为纳罕:《黄金甲》正在市场上所向披靡之际,成就卓著的导演和掌握市场绝对控制权的制片人,面对后辈的不同声音和挑战,怎需如此牵强的辩白和不顾身份地骂街?随后我看到网站上大多数网友的评论,却有超过七成的人认为二张的表现很英雄,贾樟柯则是“卖国贼”之流。于是,荒诞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我第一个联想到的,是《三峡好人》中几个超现实的段落带给我的撞击。

  看过《三峡好人》的观众,都会认可这部片子平静写实的风格,但对于其中几个匪夷所思的跳跃性画面一定印象深刻:第一次是民工三明和护士沈红都看见类似飞碟的不明飞行物飞过三峡上空;第二次是尚未找到丈夫的沈红站在丈夫朋友家逼仄的阳台上,对面空地上造型怪异的建筑突如飞船般发射升空;第三次是三明在酒楼久等“去摆平一个人”的“小马哥”不来,镜头移到邻桌,四个戏曲花脸装扮的人对坐在那里一言不发打着游戏机;还有一处是影片结束时,三明带着一群讨生活的民工回山西的煤矿挖煤,背景上两栋废墟楼之间,一个人手握竹竿在高空的绳索上行走着。

  这几个画面出现在剧情中是如此的怪异、荒诞,却又被处理得那么平淡自然,仿佛天然就该和那个现实的环境长在一起。恰恰是这种平淡的效果令我深受震动:为什么如此荒诞离奇的事情竟会如长在现实中一样自然?为什么剧中的人物没有一个对此大惊小怪?为什么他们的反应如此正常,对此视而不见?这印象是如此强烈,在我脑中萦绕不去。

  我不是剧中人,我对这些奇怪的画面大惊小怪了,我还为剧中人们甚至根本没留意这些场面的漠然而大惊小怪了。我不能说真的体会到了导演的什么深意,只是以一个观众的直觉感慨:在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不知有多少荒诞离奇的事情同时发生在我们身边!然而我们不是高歌猛进盼望着奔向更远的未来,就是麻木不仁继续生活。有多少人真的会停下来仔细看一下周围到底发生了什么?或者看见了也以为正常而熟视无睹?天底下,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巨变、迁移、拆毁、重建、淹没、寻找的,又岂止是一个三峡? 或许这样的话题讨论起来过于宏大,那还是回到文章开头那具体而细微的事情吧。那一场“骂战”,且不论谁是谁非,那样轰轰烈烈地发生了,我们除了看一场娱乐热闹之外,真的觉得这应该发生吗?再退开来想,在我们的电影市场上,只有商业大片畅行其道,艺术影片毫无生存之地,这合理吗?想远了问题就更多了:中国的电影年产量据说达几百部,每年观众看到的不过几部,这不奇怪吗?中国有所成就的导演们一窝蜂拍摄高成本古装大片,鲜有人关注当下、关怀现实中的人,这正常吗?众多媒体在国产大片试映的时候都赞美声一片,待到影片公映之后又纷纷骂声一片,这不荒诞吗?……


    也许等到某一天,也会有人做观众来看我们的一切,他们也会大惊小怪:为什么那么奇怪的事情就那么自然地发生?为什么那周围的人都视而不见?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