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2005年日本山形记忆(1)

2006-12-31 19:19  来源:www.wretch.cc/blog/fansss 作者:林木材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山形记忆(一)│初喜


当我遇见R和K时,只要在某个特定的场合中(常是国内影展会场),他们总喜欢提到「山形影展」,包括了影片、食物、天气、街道、影展设计等等。听到的次数其实有些频繁,而且语多赞美之词,使得我心中充满着纳闷,彷佛跟我当下所处的、参加过的影展有某种层级上的落差。因此无论我再怎么努力想象,R和K的溢美形容都像浮云一般,我一伸手想去触摸,却什么也碰不着。
    2005
10月,我决定要去日本山形影展瞧瞧,也要去检验RK的话是否属实。
   
经过四小时的飞行,我们在日本东京成田机场降落,影展则将在隔天的傍晚开幕,而山形距离东京搭火车需四个小时(巴士似乎要开七小时)。当我们下飞机时,我就看见有几个工作人员高高的举着「山形影展」的牌子,在机场直接接待来宾前往影展。在原定的计划中,我们是要搭新干线自行前往的,当天必须在东京滞留一天。我连络了在东京留学的好朋友F,一行人就去F家过夜,隔天早上出发。
   
坐上了火车后,又经过了四小时的车程,窗外的风景从高楼变成平房农田,我们终于到了山形。一下车,在月台上就有十来个工作人员高高的举牌「山形影展」,月台上更有许多西方脸孔,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这些人都是参展的导演们。(下车后一路上都有新闻台记者跟拍。)
   
碰巧地,我们遇上了入围亚洲单元的台湾导演林启寿,沾他的光,经过一番交涉居然顺利的搭上接驳车。影展的义工很亲切,而且一开口就是流利的中文,原来他是台湾人呀,长居日本,在山形大学里教书,不过教的却是令人跌破眼镜的「日本历史文化」,这也是他第一次参加山形影展。
   
他对我们说到参加志工的原因:「两年一次的山形影展,是全山形最热闹的时候,所以我也想要体验看看。」(影展志工可是要自付食宿和交通费用的,唯一的福利是免费看片,但影展却仍有200多个志工。)行车的途中,几乎能见的每个街道、大楼,甚至是大小商店、餐厅、百货公司等等,橱窗与墙壁上都大大的贴着山形影展的海报。我觉得好不可思议,这个文化活动早就与城市合为一体,像是所有居民都开心的迎接活动,款待来宾。
   
接着要去住宿地点。一进门,老板手上拿着一台小DV,好奇又亲切的看着我们这一群人,用慢慢的英文说:「我也很喜欢纪录片,可是因为要工作,没办法去看影片,但是我把我的家变成旅馆了,欢迎要参加影展的大家来住。」是的,这是他的家。只有当遇到这两年一次的影展时,他才会将他的家清空,铺上塌塌米,叫做「ASIA House」,欢迎各国来参加的朋友。而在谈到钱的时候,老板总会露出腼腆又为难的表情。这是因为我们所睡的枕头、棉被,使用的椅子、家具,都是老板先去租借来的,他必须先跟我们收钱,才有钱能付租借的款项。(而且住宿费实在太便宜了,老板还会准备丰富的早餐和宵夜。)我觉得很温暖,大家在支持纪录片的时候,或许不是用资金的赞助,又或自己的工作与电影根本无关,但却能用奉献、愿意的心情,尽自己的力量来成就一件事情、一个信念,这是难得的伟大。



 


参加开幕式时,600人的大厅挤的水泄不通。我总以为这种长官致词的官方场面纪录片工作者们会兴趣缺缺,但没料到其实山形影展一点也不官腔。影展的主办者和过去纪录片大师小川绅介的摄影师在台上一搭一唱讲故事,虽然我听不懂他们到底说了什么,但我看见座位席上大家的眼神都透露出一种「尊敬」和「骄傲」的光芒。
   
一到山形,我处处充满喜悦,深深的体会到「影展是由对电影有热情的人们所凝聚和散发出来的文化活动」。世界上对纪录片有热忱的人居然可以齐聚一堂,相互交流,这都必须感谢许多许多人的热情付出。晚上回到「ASIA House」时,赫然发现原来台湾受邀来参加的全景也住在此地。在这个温暖小屋内,无论你来自日本、台湾、美洲、欧洲,大伙就用各种乱七八糟的语言在讨论纪录片、讨论影展。

    
因为纪录片,所以我们相会,无论是畅笑、疑惑,或是严肃的表情,那大概都可以被称为「幸福」。这次影展经验很美好,以致于我一直念念不忘。
    
现在的我因为某些原因没法子长期接触电影纪录片信息,这几天好不容易有机会去看看探望一些久未谋面的纪录片之友。我发现只要一听见他们的声音,一看见他们的身形、脸孔,不需说什么,嘴笑就会自动上扬,不自觉的喜悦发笑。
    
我,真的很荣幸能够喜欢纪录片。


 


山形记忆(二)│忧伤三房


拥有事实时,记忆便变得不相关。但当事实不再被拥有后,它们将成为记亿,并且是独一无二的记忆。
   
影展进行的第二天,在同行伙伴都仍搞不清楚哪几部片错过可惜时,我们展开分组,分头对影片进行侦查。我和L到达了一间颇为现代化的电影院,观看的影片为探讨俄罗斯与车臣战争的《The 3 Rooms of Melancholia》(直译:忧郁的三个房间)。 
   
在此之前,我们天真的以为战争纪录片不就那么一回事吗?苦难,批判,与无止境的悲情。但这部影片却让我彻底改观,并且在心中深深一震,至今许多影像仍历历在目。
   
影厅的灯已暗去,正片开始。一个个沉睡中的小男童映入画面,接着铃声大作,全体起床梳洗,严肃而压迫的男声以命令的口气对这些男童们训示。原来,他们正处于一个俄罗斯的军事训练营。(海军学校)这一个个面无表情的小男童,年纪约都在1014岁之间。在刻意的大特写之下,他们苍白的脸庞填满了整个屏幕,漠然、慌张却坚强的眼神直视着前方。导演的特写像是凝视,故意要撇去孩童们所处的大环境与背景似的,最后才藉由沉缓而无感情的女声旁白一一介绍这些孩童的姓名、岁数、出生地和家庭。 他们几乎全都是流落街头的孤儿(父母不详、因战而死、或家中经济无法养育)。当沉缓的女声提到这一点时,我的心开始纠结。 这究竟怎么一回事呢?在这里,没有笑容,没有嬉戏。军队式的管理夺取了孩童们的童稚,而这却可能是他们唯一得以温饱的生存方式。他们受训成为战争的执行者,战争成为他们挥之不去(还是习以为常)的包袱。关于战争和家庭,他们如何能应付这种矛盾和刺痛呢。
   
摄影机是一把钥匙,透过静静的观察和凝视,透视了孩童们的心灵裂痕,领着观众窥视了这极度悲伤的第一个房间。 没有复杂的政治经济学理分析,也不是藉由传统的采访报导,影片以一种近乎不可思议的超然视角,安缓的不对被摄者进行任何干扰,只是纪录呈现着这海军学校里的一切军事教育课程。然后,带着我们来到第二个房间内,看看另一个世界,看看原生家庭(母亲)。 影片色调从原本的彩色变成黑白,一片灰灰苍茫的建筑物映入眼帘,这是车臣(Chechen)的首都格罗尼斯(Groznyi)。 
   
我们循着一位妇女进入战难倾圮的屋。敲门后,一个可爱的男童前来应声。他的母亲躺在床上动弹不得,因为她受了战争的毒气影响,卧病在床。这位妇女正是类似育幼院的老师,她要将这些孩子们带到较好的环境生活,并给予他们妥善的照料。而当孩童们得知要离开母亲,卧在母亲的床上哭了。大伙们撘上车,妇女手里捧着婴娃,略带哀怨的眼神彷佛透露着对战争的厌倦和无奈。在遥晃前往育幼院的途中,我们透过窗外看见路边的军人、战车,建筑物的倾倒和崩毁。 当纪录片呈现了俄罗斯与车臣各自因战争的伤害后,第三个场景带着观众来到了边界,一个回教部落印古什(Ingushetia)。 
   
这里没有高耸的建筑物,几个帐棚和平房,反而像是收容难民的临时住所。当镜头又瞄准孩童时,那沉缓的女声一一介绍了这些孩子的背景。孤儿,俄罗斯人;孤儿,车臣人。但在这里,他们都是朋友。 其中有一个19岁的车臣少女,因战争被俄罗斯士兵蹂躏因而生育,她抱着孩子,因宗教信仰而使她心生不安,始终担忧着孩子的「原罪」。 



 


炮声、轰炸声在这片美的像画的土地上不停的出现。羊群、马匹、山林、雾气,在导演赤裸、残酷,不带任何情感的镜头下,竟弥漫着鬼魅式的超现实氛围,在声声轰炸声的催促下,却又给人极度的不安感。我迷惑了,这是现实还是梦境?战争居然显得如此可笑与荒谬。 
    
由于此片拍摄的主角皆是孩童,导演Pirjo Honkasalo用这种只是静静的观看、凝视的拍摄方式似乎曾引起评论者的非难,认为有剥削孩童之嫌。但在我看来,影片不利用辩证或是口述的方式直指战争的谬误,也不借用任何「蒙太奇」的剪接手段以达到目的,只是在长时间镜头的关注下,透过诗意与极特殊的风格产生力量,并将观众与影片拉远距离,彷佛隔着一层厚重的毛玻璃观看。 
    
就是这样的做法使影片远远跳脱了传统战争纪录片的刻板印记。影像的建构不再为了某种目的而服务,电影于是超越了表面的存在,得以在银幕的范围之外继续生存,拥有了各种开放性的解读可能。 大概也正因如此,在这部非常「重」的作品里,所带给我的不再单单只是对战争的批判与对苦难的悲情描写。片中那些孩童的脸庞、诡异不带情感的女声旁白、超现实的场景等等画面,在我观看此片一年之后,仍不时在我脑里回荡。
   
今年,这部影片将在即将举行的台湾纪录片双年展与南方影展进行放映。台湾观众很幸运,因为这将会是一部令人永生难忘的憾人纪录片。 而且我必须说,这是一部属于大屏幕的纪录片。 台湾纪录片双年展片名译为《忧伤三部曲》:http://tidf.tmoa.gov.tw/2006/ face="Times New Roman"> 南方影展译为《忧郁的三个房间》:http://cfma.tnnua.edu.tw face="Times New Roman"> 
    我看完的当下一直想起俄国导演塔可夫斯基,或许他如果来拍这题材的纪录片,就会是个这样子吧。有机会请别错过。


 


记2005日本山形纪录片影展(YIDFF):


http://www.fanhall.com/show.aspx?id=13764&cid=40


2005年日本山形记忆(2):


http://www.fanhall.com/show.aspx?id=13765&cid=40 href="show.aspx?id=13763&cid=6">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