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关于老人的三部影片

2007-1-11 23:50  来源:www.fanhall.com 作者:沙丁鱼2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如果要拍一部以老人们为主题的片子,死亡,孤寂感以及子女问题似乎是一道永远绕不过去的槛,纪录片无可避免,剧情片则非得如此,只能由此而发、衍生而去;至于后头是否插科打诨,或者循循善诱乃至给观者带来强烈的道德焦虑,显然是可大做文章的,导演的功力也在此一览无遗。


 


 


 


片名:剃头匠                         片名:我们俩              


导演: 哈斯朝鲁                       导演: 马晓颖(马俪文)


主演: 靖奎                           主演: 宫哲 / 金雅琴 / 罗忠学


上映年度: 2006                       上映年度: 2005


 


剃头匠》——剧情片中的真实记录


 


    没有看过《靖大爷和他的老主顾们》,所以无从分辨它与《剃头匠》。依导演的话说来:“我不过是碰巧把摄影机放在那里,很幸运的将靖大爷(片中为敬大爷)生活拍下来而已,而我也尽量用纪实手法拍摄。”


然而从整部影片看来,哈斯朝鲁显然想竭力避开《靖大爷和他的老主顾们》对自己影片的影响而努力将之拍得不像纪录片,也因此造成了该片的败笔:刻意营造老一辈与年轻人的冲突让人感觉异常别扭,对其房子虎视眈眈的街坊过于脸谱化,大街上晕眩的情节做作痕迹实在太重太煽情(当然无可否认的是看到这一段我几乎泪流满面),就像那个每天慢5分钟的古老时钟最终必须停摆一样,影片在过度阐述上的道路上走得太远,以致导演不得不补充说:“每天必须把往时钟拨5分钟到准确时间,是因为他希望生活的一切都非常完美,敬大爷是个非常要强的人”——但你在片中能看出敬大爷“要强”这一性格表现吗?不,就算是他一定要那位小青年把“拆”字写全,我们感受到的也只是一个老年人对生活的从容淡定(我唯一想起的只能是《倾城之恋》里迟了一个小时时钟的白公馆)。影片放映后观众纷纷发言,讲述的也大多是这部片子让他们想起了自己的爷爷奶奶等亲人,由此可见,触动人们内心只能是敬大爷平淡如水的生活,比如给老人们剪发、睡前放置假牙、踩着小三轮车在胡同穿行这些迂缓而琐碎的细节,如在爆肚张孙子画画时敬大爷打的那个盹,令人会心一笑,它是一个我们熟悉的老年人的生活习性,可以轻易取信于任何人。


而更重要的是,北京胡同拆迁这一背景在某种程度上加深了影片的底色,唤起人们对即将失去之物的依恋。这一元素在《剃头匠》以及《我们俩》里都有所展示,但是后者显然处理得更聪明一些,房子问题所起的作用是仅仅推了一把最后营造的高潮,甚至儿女的冷漠也显得无关紧要可有可无;落脚点在于哪里呢?马俪文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了一个孩子和老人相处这一方面,相濡以沫的“你和我”,里头讲述点点滴滴的生活片段,矛盾处理也较《剃头匠》来得顺理成章,并且令人欣喜的具有国产影片难得一见的幽默感。


 


我们俩》——好短一部长片 


    与显然刻意放慢脚步的《剃头匠》相比,《我们俩》自信的摒除了给予我们在观看过程中酝酿情绪的余地,而是一口气将人们相处必然所有的算计、争吵、以及彼此关怀显示出来,疾如闪电、绝不拖泥带水;镜头过渡中有极其强烈的速度感,加上经常用跑步代替行走的小马,如炒豆般噼啪作响的对话、常常不待说完,我已然迫不及待等待下一句;88分钟的片长竟然让人感觉如此短促简洁,简直有些仓促——不得不承认导演对于节奏的控制自如;而窦唯配乐也为这部片子加了不少分,并非营造高潮,其沉重而简约的乐声反而使得周围一切更为安静,如此而已。


 


老头》——我们的生老病死


 



 


片名:老头


导演: 杨天乙 (Tian Yi Yang)


上映年度: 1999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


 


说到这里似乎不能不提一下杨天乙的《老头》,相比于《我们俩》和《剃头匠》有意无意所营造的“情节冲突”,纪录片《老头》显然延宕得近乎凝滞,仅仅是一帮老头聊天的场景,偶尔也进入他们家里拍下一对老夫妻的彼此埋怨,但也仅此而已——花絮中甚至还有些更为热闹的事件,我觉得也许把里头“唱戏”“打架”这些放进去可能会使得影片更活泼。但是扬子似乎无意如此,纪录片无需承载一个事件的完整叙述,人们在对话中透露出彼此的家庭情况和个人生平,断续的片段引发着人们对其的延伸想象和思考,在看似无意义亦无价值的生活细节上见证老人生活自身的意义和价值,这可以说是纪录片的优势所在。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