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拍片子的人说

2007-4-9 22:08  来源:南都周刊 作者:张勇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拍片的说}


  李冯


  编剧作品:《英雄》、《十面埋伏》/近况:筹拍一部纯本土制作的功夫喜剧片/规模:保密/时间:2007年7月开拍


南都周刊:你是文艺青年吗?


李冯:叫什么都行,我应该算吧,写小说写了很长时间,都麻木了。但我不是价值观愤怒的那种“愤青”,我是斗志昂扬的“奋青”。


南都周刊:像一些同行拍的电影,更像自说自话,不知道拍给谁看,你定位好像特别明确,就是拍喜剧片?


李冯:我是写小说出身,文艺的东西肯定有一点。但我很清楚我是不喜欢文艺闷片的,我不喜欢的就是欧洲闷片。你让我做也做不来,不会装,我就想拍本土商业片。


南都周刊:商业片?为什么不是文艺片?


李冯:电影中我没有大师情结,如果想做大师我就写小说去了。我不喜欢拍两个人腻腻歪歪的文艺片,要拍就拍大制作,但那个资金太大,现在我的雄心壮志就是挑战港产功夫片。功夫片一直都是港台天地,大陆没有这样的武指团队。我们这个新片相对纯一点武行全是内地的人。


南都周刊:为什么想拍电影?


李冯:因为我做电影编剧没办法往下干了,张艺谋太厉害了,我跟其他导演合作都觉得他们很弱智。张艺谋脑子很好使,其他导演脑子没他快、没他有经验,还一心奔着参赛电影节,我特烦这种人。我当然也可以在家里写小说,但我喜欢一边写一边出去窜一窜,我比较好奇。


南都周刊:电影是你跟社会接触的方式?


李冯:我写东西是纯文学的,看的人很少,而且文学挑战是很虚无的,你自己埋头写然后去挑战大师。电影快感更直接,挑战也更直接。


南都周刊:你看过上面那些人的片子吗?


李冯:就看过朱文的《海鲜》,在他剪辑的时候在机器上看的,他那个班子很简陋啊,我看了觉得不错。


浪费指数(以盒饭计):2盒 鉴定结果:还是悬,有点悬。


  崔健
  音乐作品:经典太多/近况:短片《修复处女膜时代》,正筹备剧情长片《给你一点颜色》/规模:“投资比较大”/时间:2007年年底开拍


南都周刊:你拍电影是因为音乐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能够表达你的想法?


崔健:对,我觉得是这样,因为艺术深层的东西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形式的不同而已。我拍这部电影是想把我自己的画面给人家看。做导演,我肯定是一个外行,在献丑。反正大家会知道,做音乐的人拍电影肯定是粗糙地在使用电影语言。做音乐对我来说可能是血液里的东西,而做电影则是一个就在手边上的东西。


南都周刊:从音乐人转行到导演,有信心吗?


崔健:有人叫我导演,我觉得很别扭。我就是一个创作者,一个完整的艺术品,是要经过反复地推敲、反复地否定,才能真正出最好的东西。


南都周刊:在你看来,什么是好电影?


崔健:我喜欢的电影风格都是极多主义,越多越好。像《通天塔》、《撞车》、《教父》等,故事越多越好,所以表现形式和技术一定要跟上创作,要能真正满足导演。


浪费指数(以盒饭计):3盒 鉴定结果:就别期待了。


{看片的说}


赛人(影评人)


  李冯拍动作喜剧?我觉得这个有点悬。我看过他的剧本,《十面埋伏》、《英雄》,都不太好。拍动作片是个很技术的活儿,而喜剧又是类型电影里比较难拍的,把人逗乐,多难啊。所以,李冯是给自己找了个挺难的活儿。有点悬,有点悬。


张浩民(青年编剧) 


  对李冯拍片的事我还很期待。因为他要拍的是类型片,是个武打的,跟那些闷的文艺片没关系。李冯可能会做一件中国缺少的事情吧。高晓松的《那时花开》就是拍了一个MTV,孟京辉是把“先锋”舞台剧的概念加在了电影上,他是拍电影的意识有问题,《像鸡毛一样飞》可能比高晓松还好点,不过第一个场景起就失败:“我是诗人”“诗人?呵?写一首给我看看?”人物不会说人话。我认为一部好的电影首先应该故事好,镜头语言为故事服务。导演用自己独特的影像语言去实现自己要讲的故事。结合得好,就是好电影。


老虎(观影爱好者)


  对于崔健拍电影的事,我想都没想过,不可能去期待,尽管他的音乐我一直喜欢。其实我还是挺关注类似电影的,尤其国产的这块儿,但没办法,我总不能一次又一次上当,然后还一个劲儿地自找不痛快吧。或者我可以这样说,我被这些骗的次数太多了(是,没人求我,我自找的),等他们有了口碑再说吧,反正我不想吃螃蟹了。


  朱文
  小说作品:《人民到底需不需要桑拿》等/导演作品:《海鲜》、《云的南方》/近况:筹拍新片


南都周刊:自己当初拍第一部电影的原因?


朱文:当时就是不想写东西了,正好电影就在手边。


南都周刊:你认为一部好的电影应该具备哪些因素?


朱文:好的电影有各种各样的好,要看是什么类型了。


南都周刊:你的电影是拍给谁看的?对谁负责?


朱文:当然越多人看越好。我对电影负责。


南都周刊:拍摄前的期望实现了吗?


朱文:我的期望基本实现了。但拍前拍后总有落差,不是说吗,电影是遗憾的一种。


南都周刊:在乎观众对你的作品的评价吗?


朱文:正常地在乎。


南都周刊:上面那些作品看过哪几个?


朱文:我是李红旗电影的监制。别的都没看过。


南都周刊:文艺青年拍的电影,觉得怎么样?
 
朱文:什么是文艺青年?哪个电影?


浪费指数(以盒饭计):1盒 鉴定结果:就他的还能看看。


  李红旗


  小说作品:《幸运儿》等/导演作品:《好多大米》/近况:刚刚《好多大米》发行了DVD,正在筹拍新片


南都周刊:自己当初拍第一部电影的原因?最直接的动机,是冲动吗?


李红旗:当初拍第一部电影的原因是还没有拍第二部,所以只能先从第一部拍起,这就是我最直接的动机,而不是源于对影像的渴望和叙事的冲动,我很少冲动,除了性冲动,就是性冲动,随着年龄的逐步增长和自我修养的不断加强,近来在我身上反映得也越来越含蓄、简约。


南都周刊:你认为一部好的电影应该具备哪些因素?


李红旗:一部好的电影应该有图像,图像最好是动的。没有图像的电影肯定不是好电影。


南都周刊:你的电影是拍给谁看的?对谁负责?


李红旗:我的电影主要是拍给人看的,同时也尽量做到对不是人的事物负责。我做得不够好,有待日后提高。


南都周刊:拍摄前的期望实现了吗?


李红旗:基本实现了。有些实现得比预期的要好,有些实现得不如预期的好,还有些部分跟预期雷同。


南都周刊:在乎观众对你的作品的评价吗?


李红旗:非常在乎。如果不在乎,我拍它干吗呢?


南都周刊:文艺青年拍的电影,觉得怎么样?


李红旗:谁是“文艺青年”,请明确指示。在我看来,“文艺青年”和“非文艺青年”没有区别,都是青年,都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只是分工不同。


南都周刊:觉得自己电影有缺陷吗?


李红旗:我的电影有很多缺陷,如果没有缺陷那也就没必要再拍了。


南都周刊:怎么看同道之间的争论?


李红旗:除了跟自己争论之外,我很久没跟别人争论了,跟“同道”就更不可能。既然是“同道”就应该互相尊重/相敬如宾,否则算什么“同道”呢?


浪费指数(以盒饭计):2盒 鉴定结果:除了拧巴,没别的。


{看片的说}


赛人(影评人)
  我看过朱文的《云的南方》和高晓松的《那时花开》。朱文的那个还可以,高晓松的那个不值得一说。我对电影的判断,不会去看是谁拍的。只要拍得好看就行。什么是好看?1、要有故事情节;2、要有可爱人物;3、要有独到看法。


慢三(电视策划人)


  我觉得一部好的电影起码应该画面简洁,故事清晰,人物有个性,音乐舒服,我个人还喜欢节奏快一点的。朱文很有潜力,他的《云的南方》至少展示出了我很喜欢的东西;李红旗也很不错,出于对他本人的信任,我认为加以时日他应该没问题。
朱文的《云的南方》和李红旗的《好多大米》,个人觉得他们最大的问题在于技术上——太多的长镜头和画面衔接上的不合理。《云的南方》作为成品显得有点粗糙,显然是过多拍摄前的想法后期没有实现。当然,这只是个经验问题,也或许是他们故意为之,但我总感觉影像的表现手法上有些单薄了。


张浩民(青年编剧)


  云的南方》所要表达的东西很好,但还是觉得缺了什么。李红旗的《好多大米》有缺陷,它的问题出在资金上,我不知道他如果有100万能拍成什么样。不过包括拍过《爸爸》的王朔在内,我倒希望他们都走走娱乐路线。


非常对话
eamouse(本报编辑,长期处于处女作拍摄前期准备);旋覆(本报记者,任《失眠镇》女二号)


seamouse:你以前做过电影?


旋覆:我被做过。


seamouse:你不是搞电影的,而是被电影搞的?


旋覆:是啊。不过搞法也很一般,就是常见的那种。


seamouse:至少被搞过,不像我就只在思想里DIY。


旋覆:一个导演朋友跟我说:你做女一号。后来他剧组建好了,很专业,各个环节都是专业人员,我就生生被挤成了女二号。导演是诗人,有些想法让人弄不明白。有一次很好玩,拍大家排队买安眠药的戏,找了一堆群众演员,其中一个排在队伍里,排着排着突然说:我怎么感觉自己像个傻B似的。


seamouse:哈。那你们钱从哪来?你们没集资吧?


旋覆:当然集资啦!!


seamouse:……还好,你毕竟被电影搞过,我就只采风过。也算真诚地装B过,这对文青的成长是必需的……


旋覆:呸!


连线家属


巫昂(作家、商业片制片人、未来功夫片导演李冯的合作人兼女朋友)


南都周刊:听说准备开拍的电影是部功夫片?


巫昂:对,我们都喜欢原来的香港功夫片嘛,肯定不是文艺片。我们的目标是商业票房,不是电影节获奖。


南都周刊:现在这种男女在一个剧组里合作的很多,陈红和陈凯歌……


巫昂:不,不,我和李冯与陈红和陈凯歌完全不同。陈红能从花瓶变为实干家,挺厉害的。我敬佩,但我不是。我不是明星出身,工作的分工也有所不同,还是不一样的。


南都周刊:作为导演家属,有没有过担心?


巫昂:我知道你说的担心了,我不担心李冯,我们的关系不是靠担心来维持的。我觉得作为导演的家属监督是没有意义的,重要的是两个人的默契。


评论


  文青拍电影,好比小鸡过马路


  改行拍电影的文青大都个性独特,充满了表达欲望。正是在表达欲望的驱使下,他们的电影大都过于主题先行。由于电影承载了太多的意念表达,必然使电影故事本身受到影响。文青们过于“欧洲范儿”的艺术电影,不被普通观众接受就很正常了。
电影语言有着本身独特的规律,掌握电影语言并能使用它进行叙事,这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学习过程。而大部分转行来拍电影的,在对电影语言的掌握方面都有先天缺陷。在前面提到的很多影片里,在不知所云的故事中,充满了诡异的剪辑和拧巴的节奏,但这些违背视听语言规律的地方,往往还被导演认为是创新之举。当观众和导演在两条不同方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时,彼此认为对方是傻B而自己牛B的局面就不可避免了。


  对于大部分由艺术家改行来拍电影的文青来说,他们恐怕都没有做好准备来面对这些问题。


  当文青面对电影拍摄时,个性表达和大工业体系之间就会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如果文青能够完成个体融入工业体系的转变过程,那他就成功地脱离了文青的范畴,进入到职业化的体系中;而如果他们拒绝转变,执意向工业化体系挑战的话,最后他也许会成为挑战风车的堂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