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应亮戛纳行(2):并不前卫的戛纳

2007-6-17 1:26  来源:www.fanhall.com 作者:应亮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5月17日 关于昆仃斗殴的猜想和并不前卫的戛纳(连载二)


不就是看场电影吗?


  各地电影节看片的”习性”有所不同:最”老实”的是日本观众,再难看的片子,他们一定要等片尾最后一屏字幕消失才离开座位;美国观众是享乐主义的,即使放映索克洛夫的《太阳》,他们也咽得下去爆米花;最活泼的是韩国人,每场放映完主持人都会问:好不好看?观众居然会齐声回答:好看。


  我们刚在戛纳混了一天,只看到一场放映,对这边的”习性”还没有太多的认识。不过,据说昆仃以前和电影院的保安斗过殴,我身为一名戛纳的观众,倒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首先,法国人的英语多半不好,我们向几个保安问过路,确实比较难沟通。


  而在戛钠看片和进门的”规则”是比较多的:用票子的、用牌子的,不同的票子和不同的牌子进不同的门、排不同的队。比如我拿导演牌子,就不能进记者场看片;主会场两扇门明明挨在一起,彭珊是拿producer network牌子的,我就不能进她那扇门。进任何门都需要开包安检,这种情况,我们上回只在以色列遇到过。开演后不得入场,这一点是可以理解,但是对于象昆仃这样的美国佬,这一条还是苛刻了点。


  而排片也比较特别,一般电影节会把同一部片子安排在几天里播放两到三次,但这边是一天连放两场或者三场,就结束了。这样的话,如果我今天脱不开身,就没希望看到了。


  如果想看竞赛的片子,又恰巧是晚饭后的场次,那麻烦就大了。女人倒是穿什么都可以,但是我就不行了,必须打领结,穿西装和皮鞋。本人今年活到快30了,还从没这样打扮过,所以就错过了今天的《四月三周和两天》。《铁三角》虽然是午夜场,但是在卢米艾尔厅放,我的衣着还是不过关,于是,拜拜。。。


  《四月三周和两天》是一部罗马尼亚电影,身为一个来自第三世界的观众,没办法看成一部来自第三世界的电影,这件事情是我到达戛纳后最想不通、也是最郁闷的。如果将来我的观众因为类似原因不能看到我的片子的话,我一定会要求改变规则,如果不成,一定会取消原来的放映,改成酒吧或者露天放映。


  以牌取人


  Cinefondation很好,给我们留了所有竞赛片的票子,故而,我们是有可能看到所有的竞赛片的。只是,因为有上面所说的各种限制,所以,看完所有的竞赛片,只不过是理论上的可能。


  来到这里,碰到的第一个华人是Gary,他是香港百老汇剧院的负责人。我们当然谈到了看片的困惑,我们想去看他可以看的场次,但是不行!他说,戛纳牌子的关键在于颜色:我的是白边,说明是艺术类的;彭珊的是正红色的,是制片人类的;Gray的是粉红色的,是影评人类的,而如果再加一个黄点,那就是更牛的影评人。。。


  很快我们就碰到了第二个华人:焦雄屏–果然她的牌子是粉红加黄点的。她告诉我们,牌子的大小还有讲究,我们有位共同的影评人朋友,他的牌子是全戛纳最大的,也就是说,那个家伙可以在戛纳畅通无阻。过几天,等我碰到他,我一定要瞅瞅他的到底有多大。。。


  以牌取人,比大小,戛纳确实并不像其标榜的那样前卫,马路上长枪短炮对准的都是电影明星,每天Hilton和Carton都在为《十三罗汉》、《变形金刚》搞宣传派对。很无奈的,今天晚上有个派对,cinefondation的参加者也在受邀之列,我初来乍到拉不下面子,在工作人员的好言好语下,只得去了,于是错过了《红气球》!


  看来,要想安安心心地看场电影,还是只能在较小一些的电影节办到。今天我们尽到全力,也只看到一场《黄金宫》。这部芬奇的片子,前半段还好,后面长了点,总体有些失望。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