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与舒浩仑、甘小二的交谈

2007-6-30 9:28  来源:王小鲁'blog 作者:舒浩仑,甘小二,王小鲁,崔红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舒浩仑访谈


   来自上海,参展作品:纪录片《乡愁


时间:519日中午于一家饭店


  


FM:我昨天看了你的《乡愁》,之前在宋庄看了你的《挣扎》,感觉视听语言与国内纪录片的总体上的一个风格倾向都有所不同。这与你在美国学电影有关吗?


 


舒:我觉得也差不多,但是美国的那个老师呢,他鼓励你帮助你找到你自己的声音,我是XX大学电影系,我们那一拨学电影的,风格都差别很大。我们那一拨留学生比较多,然后各个国家都有,然后回到各个国家去拍,把片子拿回来去放,整个地域文化不一样,风格又不一样,千差万别,美国教育可能就是鼓励你,帮助你寻找到你自己的声音,这是他的一个核心的东西,至于你是否是不是能得奖,你的美学风格和审美趣味是不是受到欢迎,这不是它关心的。


 


FM:这个我相信,但你与国内做的不一样。比如技术上,还有就是你比较主观,《乡愁》这个片子充满画外音解说词。而且与大陆上90年代的新纪录片的纪实主义有所不同,大陆纪录片人更多受到直接电影的影响,拍摄者的主观隐退,当然这个直接电影是从美国来的,不知道美国现在对直接电影的态度是怎样?


 


舒:直接电影在美国早就不是一个潮流了。之前的怀斯曼只是这些纪录片大师的其中之一。为什么大家都敬重他,是因为他这么多年来一直按照他的那种风格去做。他从来不改变,他不发展,他就是这样子,他就按照他那个风格去做,包括剪接。现在都用电脑非线剪接,但他不用这个,还是按照原来的那个方法去剪。他们应该是从这个角度去尊重他,直接把他当曾一个活化石去这么看。大家都不这样做了,他还保持电影手工艺人的那个状态。


 


FM:他现在还在拍吗?他是中国90年代纪录片人的精神导师了。


 


舒:还拍,但已经不对任何电影现象发言了。有新的纪录片现象出现了,但他已经不针对这个发言了。基本已经退了,进入了教科书的某个章节。


 


FM:你拍摄《乡愁》是怎么考虑的?从你的风格……


 


舒:当时我很清楚,我就要第一人称叙事。这就要在形式上有所突破,为什么我要在片子里出镜,原因也就在这里。我拍摄的过程也是一个重访的一个过程。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带着摄影机去重访,所以我想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包括我和他们的对话。


 


FM:发现你还用了一个摄影师。你还自己拿着一个摄影机。结构是:他来拍摄你去拍摄故里的行为。


 


舒:我手里拿着一个小机器,摄影师拿着一个大机器,数字BETA。我一边在说话,一边手里拿着机器。


 


FM:你拍的素材和他拍摄的素材最后谁占的比例更大?


 


舒:这个我不知道,后期剪的时候都混在一起了。你看到那些摇晃的那些镜头几乎都是我拍的。


 


FM:我感觉是他拍的素材在片子里更多。


 


舒:对,有一些营造气氛的镜头,我没有办法拍,都是他拍的。


 


FM:你这里比较有意思的是,里面用了大量摆拍,黑白画面里的内容是不是全是摆拍?


 


舒:基本上都是。


 


FM:还用了很多老资料的东西。


 


舒:老资料的东西你能看出来那是用了老资料。


 


FM:包括那个电视播音员?


 


舒:对对对。


 


FM:在路边吃早点的那个呢,是资料还是摆拍?


 


舒:买油条的那个?是摆拍的。


 


FM:但现在这个街和你童年时候的街肯定不一样,你是不是换了一条街来拍?


 


舒:是换了一条街,但还是那块地方。看起来老一点的地方。没办法后来我帮他们摆了一个水果摊,卖油条的也不在那个地方,但后来我花了钱了,我给了他一百块钱。然后找了群众演员去那里买油条。


 


FM:你拍这个片子花了多少钱?


 


舒:还好。因为这个地方主要在我家那一块,顶多是胶片的费用,两三万吧。机器是别人免费借给我的,胶转磁也是上海电视台的朋友喜欢这个东西,给我们免费转的。


 


FM:用了胶片?哪一块是胶片?


 


舒:黑白的部分都是用胶片拍的。


 


FM:这个片子打算在哪里发行?


 


舒:现在上海有一个民营书店,下面有一个出版公司,要连书和带子可能要一起出。书就是些影集,一些访谈,评论啊。我和上海的一个摄影师陆元敏很熟,陆元敏一直在上海,从80年代末一直在上海拍。他是一个文化馆里的,给领导拍会议的,但他平时就出去拍上海。在出书的时候他给了我一些照片。


 


FM:你拍的时候是不是借鉴了他的图片的一些东西?


 


舒:其实我带了我的摄影师去看他。因为我的摄影师不是上海的,是山东的,所以我就特别带了我的摄影师去他家里,跟他聊一聊,谈一谈这些图片的体验。


 


FM:这个时间你筹备了多长时间?


 


舒:很快。我02年从美国回来的时候,我奶奶告诉我说大中里要拆,我当时说我操,这个地方说没就没了,我就想我不能去申请这个基金那个基金了,等申请下来这里也没了,我先自己花钱去拍吧,自己先去把它抢救下来吧。当时就是抱着这样一个目的,去抢救这个影像。90%的素材是在02年拍摄的。05年的时候,我再重新拿出来的时候再做了一些剪辑,再补拍了一些东西,周围又有了一些变化。又拍摄了10%。我拍的时候小学还在,我后来拍的时候就成了中凯城市花园了。胶片那一部分是在之前就完成了的。


 


笠人:你那里头有几个镜头我很喜欢,一个弄堂,里面有几盏灯,大概四盏灯,一个一个亮起来,那个镜头很漂亮。还有搓麻的镜头也很漂亮。


 


FM:你下面的计划呢?


 


舒:我下面的计划是我有个剧情片在做。其实,我在这个纪录片里有一些素材,在80年代的素材,由于纪录片媒体的限制,纪录片结构的限制,我没有在这里展示出来,我想再拍一个剧情片,更多是我在80年代的成长经验的东西。


 


FM:还是一个个人的成长经验。


 


舒:这个剧情片和这个片子关系可能不大,但是环境可能会有点接近。自己写的剧本。


 


FM:你是怎么设计的呢?是做一个独立影像的东西,在国外发行?


 


舒:这个东西,我可能要走国外电影节。


 


FM:这是你第一次参加这个电影节?


 


舒:第一次。


 


FM:昨天你们有一个讨论,听说蛮激烈的。这一块你怎么看?


 


舒:其实包括朱日坤包括曹恺,他们都认为内容的东西都是很好,排片啊选片啊都很好。但是,怎么让更多的观众来看片,我觉得他们做的有欠缺。独立电影这种东西,市场需要教育、培养,观众也需要教育,你也得培养观众,让他们有这个方面的观影习惯。美国独立电影也有过这样一个阶段,从无到有,走到现在能够和好莱坞商业电影抗衡一点。


 


FM:这个比较有意思,美国独立电影也开始类型片化。这次影展和他们聊,也说某个片子是类型片,我不知道之前有没有这个意识。


 


舒:你说的美国独立电影类型化的原因是什么?


 


FM:一个原因是市场。


 


舒:一个是市场,再一个就是米拉麦克斯,还有圣丹斯,这些机构开始对独立电影进行体制化,他们也形成一个小体制,当然这个体制比好莱坞那个体制会弱很多,而且相对来说会更人性一点。美国独立电影人的电影若不能送到圣丹斯,对他们的打击会很大。进不进国外的电影节倒是次要。


 


FM:能不能介绍你上次拍的《挣扎》。律师为工人维权的那个。


 


舒:挣扎其实是我在美国的毕业作,我还是想回国拍。我想做选题,原来没有回去嘛,我怎么做呢?就看《南方周末》这类报纸,看到这个题材不错,我就报上去了。老师说你去做吧,然后我申请到一个基金会的钱。


 


FM:拍这个片子的资金状况是怎样的?


 


舒:没花多少钱,其实拍这个片子很挣的,在海外卖的非常好。这个为什么呢?其实并不是这个片子好,主要还是题材。这是一个全球话题,人权,这是整个国际化的话题,他们喜欢这个话题。这个片子拍倒对我没什么,是最传统的一个拍法。相对来说,在海外也是大家一看就看得懂。


 


FM:这个片子你说的传统其实是美国纪录片使用比较多的一种拍法。在中国90年以来这些东西一直很少,到现在才好一点,有一些人在自觉的去做,去维护人权参与社会啊,去追求一些比较外在的社会效果。还有一个你与内陆人不同的是,大陆纪录片人比较喜欢用长镜头之类的手法去拍摄人物的状态,但他不把他想给予你的这个状态直接用话说出来。但你讲的比较明白。你这个片子给我的一个印象最深的是,非常直接,许多状态的东西以第一人称的东西说出来了,要么是直接说出来,要么就用字幕。


 


舒:对。所以那次云之南的时候,有崔卫平和张亚璇那一派认为,这里有违背纪录片规则的一些东西。然后有另外一拨认为非常好,应该鼓励纪录片的多元化探索,不应该让拍的纪录片都一样。


 


FM:那次是针对的哪个片子?针对的是什么?


 


舒:也是《乡愁》。当时我不在场,据说在这里有了两三个小时的争论。主要针对的就是搬演的问题,这是不是纪录片的问题。


 


FM:这个问题其实在中国95年前后就有出现。当时中央电视台一些纪录片栏目就明目张胆地进行了搬演,受到了很大的很多学者的反对,在国外,也是94年左右,出现了一个后现代纪录片的观念,其实一直都在争论这个搬演问题。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舒:对。其实对我来说,比如那个麦克

网友评论...

2009-12-17 23:04:38  孤岛 (北京)

  这篇文章看起来实在是太费劲了,现象网是不是要对这些比较老的资料整理下,这些访谈内容是很好的,而且说实话是人家辛辛苦苦写出来的,应该整理好了,尊重下作者。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