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GIL大声展广州影展记录(2)

2007-7-17 17:44  来源:www.fanhall.com 作者:沙丁鱼2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时间:2007年7月6日星期五晚8:00


地点:正佳广场三楼小剧场


 


影名:草芥


摄影:李肖夫


主演:麦子、李婉箐、李理、王晓华


剧情:讲述了搬家公司的搬运工蚂蚁爱上了住在对面楼里的蝴蝶。蝴蝶是妓女,但蚂蚁并不介意,想尽各种方法接近她。蝴蝶却从没有接受蚂蚁的感情,直到最后被捉走。蚂蚁伤心欲绝,在荒郊野外游荡,最后投河自尽。 


导演/编剧:王笠人


王笠人,1970年生于福建,先后就读于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大学。多年来积极参与中国独立电影制作,2001年与独立电影导演丁建城、张猛等倡导成立十月电影创造社,1998年制作电影短片《城市的精神漫游者》。参展作品《草芥》是他2006年初次编剧导演的电影剧情片,曾入选鹿特丹电影节,并获得HBF后期制作基金。


观感:


我毫不怀疑导演想表现底层小人物生活的本意,从地道里的歌唱、在深夜马路上踩着三轮车放烟花、搬家公司工人讨薪等场面,以至蚂蚁在铁路上看到一个读书人卧轨自杀,在火车前进的巨大声响中彷佛蒙克画中的呐喊,那一刻,人物内心的恐惧、无助及压抑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如此,蝴蝶和蚂蚁在长满枯草旷野上的奔跑及北京胡同里等长镜头的运动,及非典新闻的播放(在片中被改成禽流感,但我想所有人都知道是非典),他们在郊外偶遇的驱鬼仪式,以及贯穿全面的灰黄色色调,看得出导演刻意捕捉一种“诗意”,你能轻易感觉到导演对这个社会是有想法的。但可惜的是,我并不喜欢这条故事主线,蚂蚁对蝴蝶肉体迷恋无法寓意他对幸福的追求,蝴蝶前后半段截然不同的性格及戏剧性的被抓捕结局简直让我哭笑不得,至于影片最后,非得死亡才能终结吗?那首诗不应该被打出字幕,而是应该在影片中体现这个意境。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的音乐,大多以吉他曲调为主,片头蚂蚁惶然失神在房子蹒跚而行的低音确实增添了不少低沉的底色。


 


时间:2007年7月7日星期六下午


地点:正佳广场3楼GIL大声展小剧场


 


片名:许学文《枉少年


片长:22mins


剧情:《枉少年》讲述了一班无方向无理想的学生,整日无所事事,以轻狂的青春换来沉重的代价。(曾获第一届鲜浪潮短片竞赛最佳电影、第四十七届Brno Sixteen短片比赛学生组铜奖) 


导演:Frank Hui(许学文)


生于1980年。2005年获香港演艺学院电影电视学院导演系学士学位。导演短片包括《Out of Focus: AD》、纪录片《门内汉》、16毫米剧情片《一撃》、及《绿衣》。


观感:


这部片子所描写的校园少年暴力事件其实很普通,并由于左有杨德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右有日本岩井俊二《莉莉周的一切》,此种题材估计很多观众都已经麻木。与这两部长片相比,《枉少年》在表现青春期的愤怒与无助显得有些单薄,不仅是由于事件的司空见惯,可能也是因短片的限制,影片主要着力显示杀人事件之前同学被欺负情景,并以葬礼上同班同学们仍满不在乎的嘻笑玩乐为结束,中间穿插描写其他学生的恶作剧如上课喧闹、向老师办公室扔炮仗及抽烟等恶习,应该说导演是想描述当下部分校园生活。但事实上却浅尝辄止,我们在影像中看不到观点,导演也未对人物的心理作任何的画面展示,因此我回忆起来,印象最深的反而是那个同学笑嘻嘻对实习老师嚣张的打了一个响指。


(当然对于一个毕业短片来说,该片在拍摄及剪辑上技巧是很不错的)


 


片名:《走吧!60


片长:30mins


剧情:年满六十的阿婆与滑板男童的忘年之交。


评语:本片关注香港空巢家庭和老人问题,体现了凌宇瀚的社会触觉和悲悯情怀。在花费大量笔墨去刻画年满六十的阿婆与滑板男童的忘年之交的同时,他不忘雕琢几组副线人物,镜头和戏份不多,却也有血有肉,在有限长度内,铺设了多种人生面貌,为剧情留有大量发展空间,也给观众带来更多的回味。全片调度巧妙,运镜流畅,风格细腻沉实,是一部蕴藏巨大潜力的短篇佳作。 


导演:Ernest Ling(凌宇瀚)


1981年生于香港,2002年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同年报读香港演艺学院电影及电视学院,主修导演,2006年获颁艺术学士(荣誉)学位。本届大声展参展片《走吧!60》是他的毕业作品,曾于第二届IndPanda国际短片节及第十二届法国里昂亚洲电影节中放映。


观感:


这是我在大声展中觉得最好的一部短片(影片),我完全同意上述评语。虽然为孤寂老人的社会题材,但绝对没有你想象中的沉重与沉闷。相反,影片用滑板巧妙的将阿婆和小学生连接在一起,不露声色揭示了主线——关注孤寂老人及隐线——小孩只能独自玩耍的社会现象。其实空巢家庭的问题,在都市里已经普遍存在,不仅香港有专门的社会机构负责管理,广州也有“星光之家”及“平安钟”服务,但老人们仍因亲情的匮乏而感到心有所失。也许是因为导演的社工背景,他并未一味强调老人的失落,而同时展示了阿婆朋友老年生活丰富多彩的一面,个个人物栩栩如生,包括活泼开朗的阿婆,腼腆的摄影师和为自己圆脸的烦恼的社工女孩。镜头运作自如,阿婆与男童在走廊玩车时,取景框大多放在拐角的交叉处,并将左右走廊的阿婆和男童、被大厦重重包围的蓝天摄入同一个全景,使得之前的随车跟拍、车轮特写显得真实可信,至于最后一个镜头更是简单明快,虽是悲剧收尾却不由得令人会心一笑。


 


片名:《西海村


片长:31mins


导演:高文东


写作者,自由电影人,供职某地方电视台。1973年生于大连,1999年开始民间影像制作,2001年参与当代艺术行动——诗歌墙;2004年与写作同仁创办北纬39文化论坛,组织一系列艺术活动。


剧情:参展作品《西海村》是一部长达31分钟的单镜头、无剪辑的影像诗篇,讲述一个茫然的青年穿过颓败的渔村,走向生命终点的故事。


2006年8月,高文东受到某电影节的邀请要拍一个短片,当时他就想构思一个单镜头的剧本,关于一个人死前的几个小时内发生的故事。选外景的时候,来到即将被拆除的西海村。因为城市和开发区的不断发展,很多以前的渔村都消失了,而西海村离所谓的城市楼群只隔了一条马路。这个细节使高文东留下很深的印象,《西海村》也因此产生和完成。


观感:


我估计很多人就是冲着这个单镜头去看这部片子,在网上也有人对其镜头的运动作了分析。但是很遗憾,这片子并未如《俄罗斯方舟》那般将我们带入浩瀚如云的艺术盛宴,它展示的仅仅是一个人在海边一个小村庄31分钟的逗留并且死去。我没有看到这个渔村的即将消失,没有看到城市化进程给乡村带来的变化,也没有看到青年的茫然。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