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贾樟柯在为中国电影寻找另一条出路 

2009-1-15 23:26  来源:现象网   感谢 我想我是海 的投递
1月13日,贾樟柯远赴美国,领取第34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颁发的“最佳外语片”奖。去年12月10日,当《三峡好人》力挫今年的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得主《墙壁之间》登上最佳外语片宝座的消息传到国内,老贾的拥趸们便击掌相庆了,不仅为这位第六代导演的奖杯陈列室内又多了一尊大奖而高兴,更为中国电影不断在国际影坛的地位得到提升而喜悦。

进入2009年,贾樟柯作品的获奖记录仍在不断被刷新,1月11日,由美国林肯中心电影学会主办的《电影评论》杂志,公布由该杂志影评人评选的年度十大佳片。在今年十大佳片(已发行影片)的获奖名单中,贾樟柯的《三峡好人》名列第六。他的新片《二十四城记》荣获年度十大佳片(未发行)第二名,成为2009年北美最受期待的新片。

获奖不是新闻,不获奖才是新闻,在习惯了不断听到贾樟柯的好消息之后,难免会产生一点麻木和虚幻感。这种感觉的产生,是因为贾樟柯的获奖记录和中国电影的整体情况是不协调的。2001年在纽约影展放映的《站台》,成了贾樟柯进入北美市场的第一块敲门砖,在之后的八年里,中国电影产生了两极分裂,商业大片占领了大部分票房,文艺片的领地不见扩张反而有萎缩的迹象,在中国电影这片土地上,想给贾樟柯的作品寻找安放的位置,却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

2006年《三峡好人》获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充满信心的贾樟柯选择了与《满城尽带黄金甲》在同一档期放映。这一行为艺术般的“自杀”举动,清楚无误地摆明了这样两个事实,一是单靠一拨精英知识分子的捧场,无法改变艺术片叫好不叫座的现状;二是现在进影院看电影的人,压根就不是贾樟柯电影的目标观众。自此之后,贾樟柯绝口不提国内电影档期和票房,转而专攻海外发行。贾樟柯的“出走”,没有成为中国电影的损失,而成为中国电影探索第三条道路的先锋,在中国电影市场还没有足够多的院线和观众支撑艺术片生存下去的时候,贾樟柯以开拓者的身份在为未来的中国电影寻找出路。

贾樟柯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在改变着国外观众对中国电影的印象。从用苦难和阴暗来迎合国外电影节评委的评奖口味,到奢华和空洞让中国电影愈加为国外观众所看不懂,中国电影所输出的文化形象,大多是畸形的。贾樟柯在北美的成功,原因归结起来简单到只有一条:他的电影关注了行进中的中国正在发生的现实,他讲述的虽然是中国社会边缘群体的生存状态,但体现出的人文视野却是世界性的。马丁·斯科塞斯在一本书的序言中曾这样评价贾樟柯的《小武》,“每一幕都是如此饱满、如此完美地在陈述故事与纪实之间取得平衡”,而类似这样的评价,在中国的影评人那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观点。

为中国电影赢得荣誉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中国电影赢得尊重。作为中国电影中的一个异类,贾樟柯的作品如同盛开在墙外的奇异花朵,绽放着中国电影艺术的独特之美。

而更让人欣喜的是,贾樟柯的电影杀入北美主流市场并不是为开疆拓土而去,他第一次站在北美的舞台上就是做为胜利者领取奖杯。正如贾樟柯的制片周强所说,“这是我们的团队多年经营的积累,也更加考验导演的智慧。”

附:贾樟柯北美成功历程:

2001年,北美敲门砖:《站台》纽约影展放映,获得美国纽约客公司的发行合约;

2002年,初试锋芒:《任逍遥》indieWIRE年度十大佳片第十,并获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提名;

2005年,不俗斩获:《世界》,获多伦多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奖;

2008年,里程碑:《三峡好人》

自金狮之后,《三峡好人》在北美所获的若干奖项,2006年美国《独立连线》最佳未发行影片,2007年《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影片,2007年美国“流行事件网”年度最佳独立影片,2007年林肯中心电影协会未在北美发十大佳片,2008年 第34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奖 最佳摄影奖,2009年北美影评人协会奖最佳摄影第三名,2009年indieWIR年度十大佳片,2009年《村声》年度十大佳片《电影评论》年度十大佳片。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