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娄烨与《紫蝴蝶》

2004-3-20 5:17  来源: 作者:张江南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众所周知,《紫蝴蝶》的“大制作”“大CAST””“戛纳之旅”等一系列因素已
将这个之前还处于“半隐秘”状态的年轻人推上了万众瞩目的浪尖。前日上海首映式上的

而此次约访的经历亦为娄烨与《紫蝴蝶》增添一份暧昧——新闻发布会当天未留记者提问时
间私人手机一直通话中,接通后一会也会挂断,后来偶尔能听到导演助手一位小姐甜美的回
应。再然后本周活动已经安排了……再然后是答应三天后
因为即将上映的新片《紫蝴蝶》的备受关注,联系该影片导演娄烨的过程意外同时也自然地
变得坎坷波折起来。
    问:您的上一部影片在叙事和摄影上做了大胆的尝试,影片成功营造出现实中的黑色浪
漫气息,于是有评论说美学品格上与王家卫和奇耶夫洛夫斯基的电影很像。可到了《紫蝴蝶
》却将彻底地走了纪实风格,即使是情感戏也拍的一点都不“美”,这是为何?

其实我倒不是强调要纪实,而是想“它”该是什么样?事实上,浪漫和纪实都不是绝对的,
有时候纪实做绝对了就不像纪实了,浪漫做到头儿也不一定就真浪漫,这里边有一个矛盾在
里边。我拍《紫蝴蝶》的时候,我希望达到的效果是一种自由呈现的状态,而不是根据既定
的情节,然后选择“应该”的表达方式,以至于使影片局限在一些风格、概念、流派的条条
框框里,拔不出来。至于美不美,那就是个人的喜好问题了,我没法干涉别人的想法。就我
自己而言,能打动人的就是“美”的。

问: 从你的作品系列,可以看出你是个崇尚技术的导演,但这部影片似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
“严谨”,大量运动镜头的使用是否就是你刚才所说的“自由呈现”的一部分?

其实影片的80-%的镜头摄影机都搁在架子上,只是我们不用移动轨,变焦镜头和景深镜头
用的比较多可能也是一个方面。因为摄影师也是我上部影片的摄影师,我给予他充分的信任
与自由度,因为我们在一起配合多年,互相都太了解了。他在本片中的表现比《苏州河》时
一样出色,因为拍摄更艰难。我们也经常进行交流,包括美术,但交流的核心往往已经不是
技术问题。技术已经退居次席,而首要问题是,我希望演员比如章子怡她感觉自己就在真实
的场景中,而并非表演角色或者别的什么。于是拍摄中,我就经常通过对讲机问摄影师“她
(指章子怡)感不感动你”?感动了才可以开拍。因为人物的状态或言演员的表现连摄影师
都感动不了,等问题在银幕上放大了几十倍之后就更别想感动观众了。所以我才让摄影师跟
着“感动”走,不用担心胶片用量,让摄影机自由地去捕捉人物身上的情绪。总之,为了获
得一些最为原始的感动,即使在技术上有些损失也是值得的。

问:可是影片中画面长时间的晃动以及不时的失焦现象,导致很多观众生理上的不适,想呕吐可
以是夸张点 ,但头晕的现象目前看来很是普遍,你怎么看这给观众造成的欣赏障碍?

   晕?你说车站枪战那段吧?那就对了!其实我看的时候也晕啊。而且事实上不仅是我
,如果视角换作电影场景中的丁惠,她在“当时”从她眼中看瞬间发生的一切她也一定感觉
头晕。这就是当时每一个人的切实状态。面对亲人的失去,突发的无辜的流血事件,搁谁都
不可能冷静得了的,所以如大家看到的场面混乱是肯定的。摄影机的运动也正是为了增强事
件的真实感与现场感。我并没有如很多好莱坞大片那样,在地上作好记号,让所有演员按指
定的位置走。因为我觉得那样做的话,影片的真实性与震撼力会大打折扣,令影片失去生机
。所以目前影片呈现出来的样子是我要的,如果他真的让你感觉到什么,我就表示我的目的
达到了一部分。

问:我留意到音乐部分是德国人做的。你觉得这样一个历史题材影片请一个外国作曲家来参与工
作合适么?他在中国呆过么?你们是采取怎样的工作方式?

我跟他是老朋友了,《苏州河》的音乐也是他做的。我们合作地很愉快,所以这次还是用他
。到现在为止,他没有来过中国。至于配乐,国内影片通常是拍摄完成之后再做音乐的,不
过我们这次尝试了音乐和电影同步创作的工作方式。也就是说他在创作前和创作时根本看不
到一格完成片、哪怕是素材的胶片。我在拍摄初把剧本给他,并告诉他“你读完剧本,从中
“听”到什么音乐就作出什么样的音乐来,”听”到多少,我就用多少,如果一点都”听”
不到,那我就什么音乐也不用。结果弄完之后,影片80%都有配乐。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
我觉得吧,这配乐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国际上这种方式并不新鲜,但这次尝试确实也是有
很大风险的。

问:主题歌是谁选的?

那是我选的,是姚莉的一首,凭感觉。

问:《紫蝴蝶》区别于《花样年华》《半生缘》为代表的众多影片,呈现出另一种景致的上海,
而您曾经说过“这”才是真实的上世纪30年代旧上海的状态。您这话的根据从何而来?之前
做过调查?

作为一个地道的上海人,我过去就经常怀疑,真实的上海那时侯是否真如以前电影里那样,
到处是穿旗袍的女人。等我陆续找一些资料来看的时候,我就更是感觉可能事实真的不是那
样。在我看来,30年代的上海因为已是半殖民地,于是这个城市应该是特别丰富的。而当时
的真实复杂现实,到目前来看已经是被大量资料所歪曲了,我们看到的来自那个年代的讯息
都是经处理过的,更多的真实情景并没有被记录下来。我们从一些日记、杂文、散文里,经
常能嗅到那个真实上海的气息,它经常跟张爱玲、鲁迅、周璇等人联系在一起,但这些也只
是真实的局部。而作为都市的上海整体的面目将永远是一个迷。《紫蝴蝶》只是我试图打捞
历史的结果,它也许很微不足道,但它是我个人努力和愿望的呈现。

问:最近媒体上出现很多对影片的职责批评,你是如何看待这些评论的?

    我不怎么看这些评论的。尽管我觉得好的电影评论本身就是一件作品。但这与电影
本身几乎已没有关系,好的影评以它独到的眼光和思想体现其价值。但我个人的创作并不会
受其影响,我觉得创作和评论要是发生关系,就坏了。这两者能共存,正在于他们刻意保持
的距离——毫不留情地批判与充分理由地坚持并存。

问:为何面对媒体的提问,你总是话不多,除了“电影不是说出来的”,还有别的更为具体的理
由么?

因为确实没什么好说的。因为我觉得导演并不是“法定”的电影阐释者,我要说的话,那也
只是我的理解,而并非所谓“正确”“标准”的理解方式。我跟观众一样,我没有权利对别
人说“你没看懂,你应该怎么怎么理解之类”。
    
问:电影的国外销售情况如何?

紫蝴蝶》采取的是国际上流行的预售方式,所以在影片拍摄完成之前已经将发行权卖出去
了;到目前为止已经卖出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事实上已经做到了影片拍摄成本的回收。也
就是说,影片25号开始的全国范围内的放映挣的是纯利。

问:于是,你也就不那么在乎国内票房和观众的反应了?

不是……不是。我觉得一个好的导演有义务偿还成本。是否能挣到钱和挣多少钱,都是无法
预计的事情,没办法保证,那根本不现实。但必须得尽力保证投资人至少不能赔钱。这样人
家才能给你继续投钱,你才有机会拍下去。这次我提前做到了,身上的包袱也就卸下来了。
再说国内卖得好不好,也不是我说了算的,与其这样不如不说,而且这跟我的性格也有关系

问:章子怡在影片中的表现是否让你感觉惊喜?

当然,她表现之好,是我始料未及的。因为我强调拍摄过程工作人员不要跟演员谈技术问题
。要让他们处于一个非常自如的状态。我要的是她在镜头前的呼吸,而不是刻意的扮演,这
对于专业演员来说,确实有点难。但没办法,我们的班底实在是太优秀了,所有演员都表现
很出色,没有谁不适应。章子怡在本片中的演技表现已属世界一流,甚至比很多知名的欧洲
演员都好,欧洲电影的表演都太先入为主了,没有生气。

问:本片据说和参加戛纳竞赛的是一个版本,电影局审查部门对影片的修改提出哪些意见?

    其实没有删东西,反倒是加了些细节。比如车站枪战那场戏,就建议我们加一些关
于“误伤关系”的交代镜头,说镜头剪辑的太快太短了,担心对观众理解构成障碍。其余就
没什么了。总的来说,这次影片送审过程还是蛮顺利的。

问:下一部作品的计划有了么?

   有了,讲的是一个跨越北京和四川两地发生的爱情故事,不过剧本还没有写完,就先
说这么多吧。

性质:媒体访问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