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现象)李继贤:困顿里的边缘

2004-3-21 11:27  来源:现象工作室(版权所有 谢绝转载) 作者:李继贤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一个人,也许是古人,背着行囊,去他理想的地方,除了经过的驿站和寂寞黄昏里天边的塞外,他始终到不了终点。人们也很难体会登山者面对渺无人际、茫茫静止的山峰时内心的思绪。而电影痴迷者们的梦往往就象化为灰烬的蜡烛。

      电影是一种无师自通的行业,大道无边。在乎你对自己或境遇、周围的关注。
一种情绪,或者一段时期的情绪常常使你与一种莫名的东西联系,也许是梦。而电影恰恰由此开始。一种空间被打开,你可以觉得冰块在阳光的街角滑动……甚至你自己正随着泥石流由山坡缓缓向下滑去。也许你就是这泥石流里面的一块石头,也许你是行将死去的士兵,缓慢地接近死亡。而濒危时刻,你向往着高处。高处依然有太阳,是雾里的太阳,银灰色,像银盘子,因此你记忆深刻。

      人类发明了电影,而人类却依赖电影对自己的“挑逗”。人类赞赏艺术,却希望每一部电影都是对所谓艺术的“批判”,希望更加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人类内心的贪婪是巨大的,因此人类除了具有基本的身高外观外,其灵魂之浩瀚却无法计算。
写有关电影的文章,我觉得即兴很重要。电影的宇宙太大了,但大门的钥匙始终拒绝功利思考者的进入。你不一定成熟,但不可以丢失坦白的幼稚。对电影规律不自觉熟练化的导演,只是工业生产的劳动复制者。这个宇宙拒绝按规律和经验思考的人在此漫游,而是尊重一切有本来味道的人进入,性格可以各异,甚至自卑和寡言,但要独立与真诚。电影的气韵在广义的“真实”下存在。
电影就是与“变”字有关的东西,创作也一样,一个大念头有了,于是应运而生。文章思路也如此,是气韵合适的漫游。

     冬天,从很高的楼上向下望去,刮风的上午有骑车人经过,迎风,因此艰难前行。我像一个窥视者在俯瞰。那人的头发、衣服被风鼓起,后来只好下车,推车而行。人在大风面前会弓起后背,像日本的黑白电影或远古的中国山水画里点缀的人形。由于视野很开,我发现那边旷野里错综复杂的天然气铁皮管道,像钻井的高台,一段缠绕在上面的黑色工业塑布被风吹得狂舞,像有了表情。

      楼下隐隐地传来修水管的声音,我想一定是那个管道工在工作,他28、9岁,头发稀少但结实健壮,穿土红色工装,像北朝鲜犯人,喜欢将一种细管刷成翠绿。

      我有时想,在远古的一个村子里,逢百年不遇的大灾,村里第一个死的是村西头那个每日胡思乱想、沉默寡言的青年。他孤身,喜欢在温暖的阳光下关注谷上的飞虫和日落时分阳光后面清冷的云山。他有着封闭着的灵魂,有着自己都没能感受到的对诸多事物的饱满、强烈、细致、敏感和温暖,以至于他在极度的理想和妄想。这里所有的人都认为他脑子有问题,不切实际,严重到与亲戚、甚至村里所有人无法同路,没有婚姻可言,没有女人、温饱。



他死了,脸部有些脏,胡须上粘有草稞,被风轻轻吹拂。即使鬓角的发须清晰你也根本察觉和体会不出他脑子里究竟曾经思索过什么。并且这种体察我认为毫无意义,因为连他自己可能都无法界定在他脑子里曾经有过的巨大的空间世界究竟是什么……

     电影是与一切概念和经验为敌的一门艺术。



      每个人的一生充满无数次境遇的迷茫、困顿。这无疑是无数次没有记录下的电影,或一种走向。当读到捷克总统哈维尔关于对一切的弱小生命关注的文章时,我想到的是深深的海底世界和无数无数的生命体,这个宇宙不过是自然界微细颗粒上的冰山一角。一切被巨大所包容。这种巨大的力量就是自然。

     因此电影里面排斥导演人为的概念、规范和过火的自恋。不要被文学家设定的关键词语和巧妙的经验设计吓住,不要被电影技术和类型所束缚,不要把情节点看作就是刺刀的锋利点。真正的是你血液里逐步地、不经意地渗透、浸润的过程。因此我尊敬费里尼《大路》里他那段梦境的意外给人类带来的震颤。美国导演范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