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中国10年间:同性恋研究公开化,同性恋创作地下化

2004-5-26 0:32  来源:fanhall.com 作者:崔子恩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2001年4月20日,中国精神病学会颁布《中国精神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不再把同性恋统划为病态。同性恋者被中国精神病学会从病房中“释放”。中国精神病学会看似主动地放弃了误诊和确诊的权力。各种媒体对此报道频频。
1992年,李银河与王小波合著《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本同性恋研究专著,视角是社会人类学。作为对这本著作的修正与完善,李银河《同性恋亚文化》于1998年在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并一度成为畅销书。应该说,这部书对中国公众社会的同性恋观念的改变,对同性恋现象和文化的认识,有着重大的影响。1994年,张北川的《同性爱》一书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立场于性学和性健康医学,全面介绍了国际相关科研成果。1995年,方刚的社会纪实报告《同性恋在中国》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并畅销。该书因为明显存在炒作同性恋的急就章色彩,被各界人士批评为“粗制滥造”和“猎奇”,方刚自称这本全由道听途说写成的书为报告文学。
1998年6月,《希望》杂志“认识同性恋”专题刊出。该专辑以长达20个版面的篇幅和彩虹旗的装饰图案,在公开媒体上第一次全方位正视同性恋现象。2000年5月6日,《中国新闻周刊》C版以“模糊男女”作标题,以全部篇幅探讨同性恋文化在文学、美术、时尚、娱乐、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与渗透。2000年12月17日,湖南卫视《有话好说》栏目第一次以50分钟的谈话时间“走近同性恋”。2002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现代文明画报》“同性恋与我们同在”专刊问世。此后,该刊以每期10个页码的篇幅,专门探讨同性恋课题,一直延续至今。
1994年,由北京现代管理学院现代健康人类学系负责、课题主持人万延海编辑的内部交流资料《爱知简报》开始不定期编发。1998年,张北川主持、青岛医学院性健康干预项目的《朋友通讯》在青岛问世。《爱知简报》和《朋友通讯》基本采取以专家为本位、以同性恋文化和艾滋病防治为本体的立场。
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中国大陆第一部当代同性恋长篇小说《桃色嘴唇》(崔子恩著)由香港华生书店出版。该书因其鲜明的同性恋题材迄今不得在大陆出版。反倒是该书作者的两部相当酷儿的长篇小说《丑角登场》和《玫瑰床榻》,打着先锋文学的旗帜在1998年由内地的花城出版社出版,并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大陆作家童戈1998年在香港华生书店出版了小说集《好男罗格》。该书和同一家出版社同年推出的小说集《三角城的童话》(崔子恩著),被视为拥有畅销书品质的作品。
1996年,由王小波编剧、张元导演的电影《东宫西宫》拍竣,并且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5个奖项。这是中国第一部反映同性恋现实的影片。1999年,由崔子恩编剧,刘冰鉴导演影片《男男女女》在第52届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上获奖,还参展了57个国际电影节。这是中国第一部由同性恋者参与主创的同性恋题材影片。它没有刻意去把同性恋与异性恋对立起来。2000年,由李玉编导影片《今年夏天》拍摄完成。这是中国第一部反映女同性恋者生活与爱情的电影。这部影片已在一些国际影展上获奖。2001年,由英未未编导的女同性恋纪录片《盒子》完成。2002年,崔子恩编剧并导演的两部同性恋影片《旧约》和《丑角登场》完成,并且开始现身国际影展。
20世纪90年代迄今,中国同性恋文化呈现出学术先行和学术终极的双重局面。凡在大陆境内出版的同性恋主题书刊,播放的同性恋广播和TV节目,都把视点定位在“研究”上,否则无法面世。学术帝国呼应着政治帝国的局面。同性恋者和同性恋社群文化,一直被客体化、他者化。主体性的同性恋文化倘或发声,也要经过“专家”过滤,或者巧扮“专家”视角或身分。由公开身分的同性恋者写作和创作的小说、电影、戏剧、学术报告,由同性恋者编撰的刊物和网站,一直处于非公开的、非法的地下状态。只有在2002年年初的《现代文明画报》同性恋专刊是个例外。它第一次公开发表了同性恋者自己写作的同性恋历史报告、自己创作的国际获奖小说,相当同性恋本位。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