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戛纳,你又一次模糊了电影的概念

2004-6-2 23:17  来源:现象论坛 作者: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戛纳,你又一次让我失望,我不再相信你代表着电影艺术的最高境界。
   
   第一篇 写给真正的电影语言大师
   
    今年的戛纳,是我最关注的一届。因为有两位当代真正的电影语言大师相遇了,一位是曾在六年前宣布不再拍摄电影,而今年复出的前南斯拉夫导演库斯图里卡,另一位几乎达到了他电影境界最高峰的王家卫。
    活跃在当今电影界中,出生于五十年代以后的,能够被真正称得上电影语言大师的,有着完全属于自己的电影世界的,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和费里尼、安东尼奥尼、戈达尔、伯格曼、塔可夫斯基等人媲美的艺术导演屈指可数。
    他们是DOGMA运动的发起人之一丹麦拉冯特(《破浪》《黑暗中的舞者》《狗镇》)、西班牙导演阿莫多瓦(《关于我***一切》《对她说》)、南斯拉夫导演库斯图里卡(《爸爸出差了》《地下》)、中国导演王家卫(《春光乍泻》《花样年华》)。
    可能有人会说这样的说法过于挑剔,甚至没有“等等”。这里我要阐明一个概念,很多导演都可以被称为电影大师,但是真正能够被成为电影语言大师的并没有几个人,上面四个人对于电影语言本身的创新,会永远载入电影史册,他们有着只属于自己的,非常风格化的电影世界,几乎不可能被其他人所模仿。我们只需要看一个镜头,看一秒钟就知道,这是他们的电影。
    这里我并不是说,电影一定要风格化,标新立异,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就像文学中的卡夫卡、海明威、马尔克斯;绘画中的凡高、毕加索、达利一样,对电影本身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使电影语言具有了更加宽广的表意性。
    他们当中大部分人都已经获过很多大奖,其中以库斯图里卡的奖项最多,在这次戛纳以前,他每次出手都获大奖,至今已经获得了两次戛纳金棕榈,一次戛纳导演奖,一次威尼斯金狮奖,一次威尼斯银狮奖,一次柏林银熊奖。有人说,他的奖项是所有亚洲导演奖项的总和,这个一点都不假。但是,有一个导演至今只获得了一个戛纳的最佳导演奖,显得有些不公平,那就是王家卫。

第二篇 王家卫,中华民族的骄傲
   
   1 回答小资
   王家卫是一个在中国大陆经常被提及的电影导演,很多人都会用一个简单的“小资”去概括他的电影。首先,我认为,我们应该把一些对人阶级化的分类想法,从我们的思维当中彻底拿掉。难道我们真的相信一个人的职业就决定了一个人的所有想法吗,就能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观念和社会观念吗?
    我很能理解,很多人说王家卫电影小资的原因。因为王家卫的电影并不是在专心地讲一个故事,像《指环王》那样,也不是在耐心地描述一些人物,像《教父》那样。王家卫通过电影最终要表现的是生活,衣食住行,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把电影语言和文字语言进行对比起来,如果你想要通过文字把一个故事讲的很清楚,你必须要运用大量的动词,名词以及词语之间逻辑关系。如果只用一些形容词,你是讲不明白一个故事的。而王家卫的电影语言都是具有形容词性的,丰富多彩的音乐、富有文学性的内心独白、光怪陆离的影像、没有逻辑的段落。整个电影就像一篇文字优美的散文,它最终给你的只是一种感觉,一种爱情的感觉,一种死亡的感觉,一种不能忘记的感觉。
    我想每个热爱生活的人,注重生活质量的人,善于观察生活的人,都会希望王家卫的电影,毕竟人一生,活得不是一个结果,可以说是一个过程(库斯图里卡告诉我们,人活得是一种态度,这比王家卫更高)。电影世界并不只能给我们一个“正义一定战争邪恶”“一个人只要努力就能实现自己梦想”口号。
    王家卫的电影告诉了我们,旗袍是可以那样美丽,音乐是可以优美,生活是可以如此丰富。王家卫的电影丰富了我们的世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这是一种对电影的新的认识,电影除了可以教育人,鼓舞人,揭示秘密,带来刺激等等以外,还可以丰富生活。
    仅此,王家卫就可以被称为世界电影大师。
    这里再一次对王家卫表示尊敬,因为大陆人已经很多年没有去思考“生活”本身的意义了。
   2 中华民族的骄傲
    我从来不把王家卫看成是一位香港导演。我认为至少应该把他看作是半个江南导演。与王家卫一样的香港导演还有徐鞍华(《女人四十》)、严浩(《太阳有耳》)、杨凡(《游园惊梦》)、关锦鹏(《阮玲玉》)(他们都是从大陆移居到香港的)。而真正的香港导演应该是陈果(《榴莲飘飘》)和徐克(《黄飞鸿》),他们拍的都是广东人的生活。
    我这样说的一个最大的因素在于,王家卫对江南的艺术美学有着一种非常好继承。王家卫曾经说过,自己小时候喜欢看施蛰存、穆时英的小说。这两位都是中国三十年代的海派作家,善于描述旧上海的新式饭店、赌馆、戏院等场所,以及当时的都市男女的一些性爱生活。这是一类在建国之后,在大陆灭绝的文学题材。而今,能够在王家卫的电影当中看到,这是多么的荣幸。它让我感受到,民族的历史并没有真的离我们而去。
    我对文学史没有研究,但是我一直认为,《红楼梦》所营造的中国美学的特点和王家卫的电影美学极为相近。首先,像《红楼梦》这样的才子佳人的文学作品(《西厢记》《牡丹厅》)在刻画人物上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人物的情感强烈,整个故事是以人物的情感为核心,似乎所有人都是爱得死去活来的,它给我们营造了一种浓烈的情感世界,这是我们中国特有的一种美学。这和王家卫的电影非常相似(想起贾宝玉,我怀念张国荣)。如果把王家卫的电影和另一位中国伟大导演张艺谋相比,则可以立刻看出区别。张艺谋的电影当中,人物的情感显然要淡很多,他的电影中的男人女人对于感情是很理性的,很实际的。张艺谋的电影注重表现的是一个生存的主题,而非情感的主题。
    可悲的是,大陆导演大部分都在探讨生存问题(中国电影教育受俄罗斯和欧洲的影响太大),而不是情感问题,显得太过单调了,没有对古典文化有一种继承。因此,我说王家卫更贴近中国古老的文化,他拍的是真正的中国电影。
    而西方美学喜欢强调艺术和社会的关系,喜欢具有现实批判性的电影。所以这也是王家卫屡屡失宠的一个原因。在他们眼里,王家卫可能只是一个没有生活、玩弄电影技巧的导演,他们可能不知道,王家卫担负着传承中国文化一个重要分支的作用。
    王家卫,我们民族的骄傲。
   3 现代主义文学和时间
    没有看《2046》,仅仅看了故事梗概:一个作家在写小说,而小说中又是未来。我就断定,这是王家卫巅峰之作。当我看《花样年华》的时候,我就有一种感觉,意识流是王家卫的归属。
    王家卫电影一个最大的特点,也是他对世界电影贡献最大的地方,就是在于他对电影时间的理解。显然,他是借鉴了现代主义文学对于时间的一些看法。这也是很多观众感觉看不懂他电影的一个原因。
    我认为这个问题非常简单,看不懂王家卫的电影,就和看不懂毕加索的绘画,读不懂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一样。艺术本身是一种游戏,他有一些自身的游戏法则。要想深入地了解这种游戏,必须要对这种法则有些基本的了解。
    我敢说,中国几乎大部分电影观众没有受过电影教育。我不是说,那种电影学院的制作教育,而是欣赏教育。我不是说,欣赏艺术就是拿一些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