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卢米埃尔兄弟:电影从纪录片而起

2004-6-10 20:54  来源:fanhall.com 作者:萧狼(编撰)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卢米埃尔兄弟:作为纪录片鼻祖

作者:萧狼


纪录片是电影的长子,故事片的穷兄弟,它始终伴随着电影的行程,时而显赫,时而低迷,却又始终拥有忠实的受众群。纪录片走过一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期间,璨若星辰的纪录大师与波涛汹涌的美学思潮创造了一次次辉煌。而且,每一次的起伏总是与社会变革的焦点纠结集交在一起。正如纪录大师伊文思所说:哪里燃烧我就到哪里去,我总是置身于世界的大事件中。


而重新梳理这一切,我们不得不回到电影的最初源头,从卢米埃尔兄弟说起。18951228日,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在潮湿和昏暗中,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了几部影像短片:《工厂的大门》、《拆墙》、《婴儿喝汤》、《火车到站》。人们看到女工们穿着衣裙,软边帽上插着羽毛,三五成群,边说边笑地步入厂区的入口;火车站的月台上,男女老幼正在等候火车的到来,列车从远处驰向月台……


迷失在纷繁芜杂的影像时空,或许我们已经忘却,当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1895年造出仅重5公斤的活动摄影机的时候,它就成了把现实生活如实地拍摄下来的理想工具。而在那天晚上,首次公开棉世的《火车进站》、《工厂大门》等短片,作为世界电影开山作品的同时,也是世界纪录片降落尘世呼出的第一声,甚至在先天就打上了“民间纪录影像”的烙印。


在电影萌芽时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摄影倾向:一种以卢米埃尔兄弟为代表,主要在现实中去捕捉生活现象,银幕上展现的就是人们身边的琐事;一种以梅里爱为代表,主要记载舞台上已经加工的虚构的生活图画。沿着这两种创作方式,发展成后来的纪录片和故事片两种片种。这两种倾向反映到故事片摄影中来,又逐步形成两种不同的流派:绘画派和纪实派。


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机由一个暗箱组成,内有使35毫米片孔胶片间歇运动的牵引机构和遮光器的转动机构。它备有一个摄影镜头,以每秒12幅的频率摄影。画面静止时,遮光器开启,胶片曝光,遮光器关闭时,胶片向前运动,这样便得到了负片。然后取下镜头,将负片装到机器上,与另一条未曝光胶片贴在一起,在光源照射下运行,曝光后得到正片。电影机还配有放映镜头,装上胶片后,使机器置于灯泡的照射下,光束穿过胶片和镜头,摄影机变为放映机。


正是在这“活动电影机”的呼呼转动中,卢米埃尔兄弟和他们的摄影师们摄制了以《火车进站》、《工厂大门》等为代表的最初一批纪录片,由此成为纪录片的开山鼻祖。


卢米埃尔兄弟的纪录影像世界


作者:佚名


卢米埃尔兄弟在他们的父亲老卢米埃尔所经营的照相馆中,学会了照相技术,并在后来帮助他们的父亲掌管照相器材厂的同时,研制出了“活动电影机”。作为摄影师出身的卢米埃尔兄弟,对待电影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与爱迪生全然不同的思维观念。这种不同不仅表现在对于“放映术”的发明、对于电影机器设备的改进,而是更突出地表现在他们的电影作品中,所存在的根本的时空观念的差别,根本的美学差异上。


作为发明家的爱迪生曾为电影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他对于电影机器、装置的研制,为新艺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而他更大的荣耀,则是为这门新艺术起了一个富有魅力、富有诗意、富有幻觉意识的名字——电影。然而,爱迪生对待电影、这门新艺术的观念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局限。


首先,爱迪生提供给他的“电影视镜”所放映的影片,大都是在他所设置的一个被称作“黑囚车”的装置中拍摄出来的。而事实上,他的创造本身并没有脱离“照相馆”的原有模式。在那个只能供一个人观赏的“窥视镜”前面,观赏者的“窥视”不过是一次次地重复着摄影师的“窥视”。


其次,由狄克逊最先完成的50部左右的作品:《酒吧阎景象》、《安娜贝拉的舞蹈》、《拔牙》、《理发师》、《布发罗

相关链接: 咖啡 4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