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汪峰:被招安并非坏事

2004-7-27 13:17  来源:新京报 作者:贺愉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现在回想起来,“鲍家街43号”的年代基本没太多称得上“叛逆”、“反社会”、“反日常生活”等等被某些人看作是摇滚乐精神层面上的东西,相反,他们只是多了些学院派小知识分子理性的感怀而已。但是汪老师不会这么想,他早已迫不及待地把自己投进最主流的层面上并显示出无限的愿望想要证明自己的商业潜质。于是那些理想主义乐迷总会及时地对这个现实表达出他们“嗤之以鼻”的态度。

  但在这种鄙夷之外,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去看这张唱片,那就是与其让某些纯粹靠包装和炒作连歌都不会唱的人去扫荡主流市场,还不如运作一些诸如许巍、朴树、汪峰这样有些文化有些气质有自主的创作动机和乐队音乐背景的“文艺青年”去占领市场———哪怕只是一小部分市场,也算中国流行音乐的一种进步。长此以往,这种“招安”或者互动并非坏事。

  这张唱片也算有不少值得一听的地方。前几首唱片公司力推的歌《彼岸》、《飞得更高》、《笑着哭》里面并没有太多可圈可点之处,他们是那种努力迎合市场需求和大众口味的工于心计的东西。

  曾在排行榜上成绩不俗的《飞得更高》现在差不多成了一首歌颂奥运会的主旋律作品,它在那种套路里面做得相当讨好,汪峰声音的高亢部分被处理得恰到好处(后来民谣化的一首《硬币》,唱到“彩虹”一句的时候反而出现了闷声闷气的“业余”效果)。这样的励志+晚会型的歌曲也许能暂时风光一下排行榜,但苍白说教的歌词和意境使它绝对不可能像《晚安,北京》那样在多年以后还不时有人拿出来安静倾听。

  从《生命中的一天》开始,这张专辑显示出了相对有意思的地方,它的节奏明确无误地让人开始怀念上世纪80年代的“警察”乐队,怀念斯汀的贝司和低音提琴。

  而《门开了》会让所有老歌迷从布鲁斯摇滚的味道中发现一个最根源的汪峰,而且它的歌词也算是这张专辑里最显示作者智商的。《绽放》和《我在长大》算是比较好听的两首流行歌,尤其是前者又让人想起上世纪80年代某些台湾流行乐的经典时分。

  有人议论说汪峰在音乐上模仿了某些前人的东西。

  但事实上,有模仿西方流行乐的意识就不错了,模仿的像样并且好听就更不错了。

  总之做音乐的时候不再有脆弱自卑的“中国特色”情结已是莫大的进步,这一点对谁都一样。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