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坏孩子的天空:成长,无可避免

2004-9-7 9:16  来源:网易娱乐  作者:稻子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这个世界有时候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规则平等,人与人有着同样的生活和教育,不是这样的。有的孩子,似乎注定生而为"坏孩子",这不能为他们自己所左右,也不能被你的意愿所左右,他们生当在这样的"坏孩子的天空"下。

  一
  日本导演北野武的影片《坏孩子的天空》(1996年)也构成了他的自传。在他眼里,世界是冷酷无比的,日本某间普通中学的少年的成长里也写满了暴力、欺凌和血腥。而北野观察这个世界的眼光更加冷淡,那些斗殴和流血的场面常常表现的异常冷静,每一次拳头打在肉体的声音既没有放大也不做作,接着是轻描淡写的一个流血场景。

  这是一个属于成年男性的社会,男人之间粗声粗气地彼此教训,谁的嗓门更响,谁更凶狠,谁便是强者。作为尚未成年的男孩子,他们别无选择,他们只有努力地模仿和接近那个成年男性的世界,于是,他们的成长便是迅速地"变坏"。北野看起来丝毫也不同情这些男孩子们,他把这些男孩置于拳击台的中央,看着他们一次次被击倒,打垮,然后他只是站在一边,歪斜着脸,冷冷地旁观他们,面无任何表情。北野眼里的世界就是这样的,他以这样的近乎执拗和野蛮的方式完成一个男孩向男人的转变。他的怜悯绝不会给予一个被生活击溃的弱者,而是要给那些一次次被击溃以后依然顽强地生存下来的"坏孩子"。

  二
  世纪之交,我们在很多影片里看到了类似的"坏孩子的天空",许多电影作者往往有意借助于这一片天空下青少年成长的视角,来折射某个时代。与侯孝贤的感性、抒情和写意相比,台湾导演杨德昌是异常冷静而理性的,在他的影片《一一》(2000年)里我们看到了一种社会分析学家式的叙事口吻,看到了一个优雅、文明而理智的讲故事的人。但是影片《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1986年)的台词中却充斥了形形色色不堪入耳的脏话与俚语。杨德昌虽然冷静,但是他也能够感觉得到像小四儿这样的少年,内心一直在膨胀着的青春的能量。不管你是身为一个"坏孩子"或者"好孩子",这样的能量在每一个少年身体中都是一样悄悄滋长的。

  这样的影片不属于通常意义上的青少年题材或者黑帮类型,杨德昌的故事向来是张力十足的,故事而外又带着深刻的社会批判性。杨德昌要考量的是整个时代,杨德昌要怜悯的则是生命那一刻的你的倏忽即逝的状态。小四和小明坐在台北的野外,远处隐隐地传来打靶的枪声,小四儿忽然倒下滚进草地,像是那枪声也于无形中击中了他的生命一样。

  在侯孝贤早期那些自传性的影片里我们也看到过很多类似的成长环境,"坏孩子"们年纪都不大,却成天无心向学、拉帮结伙、围堵打架。大人们刚刚迁居岛内,惊魂不定,他们总是想为下一代创造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树立一个明确的生活理想,可是动荡的政治环境使他们自己也无所适从。小四儿和他的同龄人们,内心里也有害怕,也有恐惧,但这个世界更多时候让他们觉得迷惘并且绝望。他们除了加速成长,变的勇敢或者变的更加盲目,别无选择。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里的小四儿由张震扮演,那后来到了影片《爱你爱我》(林正盛,2001年)中,和李心洁搭档的张震已然成长为一个身姿伟岸的青年了。可是,那片"天空"依然存在,虽然已经生当不同的时代。飞飞和小风是处于社会边缘的两个孩子,他们在这偌大的城市里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除了漫无目的地挥霍青春,无所作为。最后终于,一声突如其来的枪响结束了小风的生命。我们完全有理由为小风的生命做出很多合理的假设和猜想,可是偏偏,一声枪响以后,不再有假设,青春就此终结。

  三
  总是不同时刻的一声枪响。

  最不该拿起枪的人群扣响了扳机,最不该杀人的少年伦为罪犯。这就是你不得不另眼相看的孩子们,这就是你不得不另眼相看的我们的世界。

  美国导演加斯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