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霑叔既死,“香港四大才子”终成温故符号

2004-11-25 15:50  来源:网易娱乐  作者:顾小白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霑叔死了,“香港四大才子”于是也“死”了,即使剩下的三个,金庸、倪匡、蔡澜,还好好地活在这滚滚红尘呢——我是说,香港流行文化中原本就欠缺的中国精神与古典意蕴,在“四大才子”成了温故符号、在他们无书可书无词可写无情可表的新世纪、在霑叔死后,终于消亡。

  黄霑在接受采访时曾说,从前我抓得住香港青年的心态,那时候我40岁,现在我不懂啊,我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他怎么会懂呢?现在流行的是“不爱我的我不爱”、“我爱你再见”、“女朋友的男朋友”……哪儿还有人听什么“凭谁意,意无憾,别万山,不再返”,听什么“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听什么“留人间几会爱,迎浮生千重变,跟有情人做快乐事,莫问是劫是缘”。

  现在流行的是抵死颓靡、天亮说晚安。

  现在流行的是林夕的伤到尽、黄伟文的玩到底。

  香港有他俩就够了,写尽及时行乐、恋物癖、空幻的蔷薇泡沫、迷幻的彼岸花阿修罗。写尽背叛、善变、厌世、疏离、逃避。“浪奔浪流”、“男儿当自强”、“摘下满天星”这样的唱段只能沦为老土的笑料与把柄,就算你心里还挂念着那经典的中国旋律与热血词篇,你也不敢放声而唱,就算唱了,你也得唱得不伦不类嘻嘻哈哈才成——那样的恶搞与戏谑才符合这年头这时代,那样的唱法才能向旁观者证明:你跟这个荒诞善变的世界是与时俱进的。

  于是黄霑就老了。

  老了就干不了什么了。

  于是他去香港大学续读流行音乐博士,写了十五万字的论文,讨论流行音乐和社会的关系。可是又有什么用呢?没人再找他写词,没人再找他配乐,没人再找他演戏,“博士”与“论文”,更像是用来打发晚年光景的私人游戏。

  “辉黄演唱会”、“狮子山下演唱会”尽管风光一时,可又有多少年轻人买票去看呢?去看的那些家伙,还不都是些“男人四十女人四十”的时代弃儿,他们除了缅怀与感伤,还能找寻到什么样的人生共鸣与亮色。

  还是林夕写的够潮流够现实够凄绝够幽怨啊——害怕悲剧重演我的命中命中,越美丽的东西我越不可碰,历史在重演这么烦嚣城中,没理由相恋可以没有暗涌——伤心到死压抑到死无望到死,除了暗涌,还是暗涌。

  所以林夕一年卖词上千,黄霑却无人问津。

  所以无需感伤,无需留恋。时代已尽,新潮已至,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说不定另一个世界,还有拍岸惊涛与千堆雪,还有映世红日与万重浪,还有化蝶梁祝、青蛇白蛇、风杯雪盏、两忘烟水……

再会!


相关链接: 阿修罗     4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