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沉默,伯格曼

2004-12-24 13:09  来源:我爱电影 作者:奇爱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伯格曼。The Silence。


经典的现代主义电影。模糊的背景,封闭的空间,符号化的物件,寥寥无几的人物和对白。却如此广阔而深沉。


影片的两姐妹,自然可以看作一个人的两面,用孩子的一些视角在内容上联系起来而已。只是我很惊叹每次姐妹的脸在一个框架中时所产生的那种非常自我的迷离效果。真不知道伯格曼怎么找到的这两个演员的。对于这部电影,她们是伟大的。


记得再看“野草莓”的时候,便被那些意识流的段落深深吸引,这些仿佛就是伯格曼作品中最奇异的场景。他们当然不是布卢埃尔的,而是更接近于费理尼一些。然而却新奇而自然。然而在这部影片中,似乎显得有些象征主义的韵味了,我是有些厌倦这个的,特别是没有趣味的象征。然而这部作品中的象征大都还是有趣的:侏儒,鲁本斯的绘画,Punch and Judy,还有巴赫——歌德堡协奏曲居然能被用来表达那些“空洞”的效果,的确是出乎我意料的。


至于那些内部和外部环境和音响表达出的效果,的确是现代主义的典范了。教堂的钟声,屋外朦胧不清却令人烦躁的声响,室外的坦克和马车等表现出的令人不安,街道餐厅电影院中被符号化的人们,让人觉得这个影片的模糊背景是超越时代,无所不在的。至于室内,只一个小孩子在走道中站,走和跑的那些描写,配上四周华丽而封闭的布景。便顿时让我想到了很多年后的“闪灵”。难怪有些影评人称这些片断是“德莱叶和费里尼风格的混合”。


其实初看的时候,感觉是影片像是安东尼奥尼的——所有那些表达交流的阻碍和挣扎,欲望和无力。然而相比之下,伯格曼的空间显然没有那么偏离和极端——当然这一向是我最欣赏的,然而伯格曼的时间却更加有节奏感。这种节奏体现在黑白的光影中,体现出另一种极端之美。相信黑白色就是为这部作品设置的颜色。在这一点上,伯格曼做到了极致。极致的苍白和黑暗,极致的缓慢游离,极致的死亡。极致到可以用手触摸。


其实如果说安东尼奥尼是空间的极致,塔而科夫斯基是时间的极致,那伯格曼就是一种中和。


影片中的沉默,是因为一种无力,一种交流的障碍,一种无法解脱的悲哀。


只是那时的伯格曼毕竟还年轻,也许过了20年,他就不会如此痴迷于那些人物刹那间张狂的痛苦表现。这些过于自恋的表达,让人想起“红色沙漠”时的安东尼奥尼。仿佛所有的沉默都是为了那某些瞬间而已。伯格曼倾心与此,是因为他觉得这些表现可以是“如同巴托克的音乐”,只是沉默,毕竟是永远的,爆发过后,并没有留下太多的空间和时间来给予对比,从这个角度来说,也许影片的戏剧强度反而被削弱了。


然而毕竟这不愧是经典的伯格曼,这不同于安东尼奥尼,不同于库布里克。相对于性和死亡的迷离,伯格曼还是宽容的。影片中的人物除了极端约束和极端放纵这些灰色阴影之外,毕竟还展现出一些人道主义的痛苦,那些良心和同情心,毕竟还能算是一种救赎吧。


然而正因为这些人性的存在,影片才显得更加悲伤,因为事实是无法改变的,姐妹和孩子三人的空间和时间互相交错,那些影响和隔阂已经是无法挽回的了。慈悲,也许就是因为慈,所以才悲。从影片结尾孩子童贞的脸上,我不知应该说是希望,还是绝望……


现代主义已将远去,大师也将远去。这篇散记,暂且怀念慈悲的伯格曼,和那些慈悲的电影大师。


相关链接: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